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653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夯 实 基 础【P75】一、19世纪末初步发展【基础梳理】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2)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表现(1)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投资额增加。(2)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2)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重难突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作用 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遭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

2、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金不足,技术基础薄弱,规模小,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分布不均匀,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民族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小,实力薄弱。【真题演练】【例1】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年69.496.2624.251900年62.9911.2025.811905年55.7114.0430.251910年50.8916.1432.971914年48.3120

3、.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表格中的数字信息。据表格数据可知,18941914年日本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不断上升,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强,A项符合题意。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这一时期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二、20世纪初短暂的春

4、天【基础梳理】(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3)萧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重难突破】“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这就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民

5、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要求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真题演练】【例2】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 383.58104.9219152 097.3493.3019162 062.0741.4219171 559.4385.4719181 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C)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

6、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析】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厂子数量不多,资金额比较小,故C项正确。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基础梳理】时期背景表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抗日

7、战争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企业遭受残酷打击;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美国商品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重难突破】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经济原因(1)随着法币流通范围的扩大,物价猛涨,许多工厂收支不平衡,造成生产困难。(2)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3)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它们依靠其独占国家的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造

8、成了极大的困难。(5)美国的经济侵略,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战胜利以后,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真题演练】【例3】(2016全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D)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信息“抗战胜利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

9、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由此材料可知,国民政府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其主导地位加强,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映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B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错在“开始”二字上。【考点延伸】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真题演练】【例4】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

10、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蚀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受到了官僚资本的严重压迫,抗日胜利后,民族工业纷纷破产。故选A。【他山之石】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时间: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 原因:(1)民国的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政府实行发展经济的政策。(2)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农工商部多次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3)第一次世界大战:

11、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5)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倡导“实业救国”。(6)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代表:(1)行业: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和新兴的化学工业。(2)人物:杰出领袖:南通的张謇。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化学工业代表:范旭东的制碱公司。2民族资本的困境(1)侵华日军的破坏: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进行经济掠夺;控制和垄断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掠夺大量劳动力。(2)外国资本的重压:一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它们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

12、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3)官僚资本的打压:“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实行一些国家资本主义措施,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渗入其中,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抗战中后期:推行“经济统制”政策,通过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侵蚀民族工业。二、人民版教材的不同内容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目的:防止白银外流。(2)时间:1935年。(3)内容:发行法币,没收白银。白银国有。(4)影响: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