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500598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药用分析化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药学专业(专科)的统设必修课,在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质量控制所用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所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本课

2、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基础(滴定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法)、药物的鉴别与杂质检查、典型药物和药物制剂分析以及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以及其它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药物分析中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典型药物类型,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鉴别、杂质检查及其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理解如何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利用分析化学及其它必要的技术与方法进行药品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原理。4理解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3、。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建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提出如下建议:1本课程是以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其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两部分内容(目前普通高等医药类院校均将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作为两门课程独立开设),是我国医药类院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种新的尝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电大生源的情况,应注意处理好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析化学作为药物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其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药物分析的内容要与分析化学中所阐述的相关分析方法有机结合,避免重复。 2药物分析的内容应围绕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进行学习,掌握鉴别、

4、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各类典型药物不宜过多。3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内容,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与目的。4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实验的安排应与理论课程学习同步进行。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在期末考核试卷中(涵盖实验内容),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数的60%,理解的内容约占30%,了解的内容约占10%。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 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其中理论课教学63学时(电视课27学时),实验课教学45学时,共6学分,一学期开设。各章学时数分配如下:章次教 学 内 容课

5、内学时录象(学时)实验课(学时)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绪论 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法药物的杂质检查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胺类药物的分析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药物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分析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2 411377323332223222&amp;amp;amp;#160;&amp;amp;amp;#160;合 计&amp;amp;amp;#160;632

6、745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1文字教材:主要教学媒体,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对其他教学媒体起纽带作用,具有导学功能。2录像教材:辅媒体,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面授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3IP课件:辅媒体,主要内容是课程重、难点分析,例题解析,练习题和演示实验等。通过交互式教学的特点,以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4网上教学:教学辅导、答疑,阶段性总结和复习等。三、教学环节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通过录像教材、IP课件等辅助教学媒体强化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各种相关分析方

7、法和操作技术。网上教学与教学进度同步,辅以办学试点单位教师的面授辅导,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 绪论(2学时)一、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2常用药物分析方法简介 3药典药品质量标准 4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5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6药物分析常用参考书二、教学要求:1掌握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2掌握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3掌握中国药典的组成、内容及其应用。4理解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4学时)一、教学内容:1误差的表示方法:准确度和误差 精密度和偏差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2误差产生的原因3偶然误差与正

8、态分布4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6可疑数据的舍弃方法7相关与回归二、教学要求:1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的表示方式及计算。2掌握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测定结果的表示与可疑数据的舍弃方法。4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5理解相关与回归的概念。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11学时)一、教学内容:1滴定分析法概论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滴定方式 滴定液和基准物质 物质的量浓度与滴定度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2酸碱滴定法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酸碱的强度及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酸碱指示剂 滴定

9、类型与指示剂的选择3非水酸碱滴定法非水酸碱滴定的基本概念 酸、碱滴定与应用4沉淀滴定法银量法概述 铬酸钾指示剂法 铁铵矾指示剂法 吸附指示剂法 硝酸银滴定液与硫氰酸铵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5配位滴定法EDTA及EDTA配合物的特点 酸度对配合平衡的影响 滴定法基本原理 滴定液6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 碘量法 高锰酸钾法 亚硝酸钠法(重氮化反应与亚硝基化反应) 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硫酸铈法 重铬酸钾法 溴酸钾法 溴量法) 二、教学要求: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有关计算,滴定液的配制方法和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和间

10、接滴定的含义。2掌握不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掌握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理解共轭酸碱对的含义和关系;了解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3掌握非水滴定法的特点,溶剂酸碱性对溶质酸碱强度的影响,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溶剂的选择,常用指示剂及应用特点;理解高氯酸与甲醇钠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了解溶剂的分类与特征;冰醋酸的处理。4掌握沉淀滴定法的概念;掌握银量法原理、测定条件与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了解银量法的应用。5掌握EDTA及EDTA配合物的特点,酸效应、酸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掌握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判据和最高允许酸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滴定分

11、析结果的计算;掌握金属指示剂及其变色原理;理解滴定曲线与滴定条件的选择,EDTA-2Na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6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分析结果的计算,指示剂的种类与变色原理;掌握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影响;了解正确选择指示剂的依据。第四章 电化学分析法(3学时)一、教学内容:1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2pH值测定法:溶液pH值的测定 离子选择性电极3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终点确定方法 应用与示例4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 应用与示例 二教学要求:1掌握pH值测量原理与方法;电位滴定、永停滴定确定终点的方法。2

12、理解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的原理、pH计的基本结构。3 了解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的仪器装置示意图。第五章 光学分析法(7学时)一、教学内容: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荧光光度计 3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红外分光光度计 二、教学要求: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朗伯-比尔定律及影响因素,定性、定量分析方法。2掌握红外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典型基团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了解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3了解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4了解紫外-可见、荧光、红

13、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成与主要部件。第六章 色谱法(7学时)一、教学内容:1概述:总论 分类 原理2薄层色谱法:基本原理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柱 检测器 分离条件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仪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2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相对保留值的含义,色谱峰区域宽度的表示、分配系数;掌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掌握物质分离的条件;掌握分离度R与塔板数n、柱长L的关系及有关计算。4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5了解气相、液相色

14、谱仪的基本构成。第七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3学时)一、教学内容:1 药物的纯度 杂质的来源、类别 杂质的限量检查方法及计算2一般杂质及其检查方法3特殊杂质的检查二、教学要求:1掌握杂质的来源、类别及其限量检查方法与计算。2掌握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与方法。3了解特殊杂质的检查。第八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2学时)一、教学内容:1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典型药物2鉴别试验3特殊杂质检查4含量测定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丙二酰脲类药物的鉴别;巴比妥、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及硫代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银量法与溴量法。2理解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苯巴比妥的特殊杂质及其检查。3了解巴比妥类药物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第九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3学时)一、教学内容:1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2鉴别反应的原理和方法3特殊杂质检查: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检查 对氨基水杨酸钠中间氨基酚的检查 氯贝丁酯中特殊杂质检查4含量测定方法:酸碱滴定法 双相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