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99567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把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连线3垂直分层(1)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2)分层: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本层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特点:密度小,有若干电离层与人类的关系: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温馨提示(1)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2)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变,不利于飞机

2、飞行,高层大气密度极低,也不利于飞行。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1)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2)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达到地面。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2)大气增温:大气吸收B地面辐射。(3)大气保温:C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2013年3月4日刚果(金)一架福克50飞机在恶劣天气中降落在刚果(金)东部戈马市机场时坠毁。据飞机运营商CAA航空公司称,至少已造成5人遇难。材料二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1)空难多数发生在飞

3、行的哪一阶段?为什么飞的越高越安全?提示:空难多发生在起飞或降落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对流层中,对流层大气对流旺盛,天气多变。当飞机穿越对流层在平流层飞行时,天气晴朗,天气稳定,飞行安全。(2)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如何变化?为什么?提示: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低纬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以高度大;高纬地区受热少,对流较弱,所以高度小。(3)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提示: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4)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

4、因是什么?提示: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迅速上升,是因为该层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核心要点掌握好 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1一般规律正常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6 (如右图)。2特殊规律对流层气温有时会出现下列情况:(1)海拔上升,气温升高;(2)海拔上升1 000 m,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这就是逆温现象。3逆温的影响(1)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的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2)加剧大气污染。逆温的出现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3)对航空造成

5、影响。若逆温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若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较为有利。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BC D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 B层底部C层中部 D层解析:1.B2.D第1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选择B项。第2题,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一电离层(海拔大约85 km处),其带电粒子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3东京飞往旧金山的班机,飞行在8 000 m的高空,突遇雷暴天

6、气,下列几种应急措施中最可行的是()A迅速着陆B保持原高度C降低飞行高度D拉升至本航线的上限高度11 000 m解析:选DA措施不论其科学性如何,只考虑有无随时供飞机着陆的机场就可排除。B、C两项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飞机的飞行环境。飞机飞行在中纬度地区的高空,11 km已处于平流层的底部,这里大气平稳,天气晴朗,不会有雷暴天气,能够保证安全飞行。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烟的微火材料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

7、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1)“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2)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中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提示: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3)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

8、其原因。提示: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2)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1)高海拔地区:(2)内陆地区:4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

9、质几方面分析。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图,完成12题。1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地面B太阳C大气 D大气逆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其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散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解析:1.A2.D由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10、直接吸收能力弱,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暖”地面,地面利用地面辐射“暖”大气,大气以逆辐射起到了保温作用。3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解析:选A早春晴朗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快,出现霜冻。4下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解析:选D海洋比陆地的热容量大,增湿和降温速度都慢,海洋的温度变化要比陆地小;晴天,白天受热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昼夜温差大;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反射作用强,增温慢,夜晚,大气层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

11、昼夜温差小。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BC D解析:选C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汽和杂质集中在低层大气。读下图,完成23题。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 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3关于图中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12、解析:2.D3.C第2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温度变化为20 60 。第3题,为对流层,为平流层。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中纬度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逆温现象。4太阳辐射在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会出现()A大部分能够被吸收或反射,使大气增温B太阳把热量传递给大气的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C太阳高度角越大,路程越短,大气吸收或反射越少D被大

13、气吸收或反射的多少与纬度有关,与太阳高度角无关解析:选C当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大气削弱得很少,大部分太阳光能到达地面,地面通过地面辐射再把能量传给大气,所以大气增温的主要方式是地面辐射。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拔。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程越短,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少;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5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解析:选D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6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晴天会使都增加B森林的大量

14、砍伐,可能会使减少,减弱C阴天会导致减少,增加D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解析:选D晴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差,会使都减小,A错。森林的大量砍伐,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能会使增加,增强,B错。阴天会导致增加,增强,C错。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会导致增加,D对。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7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8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解析:7.B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