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端午日课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500499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端午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端午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端午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端午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端午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端午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端午日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是重阳节。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知道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日,沈从文,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 凰,茶峒茶峒,属湘 西的四大名镇之一。沈从文的小说中的茶峒,是湘西一个一脚踏了三省(市)的边界小镇,是湘(湖南省)、黔(贵州省)、渝(重庆市)三地交接处。有“鸡鸣三省之地”之称。2008年茶峒镇已经改名为“边城镇”。,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 凰,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 季羡林,沱江畔吊脚楼,沱 江 风 光,沈从文(

2、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88年病逝于北京。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部中长篇小说 ,作品表现湘西美丽的景色和纯朴的民俗风情。端午日选自边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茶峒小镇在端午日这天有哪些过节的习俗?,穿新衣 画王字 吃鱼肉 赛龙舟 捉鸭子,端午日,沈从文,端午习俗;,吃粽子 悬 艾 叶 和 菖 蒲,扣花绒,吃鸡蛋鸭蛋,检查预习:,1、在文中给下列字词注音:,蘸( )酒 茶峒( )人 伶( )俐( )呐( )喊 嘭 ( )嘭铛( )铛 老鹳( ) 好 ( )事 戍( )军 泅( ) 水,zhn,dng,lng,l

3、,dng,n,gun,qi,png,ho,sh,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一下在端午日 这一天茶峒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2、辨别形近字:戍(sh) 戌(x) 戊(w) (横戌,点戍,戊中空),探究一:,1、当地人对端午日赛龙舟重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这对下文写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有何作用? 2、“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表现了全茶峒人都去观看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也表明赛龙舟是全茶峒人的庆祝活动。,探究二:赛龙舟前人们已经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在文中划出),探究三: 船上

4、赛手各负责什么样的工作?作者对他们是如何描写的?,船上赛手的配置: 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 【外貌和动作描写 】,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正面描写外貌与动作,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 ,突出了赛手不甘落后,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最具表现力的动作: 桨手 带头的 锣鼓手,持、划,缠裹 拿 挥动 指挥,敲打 调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刻画。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周围的人或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对象。,实写和虚写 实写:对客观事物如

5、实加以描摹,作正面的,直接的描述。 虚写:对实际情况进行侧面烘托、 合理夸张,或对景象进行想象和描绘。,除了正面描写船手们,作者又是怎样从侧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两岸人呐喊助威及由此自然生发的联想,属于侧面描写】,写法归纳:,(紧张激烈) 场面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船手) (观众、呐喊声),实 写 虚写,(鼓声、呐喊声) (想起小说故事),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赛龙舟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是否丰厚呢?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到底是什么?,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

6、实际意义是什么?,合作努力的光荣,力量从团结中来,奋力争先,茶峒小伙赛龙舟,独具特色追鸭活动: 从这段首句 “赛船过后”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1、追鸭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参与追鸭子的人员是谁? 3、鸭子的打扮是什么? 4、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与民同乐,军民长潭齐追鸭,“空白”原是中国画构图技法之一,有虚实相映的效果。国画的“空白”能引发欣赏者去补充、去丰富、去联想,使人们在其思维的过程中,有一种自我参与感,从而得到创作心理的满足。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没有一只青蛙,只是山间小溪有成群的蝌蚪顺水游出,欣赏者却能根据画面的意境想像出小

7、溪是从山泉中流出,蝌蚪成群正说明青蛙之多,以致此唱彼和传出十里之遥。而深山藏古寺,只画了小和尚下山溪边挑水;踏花归来马蹄香,马蹄的香都不在画面之内,画面只见蝴蝶飞扑在马蹄之中,只留给观众去想象。中国山水画的技巧讲究留白,实中有虚,虚的部分既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能起到无形胜有形的作用。,2、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3、安恩和奶牛结尾一段,安恩吐露了真情以后,作者没有接着写集市上人的反应。,1、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自主探究:,语言简练明快,都留有“空白”,把那“种种情形”、“各处”以及集市上人的反应都留给读者去自然地

8、生发联想和想象并合理地补充。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以上三处,在写作上都运用了哪一种相同的写作技法?这种写作技法有何作用?,第一场面:写全茶峒人端午日到长潭边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第二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一:船和船的竞赛(详写),二:人和鸭的竞赛(略写),与民同乐。色彩鲜艳,与喜庆气氛相应。,三、总结两个竞赛,结束赛事。,表明端午日全民同乐时间之久。,7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 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奋发向

9、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如果你当时也在边上的话,请你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所看到的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读写结合:,提示: 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捉鸭子方法:穷追猛打 迂回包抄 合力擒抓 守株待兔 捉鸭子的动作: 抓鸭人:抓、拽、拉、捉、按、扑、追等 鸭 子:扑打、乱蹬、划水、伸脖、抖等 ,端午的由来,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

10、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m)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诗歌选,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

11、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账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

12、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_ 2、划横线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_ 3、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4、你的家乡端午节有何风俗?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种。_,1、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1)放黄烟子;(2)吃十二红 3、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 4、并不离题。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5、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答案不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