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0145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基本要求数据处理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加速度a为纵轴、F为横轴,先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看图象是否是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F是否成正比.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a为纵轴、m为横轴,根据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将会得到如图甲所示的一条曲线,由图线只能看出m增大时a减小,但不易得出a与m的具体关系.若以a为纵轴、为横轴,将会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据此可判断a与m成反比.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

2、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整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不需要重复平衡摩擦力:整个实验中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实验条件: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一先一后”:改变拉力和小车

3、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考向1对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的考查典例1(2017江西重点中学联考)(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需采用的思想方法是.(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A.利用公式a计算B.根据逐差法利用a计算两种方

4、案中,选择方案比较合理.解析(1)实验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思想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只有在满足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拉力才可近似等于砂桶的重力.(3)计算加速度时,用逐差法误差较小.答案(1)控制变量法(2)平衡摩擦力砂桶的重力(3)B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盘和重物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拉力的大小时,改变量可适当大一些,但应满足盘和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不超过小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的10%.考向2

5、对数据处理和误差的考查典例2(2016新课标全国卷)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图(a)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

6、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n12345a/(ms2)0.200.580.781.00(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图(b)图(c)(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图线不

7、再是直线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解析(3)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小车初速度为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sat2,结合图(b)得加速度a0.39 m/s2.(5)由(4)知,当物体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得加速度a与n成正比,即an 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an图线的斜率k0.196 m/s2,平衡摩擦力后,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nm0g(MNm0)a,解得an,则k,可得M0.45 kg.(6)若未平衡摩擦力,则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即nm0gM(Nn)m0g(MNm0)

8、a,解得ang,可见图线截距不为零,其图线仍是直线,图线斜率相对平衡摩擦力时有所变大,B、C项正确.答案(3)0.39(0.370.49均可)(4) an图线如图所示(5)0.45(0.430.47均可)(6) BC利用图象处理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一个量x与另一个量y成反比,那么,x就应与成正比.因为在处理数据时,判断一条图线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图象比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图象要简单和直观得多,所以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曲线转化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进行处理.考向3实验创新与改进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或巧用物理规律进行新的探究活动来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

9、不拘泥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等特点.1.实验器材的改进(1)为了减小摩擦,用气垫导轨替代长木板;(2)用频闪照相或光电计时器替代打点计时器.2.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利用传感器,借助于计算机系统来处理数据,得到加速度,或直接得到加速度与外力、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3.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新的探究实验以本实验为背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测量两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体的质量等.典例3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在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可测得细线上的拉力大小),力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

10、,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甲(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mm.乙(2)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B.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C.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D.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3)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4)为探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要作出它们的线性关系图象,处理数据时纵轴为F,横轴应为(填正确答案标

11、号).A.tB.t2 C.D.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 mm50.05 mm2.25 mm.(2)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选项A正确;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且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此时拉力等于合力,选项B、C正确;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无关,选项D错误.(3)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

12、在A位置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4)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因此有v22aL,v,a,则2L.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F图象,选项D正确.答案(1)2.25(2)D(3)滑块在A位置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4)D典例4(2017陕西汉中二模)如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甲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1和t2,求

13、出加速度a;多次重复步骤,求a的平均值;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分度值为 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cm.乙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1和t2表示为a.(3)动摩擦因数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解析(1)由题图乙所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1.1 cm,游标尺示数为60.05 mm0.30 mm0.030 cm,则游标卡尺示数为1.1 cm0.030 cm1.130 cm.(2)物块经过A点时的速度vA,物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vB,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v2as,加速度a.(3)以M、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g(Mm),解得.答案(1)1.130 (2) (3)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