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966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夯 实 基 础【P53】一、两极格局结束【基础梳理】1东欧剧变含义: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之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东欧局势发生激烈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程(1)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2)同年民主德国大量公民外逃,政局出现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拆除柏林墙;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两个德国的统一。(3)紧接着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其他东欧国家发生剧变。2苏联解体(1)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走进误区,加剧了苏联的动荡。(2)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

2、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3)影响: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重难突破】苏联解体的原因现实: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内部:经济困难,政局动荡。外部: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和东欧剧变的推动。历史:苏联模式上的弊端。根本:体制僵化,阻碍生产力发展。【真题演练】【例1】(2015新课标)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C)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

3、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基础梳理】当今世界格局基本特点: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多极化的表现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

4、以和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重难突破】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的新矛盾和新冲突。被美苏两国矛盾掩盖下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矛盾在“冷战”结束之后显现成为国际热点冲突。举例:中东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之间因宗教、领土纷争导致的冲突和战争愈演愈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端;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等。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极力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举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插手南联盟内部的科索沃危机问题,实施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导致地区动荡局面更加严重。(

5、2)具体表现: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南联盟内部潜在的危机及北约为首的大国干预。科索沃危机爆发后,在美国要求下,北约最终以此危机会造成大批难民和危及地区稳定的借口制订了空中打击的行动方案,并称行动目的是迫使冲突双方实现停火,保护难民重返家园等。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长达78天的轰炸,是在并无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由北约独自决定的对非成员国内政进行军事干预的行为,事实上这是北约对现行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准则与秩序的冲击和破坏。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以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国际恐怖主义行动对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的威胁。

6、恐怖主义是指非国家组织为取得某种国际政治目的,以他国平民、政府和武装人员为袭击对象,以制造暗杀、爆炸等恐怖事件为手段,达到造成敌国普遍的社会恐惧而采取的暴力行动。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发动的“911”事件是有史以来针对美国的空前严重的恐怖袭击。【真题演练】【例2】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

7、存的多极格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由材料信息可知,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即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A项符合题意;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建立,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之中,故B、C、D三项不符合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考点延伸】国际政治格局新旧转换时期的特点第一,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并不是因为多极格局已经发育成熟所致,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三,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还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制约。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单一性变成

8、了多重性,亚太地区多元关系相对稳定,这种地缘政治的差异决定了两地区新旧格局交替的进程和方式都是不同的。第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经济上,除美国、欧盟、日本外,中国、东盟、拉美的巴西和墨西哥、中东的石油输出国都是各有优势的力量点;政治上,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没有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具有单独左右世界全局的战略能力;军事上,除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具有巨大潜力外,还出现了地区军事强国。第五,西西矛盾和南北矛盾均有新发展。两极格局结束后,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东西矛盾已不是世界的主要矛盾,西西矛盾即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逐渐具有相互争夺的性质。

9、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经济竞争更为激烈。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第七,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问题、巴以冲突、美国“911”恐怖事件、伊拉克战争等。【真题演练】【例3】美国“911”独立调查委员会发布911委员会报告称:“911”之后,威胁更多地源自各国社会内部的断层线,而不是各国之间的领土分界线。从恐怖主义到全球性疾病再到环境恶化,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再是国际性的,而是跨国性的。这就是21世纪世界政治中独有的因素。这表明(B)A美国努力寻求国际合作应对全球化的

10、挑战B美国试图寻找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C恐怖主义成为当代世界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集中反映D“911”事件对美国民众心理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题干材料论述的是世界和平产生威胁的因素如恐怖主义、全球疾病、环境恶化,而不是全球化和“911”事件,故B项正确,A、D两项错误。恐怖主义只是世界各种矛盾中的一种表现,但不是集中反映,故C项错误。【他山之石】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岳麓版教材补充了如下两点:1东欧新政权与昔日的盟主苏联分道扬镳,向西方靠拢。1990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

11、全线崩溃。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二、人民版教材的不同内容走出低谷的俄罗斯1重重困难(1)国家存在着分裂的威胁,民族冲突严重的车臣地区战火不断,生产下降,商品奇缺,经济危机严重。(2)向西方谋求大量财政援助的幻想破灭。2全方位外交1993年,叶利钦政府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3走出低谷(1)2000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2)他改组政府,强化中央权力,果断应对车臣问题,稳定了政治局面。4国际地位俄罗斯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