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1475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课【课标要求及解读】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分析判读“等温线图的判读”图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判读归纳说出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冬、夏季气温的差异“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内容等温线含义陆地和海洋冬、夏季气温的差异读图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行为程度【教学目标】1、阅读“等温线图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表示方法和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重点)2、运用“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重点、难点)3、运用“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冬、夏季气温的差异。(重点)【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实验:学生准备沙子、水、温度计、分别在早上、中午、傍晚测量温度并记录数据.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练习与导入练习导入: 1.判断A、B、C、D四地中,位于热带地区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2.判断A、B、C、D四地中,位于寒带地

3、区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3.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4.一年四季分明的是( )AA地和B地 BB地和D地 CC地和D地 DA地和D地5.一年气候寒冷,长冬无夏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读图,请回答以下的问题:通过练习,温故知新培养学生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上获取信息、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衔接与过渡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气温在不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变化,那么,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的地方,气温是否一样呢?请根据A、B、C三地的气温选择合适的衣服。 通过选择合适的衣服,使学生初步体会气温在空间上存在差异。绘图与发现活动一:等温线的判读:自主学习:

4、阅读课本第65页文字和“图4-2-4”等温线图的判读”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提问:线段和两端气温分别相差了多少摄氏度?总结: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气温差别_;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_。 (自主学习)任务一、1绘制等温线图,学生用平滑的曲线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2.A点的气温是多少?B点呢?为什么A点和B点气温一样呢?3.C点的气温是多少? 从A到C,再到甲地,气温发生怎样的变化?4.甲地的气温明显高于周围的地区,这样的地方叫做 ,乙地的气温明显高于周围的地区,这样的地方叫做 。任务二、线段和线段是等长的线段,把它们放在了等温线图上不同的位置。线段经过了几条等温线?线段呢?通

5、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从而总结出等温线判读规律。衔接与过渡我们知道,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温线,现在我们在每两条等温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再和地图结合起来,就是等温线图,这样的等温线图,看起来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观察分析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了。读图与思考活动二: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纬度因素:低纬度(赤道地区)气温 ,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用红色笔在图中描画20等温线,找到赤道、南北回归线,明确这个范围之间的气温在20以上。2.用蓝色笔在图中描画0等温

6、线,找到南北极圈,观察这个范围的气温在0以下。3.等温线与纬线大致是什么关系? 同样的夏季,不一样的感觉通过读图描画思考,让学生体会总结出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学生观看图片,感受因纬度的不同而造成的气温上的差异。读图与探究海陆因素:0北半球陆地上,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_月,最高值出现在_月。BA1010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AB20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1: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冬季海洋气温 陆地。总结2:冬季的等温线稠密,说明温度差异 ,夏季等温线稀疏,说明温度差异 。总结3:受 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 ,南半球比较 。(生活体验)夏天白天赤脚走在沙滩上,感觉沙滩

7、 ,把脚伸进海水,感觉海水 ;夜晚赤脚走在沙滩上,感觉沙滩 ,把脚伸进海水,感觉海水 ;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合作学习)任务一、1.1月,同纬度地带,陆地A与海洋B比较,哪里气温低?2.7月,同纬度地带,陆地A与海洋B比较,哪里气温低?任务二、1.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状况有何差异?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对比线段和可知:冬季等温线 ,夏季等温线 。任务三、学生看课本图4-2-5分别找到南北半球的0等温线,10等温线和20等温线,比较它们的弯曲程度。通过北半球不同月份等温线图的对比,从具体的生活体验中导入,设置探究问题使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读图与思考地形因素:同学们爬过山吗

8、?有什么感受?谁来描述一下?爬山时,在山脚下穿短袖衬衫还觉得热。到达山顶,感觉冷,还要加衣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温的差异还和什么有关系?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构建与梳理回顾所学的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地理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观测含义影响年平均气温分布概述日变化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差异气温变化年变化引导学生记忆并互相提问,做到堂堂清、课课清。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关注与朗诵关注全球变暖:【当堂达标】1.(目标1)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A、气

9、温差别大 B、气温差别小 C、高温中心 D、低温中心2.(目标2)冬季时我国南方的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纬度较高 B、南方地势较高 C、南方纬度较低 D、南方靠近海岸3.(目标3)右图所示的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中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则图中所表示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目标2、3)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气温的分布由低纬度向极地逐渐升高B、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总是高于海洋气温C、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较高,平原气温较低D、世界最炎热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5. (目标2、3)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的

10、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6.(目标2、3)下图为等温线示意图,正确反映北半球大陆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二、(目标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_ 。(2)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的地区,其纬度位置大部分都分布在_之间,属_带。(3)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_,其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以下。(4)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较,较平直的是_;此现象是受_的影响,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造成的。【教学反思】本课内容直接对应课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1、,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从等温线图(学习工具)的判读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工具应用),从而说出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紧接着通过阅读世界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气温的季节差异。由于学习内容较为抽象,特别是一月和七月海洋与陆地的热力差异,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我在课前设置实验,学生准备沙子、水、温度计、分别在早上、中午、傍晚测量温度并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在本节课难点突破上,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有效信息,然后交流、评价共享学习成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案使用建议:1.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2.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包括先问后教,先考后教,先练后教,先自学后教等多层含义。3.基础知识要当堂达标,做到堂堂清;4.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