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99586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测验题及答案12 / 12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上海市2016年地理合格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关系密切的是磁暴 流星雨 地震频发 短波通讯中断A. B. C. D. 2.地球上发生日食现象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为B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天气复杂多变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厚度基本稳定A. B.C.D.4.板块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下列地貌中由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B.喜马拉雅山脉C.东亚岛弧链D.东非大裂谷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7级以上强烈地震多发生在A.板块消亡边界处 B.板块

2、生长边界处C.板块内部张裂处 D.板块消亡边界处和板块生长边界处6.矿物颗粒细小、颜色较深、分布广泛的玄武岩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7.右图中赤道以北地区,受西南季风控制时,呈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温和湿润D.炎热干燥8.如果黄赤交角增大1,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温带范围扩大B.极昼极夜的范围减小C.上海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减小9. 右图所示等高线图(单位:米)范围内A.有一座山峰 B.有两座山峰 C.有三座山峰 D.无山峰10.现在,许多网站可以向用户提供出行最佳路线查询服务。网站实现这一功能需要采用的地理信

3、息技术主要是A.GIS B.GPS C.RS D.RS和GPS 11.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其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A.促进陆地水体的更新 B.降低表层海水温度 C.促进海洋水体的更新 D.提高陆地地表温度1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东多西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河流D.植被13.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A.地下淡水B.湖泊水C.河水D.冰川 14.与正常年份相比,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东部季风区容易出现的现象是A.北方雨季开始晚B.南方雨季开始晚C.南方降水增多 D.北方降水增多15.图中a、b、c为海水等温线,且海水温度abc,箭头代表洋流及其流向。下列

4、四图中表示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图示是 A16.位于我国福建省境内的闽江,其主要的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降水 17.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会出现A.南赤道暖流增强 B.海水蒸发减弱 C.表层海水升温 D.鱼群增多18. 右图为2011年12月5日17时的亚洲东部天气形式略图,此后24小时上海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升高,气温升高 B.气压降低,气温降低C.气温升高,阴雨连绵 D.气温降低,天气转晴19.北半球气旋是一种低压系统,其气流运动状况为A.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顺时针辐合B.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C.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 D

5、.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逆时针辐散20.目前世界上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多分布在A.北半球低纬度沿海地区 B.南半球低纬度沿海地区C.北半球中纬度沿海地区 D.南半球中纬度沿海地区21.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比赛用球“桑巴荣耀”产自我国深圳某厂家,该球通过了三大洲三十支球队的试用检验和权威机构的严苛检测。该厂家具有的优势条件可能是原材料丰富 市场广大 劳动力价格低 科技水平较高A.B.C. D.22.上海外滩和陆家嘴地区的城市功能分区是A.商业区 B.住宅区 C.文教区 D.分景区23.上海发展城郊农业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劳动力价格低 B.市场需求量大 C.交通便捷 D.地价较低24.近年来

6、,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内超市越来越多,其吸引超市落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地价便宜 B.人流量大 C.劳动力充足 D.商家聚集25.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A.地处内陆B.地形复杂C.气候湿热 D.植被茂密26.上海张江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多为A.市场主导型B.劳动力主导型C.技术主导型 D.原料主导型27.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非高端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A.农业总产值下降 B.对外贸易额增加 C.就业率降低 D.服务业萎缩28.城市实际空间结构要比同心圆结构复杂得多。图中曲线甲处峰值表示的是在该区中出现了 A.居住小区 B.商业中心C.工业园区

7、D.农业园区29.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这里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热量B.光照C.水分 D.土壤30.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绿色公共交通建设。这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能源问题 交通问题 环境问题 就业问题A. B. C. D.31.从污染角度、雨量大小等因素可以判断,在下列地区中。pH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32.贵州省从江县,人们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由此可以判断这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旱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33.国际贸易中解决贸易纠纷,一般是主

8、张互相提高商品关税 开展国际间贸易谈判 互相采取降价措施 寻求WTO贸易仲裁A. B. C.D.34.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相比,辽中南工业区区位条件的最大优势在于A.交通便捷 B.技术先进 C.市场广大 D.矿产丰富35.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可以根据该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判断。右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二、综合分析题(共50分) (一)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问题。(10分)36.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

9、地貌类型可能有_。(3分)37.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岩,并且气温_,降水总量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分)38.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一)(10分)36.峰林(1分) 东(1分) 地下河(溶洞)(1分)37. 石灰(1分) 较高(1分) 大(1分)38. 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二)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

10、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535.951705.681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460.991543.031596.84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788.518701841.519351894.5200042.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少年儿童约为_%。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12%,这标志着上海已进入_阶段。(2分) 43.根据2010年上海

11、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44.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_,近郊和远郊人口_,出现_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具体表现为_。(4分) 45.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4分)二)(13分42. 8% (7.6%9.6%均可(1分)严重老龄化阶段(1分)43. 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1分)影响:有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

12、盛。(任答一点即可,每点1分)不利:住房、就业等压力大。(任答一点即可,每点1分)44. 减少(1分大幅增加(1分)郊区化(1分)人口增加(l分)45. 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索,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离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2分)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最趁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放业率和生产率。(2分)(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有关活动及日期有关活动火箭发射月球着陆“玉兔”首次夜休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