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500768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文办理规范与勘误 资治通鉴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 著。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 ;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 领导讲话 会议研究 分步安排 贯彻实施 湛江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门前 难抑激动亲吻批复文件 一篇公文能够折射出机关在运行管理 诸多方面的问题: 队伍是否稳定,素质如何? 工作作风是否扎实过硬? 各部门职责定位是否准确? 部门间协调沟通是否顺畅? n是否体现领导决策意图 n各有关方面是否协商一致 n语气表述是否合适 n有没有给领导审签留出充分的时间(效率) n有无错别字 n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领导最关注的办文问题: 办文新规范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2、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报经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审批同意 。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联合印发(中办发201214号)。 201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1996年5月3日中 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 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GB/T 97042012 2012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提出,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 201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1999年发布的国 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 97041999同时停止 执行

3、。 什么是公文? n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 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 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 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 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 具。 公文的重要性 公文是政府机关使用频率最高、 涵盖业务范围最宽、使用人群最广的 格式文书,是各级政府行使管理和执 法职能、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不可或缺 的重要日常工具。拟写公文、审核公 文、签批公文、办理公文已经成为国 家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办文水平集 中体现了一名公务员的业务素质和工 作能力。 o高度重视,认真细致 o吃透政策和领导意图

4、 o遵循规范格式和程序 o相关部门要协商一致 o切实发挥首办责任制 o轻重缓急,注重效率 办好文的几个要领: v提高办文能力 着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着力提高政策业务素质。 着力推进工作创新发展。 v熟练掌握规则 v准确使用格式 v慎重起草内容 v符合规定程序 v培养良好文风 v注意社会影响 文则 v实事求是原则: 发文要务实,要根据实际需要发文 。 拟文要朴实,公文行文要简练精 确。 办文要切实,要结合本机关本单 位的工作实际灵活掌握。 v准确规范原则: 认真把好公文质量关。 认真把好公文程序关。 认真把好公文出入关。 v精简高效原则: 坚持少而精的标准。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

5、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意 见(中办发201216号):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已作出明确规 定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现行文件规定仍然适用的,不再重复发文。没有 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 对中央文件,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不得层层转发。已标注公开发布 的文件,各部门不再翻印。通过媒体公开发布的中央文件,不再下发纸质文 件。 坚持快而好的标准。 v安全保密原则 确保公文使用和传递安全。 确保公文保管安全。 确保公文销毁安全。 v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 行文理由、依据充分,行文条件成熟; 不把行文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 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政策措施切实

6、可行。 v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 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 ,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v向上级机关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 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v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 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v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 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 送公文。 v向下级机关行文,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 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v需经上级机关审批的具体事项,经上级机关同意后

7、可以由本机 关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上级机关同意。 v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 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 v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 此处“同级”,指的是管理层级,而非领导级 别。 v内设部门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 行文。 v上级机关内设部门与下级机关之间,在事权 范围内,可以信函、纪要等特定格式行文。 v机关内各部门之间除人事事项外不得相互行 文;如有需要,可以公文处理专用纸、便函 、联系单等形式进行联系沟通。 办文是 国办的一项基础性 工作,关系到“三 个服务”的工作水 平。从内容和文字 上严格把关,提高 公文

8、质量十分重要 。要发扬这种“咬 文嚼字”的精神。 马凯 加强审核把关 做好梳理督办 办公室在规范办文中体现参谋 助手作用的途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文审核把关 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0943号) n 公文审核把关是办公厅(室)的一项基本职责 ,重点是把好公文的程序关、法律关、政策关、文 字关。应遵循的原则是:把握政策,求真务实,严 谨规范,优质高效。 p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 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9、 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单位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 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行文层级是否明确,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 ,材料是否齐全,缓急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完整,定密是否准确 ;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 、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时效等其他方面是否符合公文办理的有关要求。 办理发文前需要发文机关先以会议形式审议的重要公 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文风 学风和文风 也都是党的作风 ,都是党风。 毛泽东 改进学 风和文风,精 简会议和文件 ,反对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 ,反对弄虚

10、作 假。 胡锦涛 文件要精炼 要求要明确 文风要朴实 当前,文风 上存在的问题仍然 很突出,主要表现 为长、空、假。要 提倡短、实、新。 习近平 短力求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繁、 意尽言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观点鲜 明、重点突出。但宜短则短、宜长则长。 实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掩饰、不 夸大,有分析、有判断、有措施、有要求 、有时限。 新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有新观 点、讲出新意,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 措,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 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意见 l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 真务实作风,按照中央关于整治文风、精 简文件、严格控

11、制发文数量和范围的要求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12年5月19 日印发。 控总量 v 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一律 不再制发文件。现行文件规定仍然适用的,不再重复发文。 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由部门发文 或部门联合发文能够解决的,不再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 或印发。 v 对中央文件,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不得层层转 发。已标注公开发布的文件,各部门不再翻印。通过媒体公 开发布的中央文件,不再下发纸质文件。 v 未经中央批准,各部门不得向地方党委和政府发布指示 性公文,也不得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报文。各部门的文件, 不得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转发。 压篇

12、幅 v 文件要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严格控制篇幅,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结构严谨、表述准确、语言精练。简报要 短而精,每期篇幅应控制在3000字以内;参 考资料和研究报告一般不超过5000字,超过 5000字的应有内容摘要。通过正式文件或信 息资料上报的情况,不再通过简报报送。 v削减“文山”的有效措施: 减少重申性发文 降低发文层级 按照对方要求答复 提倡使用便函 常规申请审批事项表格化 具体如何把握机关办文? 文种 文种的作用 体现公文的性质 反映行文的方向 表达行文的目的 揭示公文的特点 o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 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 、议

13、案、函、纪要 o1996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4 个文种(包括“指示”、“条例”、“规定”) 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3个 文种 合计18个文种。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 二章规定15个文种 n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 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 围内的议案。 n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组织法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 时,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本级人民

14、政府或县级 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 代会提出属于本级人代会职权范围的议案。 关于“议案”文种 意见:可多方向行文,对下统一思想、认识,指示性; 平行用于提出参考意见;对上反映情况提出见解 和处理办法,需要答复。 请示:只能上行,提出问题,请求指示、批准。 报告:只能上行,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只作为阅知。 关于“意见”、“请示”、“报告”文种 请示须一事一报,报告不得夹带请示 对请示事项,领导圈阅视为同意 对报告事项,领导圈阅表示阅知 关于“请示”与“报告”文种 相同点:都可用于请求批准。 不同点:请示适用于面向直接上级机关的上行文,只 能事前行文。 函适用于不

15、相隶属机关之间,灵活多用。 关于“请示”与“函”文种 “请示”文件的特别要求 n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 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 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 上级机关。 关于“意见”与“复函” n意见:适用于当有具体意见提出时 如“关于xxxxxx的意见” n复函:适用于无意见的情形 如“关于xxxxxx的复函” 关于“批复”与“复函” n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如: 文末结语:特此批复、此复 n复函:适用于答复不相隶属机关事项 如: 文末结语:特此复函 文种使用常见问题 l缺少文种(类似新闻标题) l文种与文件格式不符 l文种与主送单位不符 l文种与文件内容不符

16、l自造文种或非法定文种 l文种重叠(如请示报告、意见报告、请示 函等) l标题中只有文种 文种选用的基本依据和要求 l依据办文规定正确选用 l依据发文机关职能权限正确选用 l依据行文关系正确选用 l依据行文目的正确选用 l依据发文对象正确选用 l按照层级和内容正确选用 文种与发文类别的对应 l文件格式决定、通知、通报、报告、 请示、意见 l信函格式通知、通报、批复、意见、 函 文式 (一)格式类别 o文件格式 o信函格式 o传真格式 o便函格式 o其他格式(令、公告、纪要、人事任免等 ) o特别注意:党的文件与行政文件的区分 (二)紧急程度、密级 o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o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 急”、“加急”。 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 、“平急”。 o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 期限 。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密级标注 o合理标注密级 o密来密往(回复文件密级一般应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