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人文地理》配套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500175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人文地理》配套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人文地理》配套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人文地理》配套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人文地理》配套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人文地理》配套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人文地理》配套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2016高考地理一轮《人文地理》配套课件: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纲纲 考情 三年10考 高考指数: 1.不同人口增长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环境承载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别 【知识识梳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长 读读10万年以来和100年以来人口增长图长图 ,回答问题问题 。 1.人口自然增长总趋势:不断_。 2.人口自然增长决定因素:出生率和_。 增长 死亡率 3.人口自然增长两种差异: 项项 目内 容 时间时间 差异 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长速度呈_的趋势趋势 ; 20世纪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长的_时时期 空间间差异 发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长_; 发发展中国家:人口增

2、长长很快 加快 快速 缓缓慢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问题并填表。 1.构成指标:A_、B_和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增长长模式类类型I类类型II类类型III 名称原始型_型现现代型 特点“高高低”“高低高”“_” 转变过转变过 程原始型_型现现代型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经济发 展、传统传统 文化观观念、相关的人口政 策等 传统传统 低低低 传统传统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_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_型向现代型过渡。 (4)中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_型的转变。 现代 传统

3、现代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环境承载力: (1)实质:环境能_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制约因素:_、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 平。 (2)估计:介于乐观派和悲观派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在100亿左右。 持续 资源 3.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条件: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 来人口的_。 (2)实质:_的人口数量。 4.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的秩序。 (2)地区:尊重_发展的客观规律,因

4、地制宜制定本区域 持续发展战略。 生活质量 最适宜 合理 人地协调 【盲区扫扫描】 1.人口自然增长长率下降,人口总总量不一定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长率大于零,人 口总总量就增加。 2.人口增长长模式的转变转变 并不都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从原始型到传统传统 型的转变转变 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从传统传统 型到现现 代型的转变转变 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 3.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 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 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考点一

5、人口自然增长长和人口问题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长的空间间差异: 人口的自然增长长受经济发经济发 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生育观观念等的影 响,发发达国家和发发展中国家有着明显显的差异,具体如下所示: 人口增长长发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速度缓缓慢很快 模式现现代型传统传统 型 形成原因经济发经济发 达,生产产力水平高 ;有良好的社会保险险和福 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 高,生育意愿不强 经济经济 落后,现现代化水平低 ,需要的劳动劳动 力多;社会 保险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政治独立、经济发经济发 展、医 疗进疗进 步 2.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及对策: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

6、同,人口增长特点存在着差异, 人口问题也不同,图解如下: 【拓展提升】 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问题 及对对策 (1)我国的人口问题问题 。 人口基数大,增长长快;农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结构不合理( 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龄化问题问题 出现现);人口素质较质较 低;人口 地区分布不平衡。 (2)我国的人口对对策:一方面要严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加强人力资资源 开发发,提高人口素质质,充分发挥发挥 人们们的积积极性和创创造性;另一方面 ,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资源,减轻轻人口对资对资 源和环环境的压压力,为为可持 续发续发 展创创造一个宽宽松的环环境。 【考题题研析】 (2014福建文综综)人口抚抚养比是指

7、非劳动劳动 年龄龄人口数与劳动劳动 年龄龄 (1564岁岁)人口数之比。下图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抚养比 和老年抚抚养比的变变化趋势趋势 。读图读图 回答(1)、(2)题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 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思维导引】第(1)题,影响抚养比的因素分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25年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 ,且上升速度加快,而少儿抚养比下降较慢,这说明劳

8、动年龄人口的 比重下降,劳动力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尝试作答】(1) D ,(2) B 。 【题组题组 精练练】 (2015玉溪模拟拟)深圳市统计统计 局发发布的深圳市2011年国民 经济经济 和社会发发展统计统计 公报报显显示,2011年的人口增长长率为为0.9%,远远 低于近10多年来的平均值值。常住深圳市的人数达到1 046.74万人,其 中非户户籍人口778.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74.4%,比2010年非户户籍 人口有所减少,这这是深圳特区建市以来,首次出现现非户户籍人口减少 。据此回答1、2题题。 1.深圳市非户籍人口减少,说明( ) A.深圳市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

9、长得到有效控制 B.深圳市城市化问题严重,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人口迁入 C.深圳市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对廉价劳动力吸引力减弱 D.深圳市历史悠久,当地居民“排外”严重 2.为应对深圳市人口的变化,其产业应( ) A.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 B.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 D.观光农业面积迅速增大 【解析】1选C,2选C。第1题,目前深圳市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产 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对廉价 、低素质的劳动力使用量减少,导致外来人口减少。第2题,由于深 圳市对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力减弱,相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向具有 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我国中西部转移。

10、 (2014江苏地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 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 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 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3、4题。 3.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4.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

11、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解析】3选B,4选C。第3题,图1显示1980年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经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所以人口增速经历了先变 快后变慢,再变快又变慢的过程,故C错;图中显示的人口自然增长 率一直在0以上,故人口规模一直在增加,所以A、D错,B正确。第4 题,图2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生人口数先增后降,故A错;生育政 策不变,则出生人口数量会持续下降,但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 ,人口规模就不会下降,故B错;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与目前 相比,开始有小幅上涨,且在2022年后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少,这 说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持续上升,故D错;而放开

12、单独二孩,与生育 政策不变情况相比,出生人口数有所增加,故可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所以C正确。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出生 的男婴数)变化折线图。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 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 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 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 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 特征。 材料三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

13、人口零增长”时间表。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该人 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 (2)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3)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 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 ? (4)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区域差异,并 分析西藏、贵州、宁夏等省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较晚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偏高,将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 经济结构造成影响。第(2)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可结合材料来分析 。第(3)题

14、,任选一方面来分析,理由充分即可。第(4)题,从东 部和中、西部地区描述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原因。 答案:(1)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 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 (2)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 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3)赞成。可以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 担。 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 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4)区域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 ,中、西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晚。原因:经济发展

15、水 平较为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加固训练训练 】 (2015唐山模拟拟)读读我国人口年龄结龄结 构图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长预测图 ,回答(1)(3)题题。 (1)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 现的时段大约在( ) A.20102015年B.20152020年 C.20252030年D.20302035年 (2)据图,有关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正确的是( )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16、) A.2020年B.2028年C.2035年D.2040年 【解析】(1)选B,(2)选A,(3)选B。第(1)题,由2000年中 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知,510岁的人口比重较大,1520年 后进入婚育期,故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在20152020年。第(2)题 ,据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第(3)题,当一个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为零 时,人口总数达到最高。从图上看大约在2028年。 考点二 环环境承载载力、环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环境承载载力与环环境人口容量: 环环境承载载力和环环境人口容量既有联联系又有区别别,具体分析如下: (1)区别别:环环境承载载力大于环环境人口容量。环环境承载载力是某一资资 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环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