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0203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单项选择题1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是(B)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解析】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储量不足,所以需要建设“西气东输”工程。2下图为“西气东输一期干线管道走向示意图”,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西气东输干线管道(C)A穿过三大高原B途经四大气候区C跨越三大河流 D跨过三级阶梯【解析】西气东输工程管线穿越了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跨越第二、第三级阶梯;沿途有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经过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跨越黄河、淮河、长江。3有关“西气东输”的

2、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能源地域分布不均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对接,它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为基础,以黄河三角洲为目标市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A B C D【解析】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读下面“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45题。4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A中亚 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解析】新疆以西为中亚地区,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5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C)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C促进减排

3、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解析】东部地区通过利用输送来的天然气,减少污染大的煤炭资源的消耗,达到减排降污的目的。(2018湖北四校联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B)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 B保障城乡用水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 D提高通航能力7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C)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 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解析】第6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第7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

4、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2018昆明高二质检)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8关于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D)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解析】图中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

5、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9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C)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解析】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水质较好。10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A)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解析】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综合题1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

6、然气管道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材料二“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材料三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图所示。(1)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D)A波斯湾沿岸 B塞拉利昂海域沿岸C额尔齐斯河沿岸 D里海沿岸(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河西走廊,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地势平坦。(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

7、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4)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5)为解决材料三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答案】(3)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4)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5)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风能、核能、沼

8、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跨区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12阅读下面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设4200千米左右的管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东送,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市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由东向西途经地区中,属于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依次有太湖平原、江淮地区、南疆。(2)西气东输中一线工程“西气”主要来源于塔里木盆地。“东输”的重点是上海市。(3)写出两个我国另外两个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柴

9、达木盆地。(4)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切实可行的是(双选)(AB)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播撒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改变东部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化学工业的发展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等。(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有哪些?【答案】(6)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10、优势;吸引和积累资金,促进西部发展。【解析】本题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线路图及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资源调配的线路选择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对相关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及沿线自然环境特点,西气东输是对东、西部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影响。第(1)题,考查沿线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即太湖平原、江淮平原、南疆。第(2)题,结合材料知识即可作答。第(3)题,我国西部油气丰富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任选两个填写。第(4)题,C项的做法违反自然规律,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项人工降雨的前提是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西北内陆干旱,在大的范围内不具备人工降雨的条件。第(5)题,注意题目界定的范围是经济发展与环保两方面的内容。第(6)题,对西部而言,天然气资源得到开发转变为经济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也有利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