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01485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测验本科毕业论文22 / 22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论 文 题 目: 经济信息与经营管理考 生 姓 名: 王俊 专 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准 考 证 号: 014411213600 指 导 老 师: 通 讯 地 址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邮 政 编 码: 438002 联 系 电 话: 18924654806 日 期: 2012年4 月 09 日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自 考 办 制目录一;引言第一章: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1.1 信息革命 1.2 信息化 1.3 信息的概念及发展第二章:市场供求及运行机制 2.1 需

2、求与供给的含义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 3.1 传统管理阶段 3.2 信息管理阶段 3.3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第四章:当前经济形式及企业的经营管理 4.1 当前经济发展趋势 4.2 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束语致谢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武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因素。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面向市场。因此,管理者必须十分了解市场, 使自己的管理决策能够随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关键字:信息化,经营管理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一)信息革命什么是信息革命信息革命指由

3、于信息生产、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信息革命的直接目的信息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包括取得信息(感觉器官)和传输信息等。 信息革命的发展阶段一般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已发生5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人类语言的诞生。作为人类最早的信息交流工具,语言辅以结绳记事、累石记数来存储信息。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用文字符号记录、存储和传播信息,突破了时空界限。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改善了信息的存储载体和存储方式,增加了信息的存储量,扩大了信息的交流渠道。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话、电报、广播和电视的出现,信息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4、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计算机的发明。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革命,即彻底的信息革命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合之时。 信息革命对管理的影响当代的信息革命对经济的管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的管理体制诞生于19世纪中叶,以铁路运输、电话和邮政作为管理的对象,距今已有l0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最早的现代管理系统是1980年左右在铁路部门中形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掌握铁路的行车信息,以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 传统的工业化的管理体制趋于成熟的标志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所形成的“多部门组织模式”。这种管理体制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每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图均呈现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生产工人和服务人

5、员在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均呈现一种金字塔式的机构。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在金字塔底层,各种专业管理人员则充填在各个中间层次,最后是总经理或首席执行官在这个金字塔的顶部。在这个层次结构中,每一个层级上的工作人员都假定有一定的职能和任务而且他们的工作只是对他们的顶头上司负责。相关的信息流沿着纵向的指令系统在每一层级上处理后,逐级向上流动而最后达到金字塔的顶端。第一把手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有关的决策后,最高部门的指令再沿着指令系统层层下达并逐级予以实现。 在一些大的公司和企业里,层次中还有层次,各个部门都有其自己的指令系统,形成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层次管理系统。 这种管理系统很大的程度上依赖着中间的管理层,既依

6、靠他们处理公司内部的纵向信息流(几乎没有横向的信息流),又要通过他们对公司的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结果是中间管理层变得越来越臃肿,成为公司管理结构中最庞大的一块。由于决策过分集中,“刚性”较大,对产品做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更改相当困难。 随着制造业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弊病丛生,使许多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其在工业化时期的许多优点已经表现为在信息化时期的致命弱点。 信息技术对管理体制的第一个影响是获取信息变得比较容易了。利用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在同一个业务过程或业务流中的不同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分享和处理信息,完成各自不同的职责。第二,信息可以迅速地获取意

7、味着业务活动的控制和协调可以在决策的较低的层次上,即更接近于实际活动的层次上来完成;信息也可以方便地在横向进行处理,而不需要通过纵向的管理层次一层一层地传递。 因此,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信息收敛结构不再有存在的必要。第三,借助于一台计算机和决策支持系统,几乎任何人经过授权都可以做决策。只要信息充分,权责明确,不一定要通过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层层上报审批。第四,“知识库”可以扩大工作人员的“能力”,使一般工作人员有可能变为很有知识的人,进一步增加了决策活动下放的可能性。 在管理科学和实践中,集权或分权始终是一个管理者必须考虑和难以选择的问题。但是,信息化有可能使得这个问题不复存在。 因为,现代信息技术

8、使得决策可以在最接近业务活动的地点完成,而同时却保留了对绝大部分信息的集中控制。随着信息化的进展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管理正在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 企业或单位必须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水平的网状结构转变。机构改造,管理层次的减少,代之以各种形式的通过网络与员工、与各相关单位的直接联系,将是不可能避免的趋势。 (二):信息化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

9、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信息化生产力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

10、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三):信息的概念及发展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被提出和使用,可追溯到1928年R.VHartly在信息传输一文中的描述。他认为:信息是

11、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而关于信息,就有多种定义。1948年,C.E.Shannon博士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给出信息的数学定义,认为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并提出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法,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Norbert Wiener教授在其专著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问题中,阐述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内容的名称”。1956年,英国学者Ashby提出“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1975年,意大利学者G.Longo在信息论:心得趋势与未决问题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构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他包含

12、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的本身。可见,至今为止,信息的概念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市场供求及运行机制(一):需求与供给的含义需求与供应都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需求指大众因需要一件产品而产生的要求;而供应就指贩商响应大众的需求而提供的产品供给。它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三: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IRM的影响日益扩大,巳成为一个专门的发展领域,受到信息界、管理界、经济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

13、同时也被公众广泛接受。 虽然对“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还存在不同看法,但人们一般都认为,信息资源管理一方面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文献、知识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条件下,人类对信息过程管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早期人们侧重于信息源的收集与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希望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效率、对信息流进行控制。当代,人们从信息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对人类信息过程实施综合性管理,对信息进行优化配置,以求达到最大效益。与此对应,我们可以将人类对信息的管理过程划

14、分为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和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一):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图书馆为象征,着眼于文献信息源的收藏管理,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虽然人类对知识信息的保存和管理早已有之,但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和事业却是在图书馆出现之后才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是文字的产生,在此之前,人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和身势动作来表达传递信息。文字的产生使得人们可以将知识和信息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这就是最初的文献。人类社会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记录人类经验、知识和信息的文献达到了较大的量,并且内容越来越复杂,给人们的利用和查寻带来困难时,图书馆便应运而生了。收藏和整理文献记录便成为早期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和活动内容。 早期文献收藏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字记录,如宗教仪式记录,皇帝的法令、政令,征收赋税、接纳贡物的各种记录,多为各类文书档案。因此早期管理图书和档案的社会机构是同源的。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文献记录的类型大量增加,图书馆作为最初的文献馆藏与管理机构,逐步与档案管理机构分流,成为知识和文献收藏、整理、提供利用的中心,形成了独立意义上的图书馆。 图书馆收藏文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藏”与“用”的统一,为用而藏。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