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直抒胸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499674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直抒胸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直抒胸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直抒胸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直抒胸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直抒胸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直抒胸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直抒胸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是一节好课的灵魂,经典常教常新。很早很早以前,教这篇课文,和绝大多数老师一样,把重点放在实词、虚词的教授及文意的疏通上,对于表现手法的教学不太重视。即使进行,也多以我讲解为主,很少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总结。多年前,再教这篇课文,我大胆革新,用专题来处理岳阳楼记的表现手法问题。,令我欣慰的是,自己的探索得到国家教育部主管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这个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肯定,主编还特意邀请专家对我的教学实录(连载)作了点评。我没有飘飘然于专家的溢美之词。于是,每当执教这篇课文时,我又相机穿插进了几处美读,以声传情,用声音用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文字和拥抱他那颗伟大的心,以表达我们的感慨和敬仰之情,从而实现教学立

2、意的又一次升华。过去,没录过像;今年没教毕业班(所填班级,是过去曾经教过的班级),于是就凭记忆,整理出了这份教学实录。教学永远是缺憾的艺术。探索者之于经典,永远在路上常教常新的路上。 (教学实录附后,敬请鉴阅!),直抒胸臆?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内容梗概 岳阳楼记凭什么成为千古第一美文? 凭假托抒怀。 借滕子京,托现实之事,自抒怀抱; 借洞庭湖,托想象之景,自抒怀抱; 借迁客骚人,托虚拟之情,自抒怀抱; 借古仁人,托理想之志,自抒怀抱。 作者正是托(凭)怀抱之宏伟又借艺术之美,登上了千古文章之巅。,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用自学、质疑、释疑和检测四环学习法疏通了岳阳楼记的文意,解决了“

3、言”的问题,今天,我们将以文章表现主题的手法为抓手,解决“文”的问题。,二、质疑激趣,明确目标 一些资料上说,本文表现主题的手法是直抒胸臆。你怎么看? 提示:可从直抒胸臆的概念、文章的主旨句、本文要表现的对象等方面考虑。 明确:本文表现主题的手法,是假托人,自抒怀抱,而不是直抒胸臆。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研究作者的假托古人,自抒怀抱。,三、理解怀抱之宏伟,领略文法之美妙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怀抱呢? 1.反复诵读“微斯人,吾谁与归?”从这句话,你能看出“我”、 古仁人和滕子京的关系吗? 作者、古仁人和滕子京当属同道,是一类人。看来,理解了古仁人的思想感情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

4、第五节,抓重点句,扣关键词,分析分析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补充拓展1:儒家经典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从“退亦忧”可以看出,古仁人扬弃了“穷则独善其身”,是达则兼济天下,穷也忧君忧民。诚如范仲淹所言:“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国忧”不就是“君忧”吗?为官的胸襟不可谓不博大! 古仁人的境界可谓高矣!,补充拓展2:“先忧后乐” 的思想源于我国古代“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见孟子)的仁爱民本思想。比起古圣贤的“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与民同乐”,古仁人的“先忧后乐”显得更加伟大,更加难能可贵。,对读 师引读:嗟夫!何哉?

5、 生接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进亦忧,退亦忧。 师引读:然则何时而乐耶? 生接读: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读出作者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古仁人宏伟的抱负、高尚的品德和高远的境界。,生范读: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注意重音,读出古仁人对境界的坚守的自觉和坚韧不拔。惟其坚忍不拔,更显崇高。,对于表现古仁人来说,写迁客骚人,有何用意? 意在否定迁客,暗示己志。,文中对于气势磅礴的洞庭湖的描绘,有何作用? 寓情于景,喻己心胸。,美读。 男、女生齐读: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男生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男、女生齐读: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 以声传情,读准重音,读出洞庭湖广阔浩淼、气象万千的气势,读出作者壮阔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作者叙写滕子京,目的何在? 是赞赏同道,隐表情怀。,请用“假托_,自抒怀抱”的句式造句。若有必要,还需说出理由。,借滕子京,托现实的事,自抒怀抱。 借洞庭湖,托想象的景,自抒怀抱。 借迁客骚人,托虚拟的情,自抒怀抱。 借古仁人,托理想的志,自抒怀抱。 这是老师造的句子。老师没给出理由,你有什么疑惑吗?,“假托古人,自抒怀抱”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妙处?,语言饱含情,字词最知心。“噫”,表示叹息之意,再加上一个“!”其中就更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从其情感看,他的境界究竟有多高?,对经典最大的

7、尊重就是美读。下面就让我们用声音用心灵去触摸他的文字和拥抱他那颗伟大的心,以表达我们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学生自由地美读,师范读,师生齐读: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假托古人 自抒怀抱,先忧后乐,否定迁客 暗示己志,寓情于景 喻己心胸,赞赏同道 隐表情怀,四、总结升华,提出希望 这堂课就要结束,不过我们对于岳阳楼记的品读才刚刚开始。毕淑敏有一篇文章叫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一生中不同时期阅读同一篇文章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将岳阳楼记常读常新,以其精神作指南,指导我们的生活,用其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五、学以致用,创造表达 写一段寓情于景

8、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创新是一节好课的灵魂,直抒胸臆?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23200 江苏省淮安中学教育集团文通中学 姚友良 Email:zhgshww Mobile:13626181056,内容梗概,岳阳楼记凭什么成为千古第一美文? 凭假托抒怀。 借滕子京,托现实之事,自抒怀抱; 借洞庭湖,托想象之景,自抒怀抱; 借迁客骚人,托虚拟之情,自抒怀抱; 借古仁人,托理想之志,自抒怀抱。 作者正是托(凭)怀抱之宏伟又借艺术之美,登上了千古文章之巅。,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昨天,我们用自学、质疑、释疑和检测四环学习法疏通了岳阳楼记的文意,解决了“言”的问题,今天,我们将以文

9、章表现主题的手法为抓手,解决“文”的问题。,二、质疑激趣,明确目标,师:一些资料上说,本文表现主题的手法是直抒胸臆。你怎么看? 生:我不这么认为。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感情。本文的主旨句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是古仁人之语,不是作者之语。 师:你的意思是,文章要表现的是作者,而不是古仁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师:由此可见,文章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师:白杨礼赞礼赞的是白杨还是北方抗日军民? 生:北方抗日军民。 师:那叫什么手法? 生:托物言志。 师:白杨礼赞由物到人,叫托物言志,那岳阳楼记由人到人

10、,它的手法可以概括为 生:托人言志。 师:这种手法,就是文学评论里常说的假托古人,自抒怀抱。 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研究作者的假托古人,自抒怀抱。(相机板书:假托古人,自抒怀抱),三、理解怀抱之宏伟,领略文法之美妙,师:那么,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怀抱呢? (学生答不出来后,要求再读“微斯人,吾谁与归?”生吟之思之讨论之。) 师:从这句话,你能看出我、古仁人和滕子京的关系吗? 生1:“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由此可见,作者引古仁人为自己的同道。 生2:从上节课的一些背景介绍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与其处境相类的滕子京看的,因此,从“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

11、看出,作者希望滕子京同他一道,与他同归。结合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我认为,作者、古仁人和滕子京当属同道,是一类人。,师:你们的语感很强,你们的说法很有道理。和他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范仲淹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这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年进士,又与他在泰州任上和西北前线共过事,是庆历新政的积极推行者。以“吏治”为核心的“庆历革新”,因被触动利益的反动势力的勾结反扑而失败,范仲淹及改革派一一被贬出京城。欧阳修去了滁州,滕子京到岳州,范赴邠州(今陕西邠县),后又改为邓州(南阳一带)做知州,他们之间互相赋诗作文勉励安慰。,师:看来,

12、理解了古仁人的思想感情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五节,抓重点句,扣关键词,分析古仁人的思想感情。 (生默读圈点后) 生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从这句话,我读出古仁人对于得失的淡然。两个“不”连用,更能看出古仁人对于得失的不在意。 生2:我圈的也是这句话,从中我读出古仁人胸襟旷达,就像苏东坡在定风波中所说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师:你视野开阔,善于联想,了不起! 师: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老师读出的是古仁人超然物外,克服私心,宠而不惊,弃而不伤的阔大情怀。,师:刚才你们说,古仁人心胸开阔,不在意得失。那么,他在意什么呢? 生:

13、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可以看出,古仁人在意的是君和民。 师:儒家经典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从“退亦忧”可以看出古仁人扬弃了“穷则独善其身”,是达则兼济天下,穷也忧君忧民。诚如范仲淹所言:“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国忧”不就是“君忧”吗?古仁人的心胸不可谓不博大!古仁人的境界可谓高矣!,师:最能体现古仁人境界之崇高的是哪句话?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从这句话,你看出古仁人的怀抱是怎样的怀抱? 生:先忧后乐。(教师相机板书:先忧后乐) 师:我们如何理解这种宏伟的怀抱? 补充拓展:“先忧后乐” 的思想源于我国古代“与民

14、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见孟子)的仁爱民本思想。比起古圣贤的“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与民同乐”,古仁人的“先忧后乐”显得更加伟大,更加难能可贵。,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高远这两个定语放在后面,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起了怎样的变化? 生:定语放在后面,起强调作用。把“高”“远”放在后面,更加强调古仁人高高在上而为百姓忧虑的可贵,身处僻远的江湖竟还为国君忧虑的难得,从而更加突出古仁人品德的高尚境界的高远。,师:下面让我们以对读的方式读出作者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古仁人宏伟的抱负、高尚的品

15、德和高远的境界。 (师引读:嗟夫!何哉?生接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进亦忧,退亦忧。 师引读:然则何时而乐耶?生接读: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师:同学们再读“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句话,其中有一个字强调了这种境界之崇高。你读出是哪个字了吗?你读出了什么? 生:是 “必”字。“必”,必须的,一定的,表明古仁人对境界的坚守是自觉的,更是坚韧不拔的。惟其坚韧不拔,更显崇高。 师:请你给大家把这句话范读一下,注意重音。 (生范读: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师:对于表现古仁人来说,写迁客骚人,有何用意? 生:反衬。通过反衬,突出古仁人

16、心胸的开阔和境界的崇高。 师:结合刚才古仁人和作者乃同道的分析,不难看出,作者写迁客骚人,意在否定迁客,暗示己志。(相机板书:否定迁客,暗示己志),师:从迁客骚人的情怀来看,他们对境界的坚守和古仁人有何不同? 生:从文章第三第四两节的描写和抒情可以看出,迁客骚人的情怀是以物喜,以己悲。他们对境界的坚守是自发的,是摇摆不定的。 师:其实这种坚定和摇摆不定的不一样,作者在第五节已用一个字表现了这一点。是哪个字?你如何理解这个字? 生:是“或异二者之为”的“异” 。这个字,一方面表明“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为”的不同,一方面含蓄地否定了作者对上述两种人表现的不赞同。,师:其实,作者对迁客骚人的否定,与他们的不一样,他在第二节早就用一个字表现了这一点,是哪个字?你如何理解这个字? 生: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 从“予观”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含蓄地表达了迁客骚人不同于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