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00589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国家重视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百姓关心 全国各族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有着迫切要求和新期待 。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集民力,民力促进国力” 个人旨趣 研究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提 纲,一、社会建设的提出 二、社会建设的地位 三、社会建设的理念 四、社会建设的目标,一、社会建设的提出,(一)过程回顾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建设”概念。,十六

2、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提出“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十七大报告,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二)背景分析,为什么提出“社会建设”? 经济与社会不平衡: 重经济、轻社会 经济长、社会短 经济粗、社会细 经济快、社会慢 经济强、社会弱 重生产、轻生活 重积累、轻消费,(三)“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含义,1、“大社会” 除了自然界之外的人类活动领域,

3、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相当于国家或民族国家 ,如“自然与社会”。 2、“中社会” 把经济发展之外的领域都归为社会,通常讲的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每五年制定一次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就是从这个意义上使用“社会”概念,如“经济与社会”。 3、“小社会” 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四位一体”中的社会,主要指社会生活领域即民生领域,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穷。 “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是“小社会”概念。,二、社会建设的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1、“两位一体”(1978-1986):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982年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确定“两大

4、文明”建设。,2-1. “三位一体”(1986-2007),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布局”的概念,提出坚定不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2-2. “三位一体”(1986-2007),2002年,十六大报告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联系相结合,使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3、“四位一体”(2007-2010),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4、“五位一体”(2010-),十七届中全

5、会公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1、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提供有序的社会环境 2、社会建设对政治建设:增强执政合法性基础 3、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促进全民的重叠共识 4、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三、社会建设的理念,(一)根本理念:“民生为本”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民生为本” 民生问题实质上就是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和生、老、病、死、穷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各种切身利益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如何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中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

6、源,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社会资源类型: 经济资源:(经济资本:物质财富) 政治资源:(政治资本:政治权力) 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知识技能) 关系资源:(社会资本:关系网络),中国人的关系网络:差序格局,(二)“民生为本”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哲学 (1)“群众史观”(2)“群众路线”(3)“群众观点” 2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4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

7、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民生为本”的现实依据,1民生问题与社会矛盾,2民生问题与社会公平,3民生问题与社会风险,4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四、社会建设的目标,经济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生态建设的目标:“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的目标: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就是指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所能,合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公平享有社会福利,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就是

8、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助、安有所保、境有所宜”的社会。 中国特色福利社会追求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但非西方式的“福利国家”;既非“福利最小化”,也非“福利最大化”,“福利适中化”,(一)学有所教,“学有所教”满足人民的教育福利需求(发展需求),保障人民的教育权,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民族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社会” “人力资源强国” “学习型社会” 发展义务教育,保证教育领域的“底线公平”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投入 解决教育领域的不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属于“起点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9、2010-2020年),人力资源开发,(二)劳有所得,1劳动就业: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每个人获得收入和生存发展资料的根本途径,就业保障制度是满足基本福利需求的“基石”。 国家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健全和完善就业保障制度,促进充分就业。通过建立健全就业促进制度、就业保护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 2提高收入 2009年末,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6.5% ,农村41.0%;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

10、2009年末,云南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2%;2009年末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为540万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创造就业岗位,消除“零就业家庭”,3收入分配,收入分配领域的核心问题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 第一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978-1997) 第二阶段:“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十五大) 第三阶段:“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2007年/十七大) 收入分层结构: “金字塔结构”、“倒丁字结构”、“橄榄球结构” 提高“两个比重”: 逐步提高居民收

11、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公平分配财富,提高劳动者收入,(三)病有所医,“病有所医”是民生之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09年4月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最终实现“全民医保” 。 截止200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96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100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335万人; 2716个县(市、区)开展新

12、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7亿多人,参合率94.0%,救助城市医疗困难群众417.2万人次,救助农村医疗困难群众688.4万人次。,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2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13、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3、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保障农民健康的“希望工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4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

14、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二是规范药品生产流通 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四)老有所养,我国在20世纪末就已进入老龄社会,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并且表现出“未富先老”和“老人高龄化”的特征。 2009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为16714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

15、.5%;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 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制度。 截至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498万人,参加传统农村养老保险559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老有所乐,老有所乐,(五)住有所居,“住有所居”满足人民的住房福利需求,保障人民的居住权。住房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居住权利是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离的住房保障体制,城镇实行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农村实行农民“

16、自建房”制度。 继续完善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主要包括救助型的城镇廉租房制度、援助型的城镇经济适用房制度和互助型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建立农村贫困家庭住房保障制度 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 我国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已经超过1.4亿人。,快过年了,我无房可住,(六)安有所保,1劳动安全制度 昆明在建新机场立交桥在浇灌过程中垮塌,煤矿生产安全,2食品安全制度,食品安全法规,3药品安全制度,销毁过期药品,4交通安全制度,交通事故现场,5社会治安制度,加强巡逻保平安,6.校园安全,全国36天内连发5起校园血案 4月30日,山东潍坊男子小学内锤伤5人后自焚 4月29日,江苏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 4月28日,广东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 4月12日,广西合浦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 3月23日,福建南平郑民生杀8名小学生 针对近期校园血案频发,公安部下发紧急通知:各地派特警巡逻校园周边,对校园行凶者可采取一切措施制止,逐校排查安全隐患,限期侦破侵害师生案。,学校防范犯罪侵害的新武器,4月29日,北京三中教室,两位老师与民警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