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斯维勒·费恩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1500400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大师斯维勒·费恩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建筑大师斯维勒·费恩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建筑大师斯维勒·费恩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建筑大师斯维勒·费恩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建筑大师斯维勒·费恩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大师斯维勒·费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大师斯维勒·费恩(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斯维勒费恩,斯维勒费恩挪威人,生于1924年。2009年2月23日在奥斯陆逝世,终年84岁。1997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同时代挪威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也是在国外名气最大的挪威建筑师。他在设计中侧重于营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他的建筑奇迹般地将现代主义和斯堪的纳维亚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二战期间斯维勒费恩在挪威的奥斯陆建筑学院学习。他的导师阿尔内克尔 斯莫对其早期事业发挥了重要影响。 阿尔内克尔斯莫(1900,1968)挪威20世纪上半页著名建筑师,功能与外 型兼备的别墅是其特长。代表作为达曼别墅、斯特纳森别墅和里瑟别墅。,奥斯陆建筑学院,达曼别墅,斯特纳森别墅,里瑟别墅,1949年毕业后,费恩在

2、导师阿尔内范尔斯莫的带领下与伍重等一批北欧建筑 师在巴黎加入了国际建协,并与法国建筑师让 普鲁威结识,参与 其工作室的工作。他在此期间尽其所能地吸收勒科比西耶(Le Corbusier)的作品。,让普鲁威,1952至53年,费恩前往摩洛哥进行访问。他在那里遇到了朴素的阿拉伯风格建筑。,摩洛哥默罕默德五世墓,哈桑二世清真寺,费恩在摩洛哥发现的不是抽象的形式, 而是建造的真实。他找到了地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某些碰撞点。他在参观完摩洛哥后谈到“ 当我们出发去学习传统建筑的时候,事实上这是一个发现新事物的旅程。 ” 费恩认为自己在摩洛哥看到了赖特别墅的影子同样是粗糙朴实的材料,以及整体被打散成各个局部的

3、布局方式,另 外还有密斯无限延伸的墙和柯布西耶诗意的露台和屋顶。随后 ,经克尔莫斯的介绍, 他有幸结识柯布西耶 ,并深入 了解其设计思想。费恩的这些经历为他进一步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这些国际经验帮助他将当时最为成熟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朴素的民间建筑手法融合在一起,并最终成为挪威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思想的代表。,费恩及其同事盖尔格龙(Geir Grung)1955年以在奥斯陆设计了现代主义风格的厄 肯养老院获得突破性进展。三年之前,费恩、格龙和七位其他年轻建筑师与阿尔内科 尔斯莫共同成立了挪威的“奥斯陆进步建筑师小组”(PAGON),开始推广现代主义建筑。,厄肯养老院,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

4、,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 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 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 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 凡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 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 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 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现代主义建 筑的代表人

5、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 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 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现代主义,34岁的费恩于1958年因设计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挪威展馆而获得国际承认。 60年代,他设计了其职业生涯中的两件精品:威尼斯双年展的北欧展厅和挪威哈玛 尔市的黑德马克博物馆。该博物馆很可能是费恩最伟大的成就。这标志着他脱离纯 现代主义转向独创的、更具个性的建筑风格。在1971至77年之间,费恩亲眼目睹了 他在设计斯卡达伦聋哑学校过程中产生的构思成为现实。学校的许多建筑错落有致 地坐落于奥斯陆以北

6、霍门科洛森的坡地上。近年来,费恩设计了一连串受到高度称 赞的挪威博物馆:如位于菲亚尔兰的挪威冰川博物馆(1991)、位于阿尔弗达尔的奥 克茹斯特中心(1996)、位于鄂尔斯塔的伊瓦尔奥森中心(2000)和位于霍尔登的挪威 摄影博物馆(2001)。,挪威冰川博物馆,费恩还设计了出色的私人住宅,其中包括布斯克别墅。1990年,该别墅在班布勒 市竣工后不久便被宣布为官方标志性建筑。他还以极富创意的展览会设计师而著称,其 杰作包括1972年中世纪教堂艺术展览会和名为“中国武士展”的古代陶俑展览会。他的一 些最富新意的作品是为参加建筑比赛而创作的,并在比赛中屡屡获胜。然而不幸的是, 其获胜理念成为现实的

7、却为数甚少。,这位建筑师在1997年迎来了最高的国际荣誉,先后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和海因里 希特森诺金奖。他在构思方面的天赋还得益于出色的绘图技巧和独特而富有诗意的自我表达能力的辅助。他1975至95年曾在奥斯陆建筑学院担任教授并且是挪威、芬兰、苏格兰、英国和美国建筑协会和机构的荣誉会员。他还是丹麦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荣誉院士。他1993年荣获法国建筑科学院金质奖章并在2001年成为第一位格罗什奖章的获得者。格罗什奖的建立是为了纪念挪威建国以来的开创性建筑作品。斯维尔费恩还被授予挪威皇家圣乌拉夫荣誉勋爵的头衔。 斯维尔费恩最新的一项设计是即将于2007年春天在奥斯陆落成的“挪威建筑博物馆”。该博物

8、馆原是一座建于1830年的银行大楼,在改建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独立的专门用于办展的展厅。,费恩的建筑创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作品主要包括 了厄肯养老院、布鲁塞尔博览会的挪威馆、 威尼斯双年展的北 欧馆。这一阶段是费恩建筑创作的初期, 以现代主义的抽象构 图为主要设计手法。 2.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 费恩显示了其多变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思想,但还隐含其一贯严 谨理性的设计风格。 3.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在这个阶段费恩对以 前的设计思想和手法进行了总结空间和建造得到了有机的 统一。另外,费恩的

9、个人气质也融人到建筑中,成为作品的又 一特征。 3个阶段的代表作分别为北欧馆、海德马克博物馆和巴斯克别墅。,威尼斯双年展的北欧馆进一步表达费恩对于建构的理解 ,并 开始展 现费恩自身的设计兴趣和特质。北欧馆( 代表芬兰、挪威、 瑞典)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厚达 2.2m的屋顶。屋顶采用混凝土双向单 跨结构,并由展馆的混凝土外墙支撑起来。上层梁之间悬挂有玻璃 纤维板,形成透明屋盖,搁置在下层混凝土梁上面。玻璃纤维板同 时兼作排水沟。玻璃纤维板可以自由拼装, 以便让场地中的树木 穿过屋顶。屋顶下面是层高 4.46m, 面积470m2的无柱展览空问。 并且屋顶的设计源于威尼斯夏日强烈的阳光, 厚度则根据

10、当地夏 季太阳的运行轨迹确定。阳光经过混凝土梁, 玻璃纤维板以及树 叶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后进入室内, 温和均匀地弥漫在展厅内, 不 仅满足了展览要求, 而且创造了挪威特有的飘忽迷离的 日光。北 欧馆是费恩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在这个作品中, 费恩关注屋顶结 构和材料 , 并通过精心的构造设计使其成为控制阳光进入室内的 阀门, 并完成了围绕树木展开的充满诗意地建构。树木, 迷离的 光线, 清晰的建构元素, 隐喻了挪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建造传统。,海德马克博物馆位于挪威HalTler 城郊的一座小山丘上。其建 造目的 是为了保护始建于中世纪的教堂废墟遗址,同时展出考古发 掘的文物。在这个设计中,费恩借鉴了

11、新的博物馆学和历史保护理 论: 否定遗址的死亡,将其依附于新生事物,从而获得新生。费恩 认为人们永远都抓不住过去,只有展示现在才能够使历史重现。费 恩进而提出将一个现代建筑与废墟结合的设计概念,认为遗址现 存的每一块砖石都有其价值, 所有的断壁残垣都被充分利用。新 与旧的直接碰撞对话成为整个设计的核心和目标。该博物馆平面 呈 u型, 从三面围绕露天遗址。新建部分主要是一条由斜坡和宽 广的展室串联起来的走廊 , 悬浮在废墟和文物之上。素混凝土坡 道从露天遗址开始 ,蜿蜒向上,与墙体直接碰撞后,毫不掩饰地冲 破墙体进入室内, 并经过三个相互孤立的素混凝土小凹室。小凹 室用混凝土柱架空在废墟之上,

12、用作展室。走廊巧妙地与遗址平 行或相切布置, 避免破坏原有遗址。在整个参观过程中, 所有的 历史遗迹都在游客的视平线之下, 暗示着这些都是过去的故事。 整条长廊成为费恩隐喻的界定过去和现在的地平线。,费恩独特而清晰的建构观在这个建筑中得到了完美地表达了 费恩认为建筑是外来语,而“ 建造” 才是母语, 对他而言没有建 造就没有建筑。首先在结构上,费恩表达了清晰的建造逻辑。博 物馆的新建部分与中世纪的墙体互相脱离 , 结构自成体系。坡屋 顶以独立的木构架支撑,与墙体没有任何结构上的联系。室内的 凹室和斜坡道均用素混凝土柱架空于废墟之上 ,尽可能地不破坏 地面遗址。其次对材料的运用上,费恩选择 了三

13、种简单朴实的材 料粗糙的素混凝土,光滑的平板白玻和原色的胶合木材。它 们与遗址沧桑的砖墙一起 形成了原始与现代, 笨拙与精巧,敦实 与通透,粗糙与光滑的对比,并在空间内产生强烈撞击,激发了空 间的张力。,另外,值得称道的是费恩极具创意地解决了废墟墙上不规则 裂口的问题,成为整个建筑最具诗意的亮点。费恩选择最简单的 矩形平板白玻,将其覆盖在裂口处,犹如衣服上的补丁。它的透 明折射出墙体的裂口,它的光滑质感反衬出遗址墙体的沧桑,它 的规则形状对比出缺口的不规则形。新与旧, 现代与历史并置于 一处,让岁月在中世纪的墙体上遗留下来的痕迹得以放大,并被 装裱进现代的画框。玻璃与墙体的连接,费恩采用了最简

14、单的方 式凸榫,而不是时下流行的高技做法。因为玻璃与墙体的关 系只有用最简单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为强烈的对比效果。费恩在 玻璃四角钻了四个孔,将它锚固在墙体上,这种最为原始简单干 净利落的做法成为费恩处理材料连结的典范。对历史遗址独到理 解,使海德马克博物馆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作品之一,也为费恩 赢得了国际声誉,并形成个人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以建构为基 础,尊重场址要素。,巴斯克别墅位于奥斯陆附近的山, 基地树木繁 茂,风景迷人,可以俯瞰到奥斯陆的城市景观以及远处的海岸线。 基地与波德克别墅非常相似,一样是繁茂的树林及坚硬的岩石地表, 只是巴斯克别墅位于一个与山谷平行的山脊处,基地除了最高处 的一块线

15、形平地,其余是向山谷迅速跌落的坡地。费恩根据地形 的特点进行多层次地建筑布局,突出了陡峭的地形特征。条形的 建筑主体布置于基地最高处 山脊处的线性平地 ,并建在一个 混凝土平台上,平台的下面是地下酒窖。主体建筑的中间有一个 内院,两端分别布置公共起居空间和主人用房。一个更为轻巧透 明的体量呈直角插入主体,成为建筑的门廊。另一侧 ,四层高的 塔形体块从基地的最低处升起 ,被用来布置儿童用房,并通过透 明的连廊与主体部分的公共空间相连。这里也是从谷底进入别墅的 次人口。这个建筑同样展现了费恩清晰的建构观。混凝土墙体犹如 人工屏风一般从乱石中升起,轻巧的薄屋顶通过木质三角支架支撑 在混凝土墙体上。墙体和屋顶之间留出一段距离作为侧天窗。沿着 天窗而下,在混凝土墙面上有规则地开了一些细小的缝,让人在不 经意间瞥见室外的风景。,在这个建筑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 种联系开始于东边被晨曦点亮的泳池,终止于晚霞闪烁下泛着火 光的壁炉。而站在塔楼顶端又会给人带来不同视野的风景。费 恩在评价这个别墅时提到他准确地抓住了场址独特的荒野景观, 但他并没有屈从于自然和传统,而是通过建筑元素的现代主义构 建 ,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充满诗意的场景。,结语,费恩虽已辞世,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