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0236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达标检测(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重点突破课)一、单项选择题1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x,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B.C. D.解析:选C3 s内的位移xat2a,2 s内的位移xat22a,则xa2a,解得a,故A、B、D错误,C正确。2. (2016全国丙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 B.C. D.解析:选A质点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v,设时间t内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故。由题意知:mv229mv12,则v23v1,进而得出2v1。质点的加速度a

2、。故选项A正确。3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第9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a1 m/s2,v99 m/s,x940.5 mBa1 m/s2,v99 m/s,x945 mCa1 m/s2,v99.5 m/s,x945 mDa0.8 m/s2,v97.7 m/s,x936.9 m解析:选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质点在t8.5 s时刻的速度比在t4.5 s时刻的速度大4 m/s,所以加速度a1 m/s2,v9v0at9.5 m/s,x9(v0v9)t45 m,选项C正确。4质点由A点从

3、静止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间总长度为s,则质点从A到B所用时间t为( )A. B. C. D. 解析:选B设第一阶段的末速度为v,则由题意可知:s,解得:v ;而st1t2t,由此解得:t ,所以选B。5物体以20 m/s的速度从坡底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返回坡底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已知上坡和下坡两个阶段物体均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上坡和下坡的加速度不同。则物体上坡和下坡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45 B54C23 D32解析:选A设物体沿斜坡运动的位移为x,上坡时的

4、加速度为a1,所用时间为t1,下坡时的加速度为a2,所用时间为t2,则有xa1t12v1t1,xa2t22v2t2,联立解得t1t245,所以A正确,B、C、D错误。6(2015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2 B关卡3C关卡4 D关卡5解析:选C设同学加速到2 m/s时所用时间为t1,由v1at1,得t11 s,通过的位移x1at121 m,然后匀速前进的位移x2v1(

5、tt1)8 m,因x1x29 m8 m,即这位同学已通过关卡2,距该关卡1 m,当关卡关闭t22 s时,此同学在关卡2、3之间通过了x3v1t24 m的位移,接着关卡放行t5 s,同学通过的位移x4v1t10 m,此时距离关卡4为x524 m(18410) m1 m,关卡关闭2 s,经过t30.5 s后关卡4最先挡住他前进。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相同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Av1v2v3321Bv1v2v31Ct1t2t31Dt1t2t3()(

6、1)1解析:选BD因为冰壶做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故可以看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1)(),故所求时间之比为()(1)1,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由v2v022ax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1,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1,故选项A错误,B正确。8汽车由静止开始从A点沿直线AB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 s末通过B点时关闭发动机,再经6 s到达C点时停止。已知AC的长度为3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B点时速度是3 m/sB通过B点时速度是6 m/sCAB的长度为12 mD汽车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相

7、同解析:选BCD汽车由静止开始从A点沿直线ABC运动,画出v t图像,由图可得xACvBt,解得vB6 m/s,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04 s内,xABvBt112 m,所以选项C正确;由,知汽车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D选项正确。 9(2017丽水模拟)物体自O点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C、D是运动轨迹上的四点,D是最高点。测得OA0.8 m,AB0.6 m,BC0.4 m。且物体通过前三段的时间均为1 s。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0.9 m/s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2 m/s2CCD间的距离是0.2 mD从C到D运动的时间是1.5 s解析

8、:选ABD由xABOABCABat2得,a m/s20.2 m/s2,B正确;由OAv0tat2得,v00.9 m/s,A正确;由vDv0atOD得,tOD s4.5 s,故tCDtOD3t1.5 s,D正确;ODv0tODatOD20.94.5 m0.24.52 m2.025 m,故CDODOAABBC0.225 m,C错误。10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 s内的位移是最后2 s内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最开始1 s内的位移为2.5 m,由此可求得( )A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 B滑块的初速度为5 m/s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 D滑块运动的

9、总位移为4.5 m解析:选CD设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总时间为t,把滑块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最后2 s内位移为:x1at122a,最初2 s内位移为:x2at2a(t2)22at2a,又因为x2x121,则有2at2a4a,解得:总时间t3 s,故C正确;最开始1 s内的位移为:x3at2 a(t1)2,所以9a4a5,解得a1 m/s2,故A错误;则总位移xat219 m4.5 m,故D正确;滑块的初速度v0at13 m/s3 m/s,故B错误。三、计算题11. (2017银川模拟)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它共运动

10、了10 s,斜面长4 m,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6 m,求:(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解析:(1)依题意,设小球滑至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1,即为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设所用时间为t1,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的时间设为t2,则在斜面上有x1t1在水平面上有x2t2解得vmv12 m/s。(2)设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则有vm202a1x1,vm202a2x2解得a10.5 m/s2,a20.33 m/s2。答案:(1)2 m/s(2)0.5 m/s2 0.33 m/s212A点与B点相距400 m,某人骑车从A到B,

11、途中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若某人在A点由静止起动,到B点恰好停止,中途的最大速度为10 m/s,则他由A点到B点需要的最短时间?解析:骑车人由A从静止开始到B停下的过程,他先加速到最大速度,中途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接近B时再减速运动,最后停在B点。他加速阶段所用时间为t15 s这段时间位移为x1at1225 m减速过程所用时间和位移与加速过程相同。故中间匀速过程的位移x2(4002525)m350 m所用时间为t235 s故他从A到B需要的最短时间t(3555)s45 s。答案:45 s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