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500177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资料(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l第一节 生物种的概念 l第二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l第三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l第四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 的适应 DateDate 1 1 第四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 的适应 一、生物与光的关系 二、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三、生物与水的关系 四、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l思考题 DateDate 2 2 一、生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二)光质(光谱成分)的生态作用与 生物的适应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DateDate 3 3 l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 用 l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 l光照强度与陆生植物 l光照强度与动物的行为 光

2、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DateDate 4 4 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l光强影响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 和重量的增加; l光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 育速度。黄化现象: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 适应。植物叶绿体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能 形成。如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 藓植物。 l光强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遮光 后,同化量减少,花芽形成减少,造成结实不育或 落果等现象。动物:贻贝、蛙卵、蚜虫等。 l光对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强光下能增加 果实的含糖量和耐贮性,且着色良好。 DateDate 5 5 l海洋中,光的穿透性限制海洋植物的

3、分布。透光 带以内,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大于呼吸作用。 l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光合作用量等于 呼吸作用消耗量时的光照强度。不同的水域补偿点 存在很大差异。如清澈水体、混浊水体、受污染水 体等。 光饱和点: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 正比,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 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再增加,或者增加很少,这时 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l光照强度影响水生生物的分布:如巨型藻类、小 型浮游动物等。 光照强度与水生生物 DateDate 6 6 l植物的光合作用率在光补偿点 附近与光强度成正比,但 达光饱和点后, 不随光强增加。 l陆生生物 对不同光

4、照强度的适应产生阳性植物和阴性 植物和耐阴性植物。 阳地植物(cheliophytes)、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 ,光补偿点较高,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正 常生长。如蒲公英、杨、柳、松、桦、槐等; 阴地植物(sciophytes):对光的需要远较阳性植物低, 光补偿点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较弱,抗高温和 干旱能力较低。如山酢浆草、观音莲座、铁杉和红豆 杉等。 耐阴性植物(shade plant):对光照具有较广泛的适应 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前两类植物之间。如山毛榉、 云杉等。 光照强度与陆生植物 DateDate 7 7 光 合 作 用 率 光 合 作 用 率 光强度光强度 净生产力

5、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A B A BACP 光补偿点 CPCP a b sp sp光饱和点 B 光补偿点 (compensation point)光饱和点(saturate point):光合作用 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 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时的光强度即为光饱 和点。 植物的光补偿点示意图植物的光补偿点示意图( (仿仿Emberlin,1983)Emberlin,1983) a 阳地植物 b 阴地植物 DateDate 8 8 l昼行性(广光性)动物:在白天强光下活动 ,如灵长类、有蹄类、松鼠、旱獭、晰蜴、 蝶类、蝇类等; l夜行性(狭光

6、性)动物:在夜晚或弱光下活 动,如夜猴、蝙蝠、家鼠、夜鹰、壁虎、蛾 类等。 l光照强度决定动物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光 强上升到一定程度(昼行性动物)和下降到 一定程度(夜行性动物),才开始一天的活 动。如夜行性的美洲飞鼠。 光照强度与动物的行为 DateDate 9 9 美洲飞鼠在自然光照条件下 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与季节的关系 DateDate1010 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380 760 1504000 能 量 强 度 l光的性质:波长1504000nm,分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 三类,波长在380760nm之间的光为可见光。全部太阳辐 射中,红外光约占50-6

7、0%,紫外光占1%,其余为可见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范围是380760nm之间。 DateDate1111 l可见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生理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40-50%。红 橙光(被叶绿素吸收);蓝紫光(被叶绿素和类 胡萝卜素吸收); 生理无效辐射:绿光(绿叶反射和透射,很少 被利用)。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譬如糖)的合成, 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对产量的影响:紫色薄膜对茄子增产;蓝色 薄膜对草霉增产,但对洋葱不利;红光促进 甜瓜发育和果实成熟,提高果肉糖分和维生 素含量。 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DateDate1212 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l可见光

8、对动物的影响: 体色变化:如蛱蝶光照下体色变淡,黑暗中 呈暗色; 色觉: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发 达,另一些则完全没有色觉。 l不可见光对动物的影响: 紫外光:昆虫趋光、草履虫避光;杀菌;高 山动物体色暗。 DateDate1313 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l光质在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等方面 的作用。 可见光:蓝紫光与青光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植 物矮小;青蓝紫光引起植物向光性的敏感,促 进花青素形成。蓝光还能激活光合作用中同化 CO2的酶类。 不可见光:紫外线抑制植物体某些生长激素的 形成,从而抑制茎的伸长;紫外线还能引起植 物向光性的敏感和促进花青素形成。高山植物 特征:

9、茎干短矮、叶面缩小、毛茸发达、叶绿 素增加,茎叶富含花青素、花色鲜艳。 DateDate1414 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l昼夜节律 l光周期现象 DateDate1515 昼夜节律 l生物的生 理与行为 存在昼夜 节律。 光合作用以3-磷酸 甘油酸为最初产物 的反应途径称为 C3途径。 光合作用中除C3途径 外,还有以草酰乙酸 为最初产物的途径, 称为C4途径。 DateDate1616 光周期现象 纬度01020304050606566.5 最长日12.0012.5813.2213.9314.8516.1518.5021.1524.00 最短日12.0011.4210.7810.079.157

10、.855.52.850.00 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最长日与最短日时间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Garner等人(1920)发 现明相暗相的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 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 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 每天日照不足10h称为短日照。 DateDate1717 光周期现象 l植物光周期现象 对繁殖(开花)的影响:区分 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long-day plants):日照超过 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 如小麦、油菜; 短日照植物(short-day plants):短于一定 数值才开花的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

11、黑 暗才能开花。如苍耳、水稻。 DateDate1818 光周期现象 DateDate1919 光周期现象 l植物日照长短对植物引种的意义: 引种时应注意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需要:了 解该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日照长度的季节变 化,以及该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和敏 感程度,才不致使引种工作失败。 一般而言,(1)短日照植物由南方向北方引 种时,往往出现营养生长期延长、发育推迟 。如红麻、水稻;(2)短日照植物由北方向 南方引种时,则往往出现生育期缩短、发育 提前。(3)而长日照植物由南向北移时,发 育提前;(4)由北向南移时,则发育延迟, 甚至不能开花。 DateDate2020 光周期现象 l动

12、物光周期现象对鸟类等迁徙影响;对繁殖( 鸟类和鱼类)的影响:区分为长日照动物和短 日照动物 。 长日照动物(long-day animals):在温带和高 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 的季节繁殖后代,称长日照动物,如雪貂、 野兔、刺猬。 短日照动物(short-day animals):与长日照动 物相反,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 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和进行繁殖,称短日 照动物。如绵羊、山羊和鹿等。 DateDate2121 二、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l温度对生物的作用(温度的生态学意义) l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l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l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l变温与温周期现象

13、 l物候节律 l休眠 DateDate2222 温度对生物的作用 l温度与生物生长: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生 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 正常进行。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 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 物生长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 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如年轮。 l温度与生物发育:温度与生物发育最普遍的规律是有 效积温法则。 植物的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效应,亦称为低温诱 导作用,如一些二年生的植物(如芹菜、胡萝卜、白菜、芥 菜等)和一些冬性一年生的植物(如小麦、黑麦等)。 l温度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

14、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湿度 、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等。 DateDate2323 年轮 DateDate2424 有效积温K和生物学零度C的计算 l最简单方法:在两种实验温度(T1和T2 ),分别观察和记录两个相应的发育时间 N1和N2值。 因为 K1=N1(T1-T0) K2=N2(T2-T0) K1=K2 所以 T0=(N2*T2-N1*T1)/(N2-N1) 代入有效积温公式即可求出K。 DateDate2525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l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 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称为临界(下限)温度 。低温 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冷害、霜害和冻害。 冷

15、害: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如热 带植物丁子香(Syzygium aromaticum)在气温降至6.1叶 片便受害;热带鱼红鳟在水温10就死亡,原因是呼吸中枢 受到冷抑制而缺氧。 霜害:当地气温下降到零度,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气凝结成白 色冰晶而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冻害: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 形成冰晶而造成损害。冰结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内和胞 间的微细结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渗 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如昆虫的过冷现象。 DateDate2626 昆虫的过冷现象(Supercooling) 过冷点 死亡点 DateDate2727

16、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l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 即临界(上限)温度,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 ,如蛋白质变性、酶失活、破坏水份平衡、 氧供应不足、神经系统麻痹等 。 l例子:水稻开花期间如遇高温则会伤害雄性 器官,使花粉不能在柱头上发育,从而降低 结实率。 DateDate2828 高温对作物结实的影响 DateDate2929 两种温度调节生物 l恒温生物(Endotherms):能依靠新陈代谢产生 热量维持体温恒定的生物,其体温明显高于其 周围环境的温度。如哺乳动物和鸟类。 热中性区(thermal neutral zone):恒温生物 不改变体温情况下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热 中性区下限温度称为下临界温度,上限温度 称为上临界温度。在该区内恒温生物保持稳 定的新陈代谢率。 l变温生物(Ectotherms):依靠外部能量调节体 温,植物和绝大多数动物属于变温生物,如昆 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等。 DateDate3030 热量交换平衡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