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讲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1059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讲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讲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讲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讲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讲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讲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讲学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考纲解读考点考纲主要内容高考示例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军机处2017课标,272017天津文综,12016课标,272014课标,27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海禁”“闭关锁国”(1)“鱼鳞图册”(2)制瓷业;民间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3)商帮(4)“海禁”“闭关锁国”2017课标,272017天津文综,22017海南单科,62017课标,41(1)2016课标,272016课标,402015课标,272015江苏单科,520

2、14课标,272014福建文综,142014安徽文综,36(2)儒学的新发展与科技文化(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科技成就(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4)文学成就(5)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农政全书本草纲目(3)文人画(4)明清小说(5)元杂剧;昆曲;京剧2017江苏单科,52016北京文综,162016江苏单科,52016天津文综,122015福建文综,172013山东文综,16分析解读明清时期(1840年前),指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由辉煌逐渐走向衰落,落后于世界大势。就命题规律而言,有以下特点:

3、(1)从题型看,选择题、非选择题都大量出现,非选择题多与其他内容联系考查,如明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比较等。(2)从内容看,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重农抑商、明清进步思想、京剧等,都是考查的重点。(3)从形式看,多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加以考查。(4)从难易度看,明清政治、经济部分相对简单,明清进步思想部分难度相对较大。备考时应注意:(1)归纳单元特征,整体把握知识体系。(2)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落幕时期,注意对古代历史线索进行专题性整合,如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等。(3)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开始衰落,同时近代西方文明逐步崛起。注意中外历史的比较,培养历史思维

4、能力。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1.(2017课标,27,4分)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2.(2017天津文综,1,4分)“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5、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3.(2016课标,27,4分)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4.(2014课标,27,4分)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

6、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5.(2014天津文综,1,4分)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6.(2014四川文综,4,4分)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

7、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答案C7.(2013江苏单科,5,3分)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答案B8.(2017课标,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

8、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

9、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答案(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9.(2014江苏单科,21,8分)(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

10、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

11、答案(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教师用书专用10.(2015海南单科,7,2分)儒学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答案B11.(2014大纲全国,14,4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

12、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12.(2014广东文综,14,4分)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13.(2013重庆文综,5,4分)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

13、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B14.(2014浙江文综,38,8分)(节选)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

14、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答案(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考点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2017天津文综,2,4分)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B.C.D.答案B2.(2017海南单科,6,2分)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3.(2016课标,27,4分)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