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01067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语文第一次月测验题- 8 - / 8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12012上学期上饶县第五中学职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吴连新座号 姓名 得分 (试卷共四大题,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胡同() 惊闺() 安土重迁()B.伺候() 挪窝() 安分守己()C.街坊() 烦躁() 怅望低徊()D.房檩() 半截() 胡同之没()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 )(1)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_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 (2)羊肉胡同当初_是卖羊肉的。(3)住在胡同里的居民_安土重迁

2、,不大愿意搬家。(4)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_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A.想必 大都 大概 也许 B.大概 也许 想必 大概C.大概 想必 大都 也许 D.也许 大概 想必 大都3.选出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A. B. C. D.4.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B.住在胡

3、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居乐业,不大愿意搬家。 C.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D.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最丰富的一项是( ) A.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B.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C.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居民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D.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6.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B.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C.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当作“炮弹”攻击秦始皇。D.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

4、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喧闹(大声说话,声音杂乱) 安土重迁(难)B.席卷(像席子一样) 逆来顺受(迎着)C.凭吊(慰问) 策源地(策动)D.顺民(安顺) 怅惘低徊(失意,不痛快 8.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耸峙(zh)光束(s)竹篙(go)千仞(rn)B.怯弱(qi)唠叨(do) 疾风(j)眺望(tio)C.词藻(zo) 啃噬(sh)混饨(hn)翎毛(lng)D.燧木(su)脊梁(j)追溯(s )蜀(sh)9.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嘘唏斑烂廖廖可数万仞之颠B.欧歌镣铐耸恃摧山拆地C.隧木取火绚丽走头无路眼花缘乱D.叱

5、咤缀学娇健多姿凝神暇思10.选词境空( )(1)我凭栏眺望,江水(),一泻千里,向东流去。(2)我的思路被()的爆破声打断。(3)人类在()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进军。A.茫茫隆隆滔滔B.茫茫隆隆馒漫C.滔滔茫茫漫漫D.滔滔隆隆漫漫二、课文阅读(40分)阅读胡同文化第1315段,完成1114题。(22分)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

6、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11.第一段写了北京民居房屋残破,地基柱下沉,拴马桩、上马石已失原形,井眼、石头棋盘供人凭吊,意在说明什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含意是什么?(6分)12.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情绪”和“伤感”之情,可又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如何理解?(3分)13.这三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14.本文的语言精练且有京味,具有

7、浓郁的文化气息,充分地表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分析。(6分)(1)虾米皮熬白菜,嘿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15.文章第一段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指出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A.方正对北京人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独门独院”和“大白菜文化”上。B.方正对北京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安土重迁”和“忍”字上。C.“独门独院”的四合院,使北京人形成了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封闭式心理。D.方正的“安土重迁”和“忍”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不思进取、落后保守的思想。阅读过万重山漫想第1619段,按

8、要求回答问题。(18分)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

9、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16.结合文意解释第1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6分)人类的儿童时代: “三峡”: 17.本文作者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答: 18.用一句话概括第2段中所说的“清淡者、酣睡者、摇头者、叹气者、彷惶者、哭泣者”的共同点(不超过25个字)(3分)答:19.从内容上看,第

10、3段与前两段有什么联系?读了这三段文字,你对原文题目中的“漫想”是怎样理解的?(6分)答:三应用文(20分)20.依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请以张晓的名义写一则招领启事。要求符合文体,表述简明,措辞得当。 2011年2月15日,王楠在返校途中不慎将一黑色旅行包遗失。内有人民币2200元,当日上饶至上海的火车票一张,专业书籍5本,MP3一个。王楠的黑色旅行包于当日被人拾到,并交给车站派出所的张晓,车站派出所的电话:6569865。招领启事 2011 2 15 四,作文(60分)假如你在网上聊天认识了一位东北的和你一样的刚上高中的朋友,他(她)想了解你的家乡,而你也想把家乡的情况介绍给这朋友。那么就请你

11、给东北的网友介绍介绍你的家乡吧。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项,“重”应读“”;B项,“伺”应读“”;C项,“躁”应读“”。2、答案:C解析:“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想必”,表示偏于肯定的推断;“大都”,大多,表示约数;“也许”,表示不很肯定。3、答案:B解析:要注意语段中的总分关系,如句领起句,两句则是由句引起的。4、答案:D解析:成语的使用,一方面要看它本身的含义,一方面要考查它使用的语境。A项的“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非常热闹。与后面的“安安静静”意义恰好相反,放在句中,十分恰当。C项的“冷眼旁观”,意思是:用冷淡的眼光在旁边观看。置于句

12、中,与“置身事外”衔接恰当。D项用了两个成语: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这两个成语恰当地体现了“忍”字。B项中“安居乐业”,意为“生活安定,工作愉快”,如果仅从“生活安定”考虑,使用是恰当的,但“工作愉快”与后面“不大愿意搬家”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这里应使用“安土重迁”。因此,B项为使用成语不恰当的选项。5、答案:C解析:C项中的“挺”既有“竖立”的意思,又有“强撑着”的意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6、答案:D解析:D项是比较,而非比喻。7、答案:B解析:B项中“逆”是“逆境或无理的待遇”的意思。8.D9.A10.D11、答案: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北京的胡同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消失。12、答案:胡同文化也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趋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13、答案:对昔日胡同生活的无限留恋。但由于这种文化有封闭守旧的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可贵的。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末尾用句号而非感叹号,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14、答案:(1)一个“嘿”,朴素亲切,大众化、口语化,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民吃了虾米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