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按摩的基础知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499351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2)按摩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三(2)按摩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三(2)按摩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三(2)按摩的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三(2)按摩的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2)按摩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2)按摩的基础知识(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保健课程理论篇 第二讲 按 摩 的 基 础 知 识 本节主要内容 一、经络与穴位的概念 二、脏腑与经络的初步知识 三、十四经脉的体表循行及主 要穴位和作用 一、经络与穴位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总 结、积累归纳上升而成的系统理论。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同疾病 作斗争的实践中就发现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 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刺激手上的合谷穴, 可影响到头、面、鼻、喉,刺激内关穴,可影 响到心脏和血管,刺激小腿的足三里穴,可影 响到胃肠等。 祖国医学把这种内在联系的途径叫做“ 经络”,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主 要包括经脉和

2、络脉两大部分,经是主 干,分布于深部;络是分支,犹如网 络,分布较浅,联络周身,无处不到 。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 外,贯穿上下,把内部的脏腑和外部 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保持 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一、经络与穴位的概念 腧穴(即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具有接受刺激的功能。经络的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调节平衡的功能,主要通过腧穴的反应来 体现的。刺激一定的穴位,就可以发挥相应经络的作 用,调节脏腑,运行气血的功能,激发体内的抗病能 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经络与穴位的关 系是经络以穴位为据点,腧穴以经络为通路,两者有

3、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经络尤如公共汽车的一条 路线,腧穴则为其路线上的一个车站。 二、脏腑与经络的初步知识 脏腑与经脉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脏腑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体,分为脏与腑两大 类,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胆、胃、小肠 、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总称为五脏六腑。 除五脏以外还有一个叫心包络的,实际是六 脏,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它对心脏起保护作 用,其病理变化与心脏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 脏,但当脏腑与十二经脉连属时仍称六脏。 二、脏腑与经络的初步知识 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系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它的生理功能活动是以精、气、血、津液这四种物质为物 质

4、基础,这些物质在内脏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消耗,同时又 不断地得到滋生与补充,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功能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五脏的主要 功能是贮藏精气,脏含有“藏”的意思。所以,心、肝、脾、肺 、肾被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是主持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 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腑含有“府舍”的意思,即有出有入。所 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被称为六腑。 五脏六腑按中医的阴阳学说的理论来归类,五脏归属阴, 六腑归属阳。 二、脏腑与经络的初步知识 (二)经脉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腑腑肢节、沟能上下内外的通路。经脉是主干, 络脉是分支。经有路径的意思,多循

5、行于深部,有一 定的循环径路。络有网络的意思,循行于较浅的部位 ,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正经有十二条,循行到 手叫手经,循行到足的叫足经。五脏属阴,与它连属 的经脉叫阴经;六腑属阳,与它连属的经脉叫阳经。 因此,循行于一侧上肢的有三条阴经、三条阳经;循 行于一侧下肢的也有三条阳经和三条阴经,这就是我 们常说的十二经脉,也称为手足十二经。 二、脏腑与经络的初步知识 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连属并配上阴阳属性的叫法是:手 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 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此外

6、,在经脉中还有八条奇经,称奇经八脉。它们也分 阴阳,但不与内脏连属,分别叫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在八条奇经中,只有任 脉和督脉中有穴位。任脉循行于人体的前正中线上,督脉循 行于人体的背部正中线上。任脉属阴经,督脉属阳经。任、 督两脉与前面提到的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脉。这十四条经 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体,在针炙、按摩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 要意义,对指导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表1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表里关系 部 位 脏经(内侧、属里 、为阴) 腑经(外侧、属表 、为阳) 前 手经 中 后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

7、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前 足经 中 后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三、十四经脉的体表循行及主要穴位和作用 十四经脉为十二经脉及督脉、任脉的总称。十 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特点 是:各条经脉的分布部位都有一定的规律,每条经 脉都有内属脏腑与外络肢节两个部分,每条经脉隶 属于一个内脏,在脏与腑之间有表(腑)里(脏) 相互属、络关系;每条经脉在经气发生病理变化时 都有其特殊的症候群表现;各条经脉在体表相应处 都有腧穴的分布等。各经脉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调整机体虚实,治疗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8、。 三、十四经脉的体表循行及主要穴位和作用 (一)分支规律 2、阳经循行于背面及四肢外侧。 3、表里经脉在四肢内外侧相对循行。 1、阴经循行于腹面及四肢内侧。 三、十四经脉的体表循行及主要穴位和作用 (二)走向规律 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2、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3、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4、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任、督二脉均起于会阴,循腹、背正中线,由下往下 行。如举起手来,除督脉外,阴经均从下往上行,阳经 均从上向下行。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详 (三)十四经脉 的体表循行及主 要穴位和作用 1 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起止穴位: 起 于中府穴,止于 少商穴,左右各

9、 有11个穴位。 (2)、循行路线 从胃部( 中焦)开始,向下与大肠联 络,再从大肠回来,沿胃的 上口,向上通过横膈,入属 于肺脏。再从肺脏到喉咙部 横出,走到腋窝下面,向下 沿上臂的内侧,行于手少阴 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 ,向下到肘弯中,沿着前臂 的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内 侧边,从腕后(寸口)到大 鱼际,沿着鱼际边缘,延伸 于大拇指桡侧的末端。 它的分支,从腕 后桡骨茎突的上方分 出,向手背面到食指 桡侧的末端。 (3)、所属经穴 中府、云门、天府、 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 鱼际、少商。 (1)中府: 位于前正中线 旁开6寸,平 第一肋向隙处 。主台:咳喘 、胸闷、胸痛

10、、肩背痛。 (2)尺泽: 位于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 桡侧。 主治:咳喘、 胸胁胀满、肘 臂挛痛。 (3)列缺:位 于两手交叉、 食指尽处,腕 上1.5寸。 主治:头痛、 口眼歪斜、半 身不遂。 (4)鱼际:位于 第一掌骨中点, 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眩 晕、喉痛、胸背 痛、发热恶寒。 (5)少商:位于大 拇指桡侧指甲角 后0.1寸许。 2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起止穴位: 起 于商阳穴,位于食 指桡侧指甲角后 0.1寸许。止于迎 香穴,位于鼻翼旁 0.5寸,当鼻孔外 缘下。左右各20个 穴位。 (2)、循行路线 从食指末 端桡侧起始,沿着食指桡侧上 缘,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

11、筋之中,沿前臂的桡侧上缘, 进入肘弯的桡侧外面,再沿上 臂的外侧前面,走向肩关节的 前上方,在肩背部同手太阳经 的秉风穴交会后,向上出于第 七颈椎棘突下,与督脉的大椎 穴交会,再向锁骨上窝(缺盆 )直入,向下和肺脏联络,又 通过横膈,统属于大肠。 它的分支,从锁骨窝向上到 颈部,通过面颊,入下牙床 中,再回转来挟着嘴唇,经 过足阳明经的地仓穴,然后 交叉相会于人中穴。这样左 边的经脉行到右边,右边的 经脉行到左边,分别向上挟 着鼻孔旁边。 (3)、所属经穴 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阳溪、 偏历、温溜、下廉、上廉、 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 里、臂臑、肩髃、巨骨、天 鼎、扶突、禾髎、迎香。 (

12、1)合谷:位于手背 第一、二掌骨结合部 与虎口边缘联线中点 线。 主治:头痛、牙痛、 咽喉痛、目赤、耳鸣 、耳聋、面神经麻木 、外感发热、上肢关 节痛、上肢偏瘫、神 经衰弱。 (2)阳溪:位于 腕背横纹桡侧端 两筋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 头晕、眼痛、耳 聋、耳鸣、牙痛 、手腕痛、小儿 消化不良。 (3)手三里: 位于曲池穴直 下2寸。 主治:肩臂痛 、上肢麻木、 肠鸣腹痛。 (4)曲池:位于 屈肘,当肘横纹 外侧头。 主治:肘臂肿痛 、偏瘫、发热、 高血压、荨麻疹 、甲状腺肿大。 (5)肩髃:位 于肩峰下方, 肩关节外展时 呈凹陷中。 主治:肩臂痛 、偏瘫、上肢 麻痹。 3 3、足阳明胃经

13、、足阳明胃经 起止穴位: 起 于承泣穴,位于正 视时眼球正下方与 眼眶正下缘之间。 止于厉兑穴,位于 第二脚趾外侧趾甲 角后0.1寸许。左 右各45位穴位。 (2)、循环路线 始于鼻的两旁 ,上行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 向旁边交会足太阳经于睛明穴 ,向下沿鼻外方进入到上齿中 ,回转过来,挟着口角环绕口 唇,向上交会于督脉的人中穴 ,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处任脉的 承浆穴,后沿着下颌的舌下方 ,浅出于本经的大迎穴,沿着 下颌角前下方的颊车穴向上到 耳前,经过耳前颧弓上缘,与 足少阳经的上关穴交会,沿发 际边缘,交会足少阳经于悬厘 、颌厌,到前额交会督脉于神 庭穴。 它的分支,从大迎穴的前边向下到 颈部喉

14、结旁的人迎穴,沿着喉咙, 入锁骨窝中,向后交会督脉于大椎 穴,向下内行,通过横膈,与任脉 交会于上脘、中脘穴的深部,统属 于胃,并与脾脏联络。 它的一条直行分布的脉,从锁 骨凹陷处直下到乳部内侧边缘,再 向下挟着肚脐的旁边,进入到腹股 沟(气街)部。 另一条支脉,起于胃下口,沿 着腹壁深层,向下到气街部同直行 分布的脉相会合,自此向下到大腿 上部前面的髀关穴,到达股前隆起 的伏兔穴,向下进入膑骨中,再向 下沿着胫骨外侧,走向脚背,进入 足中趾的内侧缝。 上述的这条支脉,还从膝下三 寸的部位分了一条旁支,向下到 足中趾的外侧趾缝。同时在足背 上再分出一条脉,进入足大趾的 趾缝,并沿大拇趾边缘,出

15、于它 的末端。 (3)、所属经穴 承泣、四白 、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 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 、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 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 、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 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 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 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 谷、内庭、厉兑。 (1)四白: 位于眼平视、 瞳孔直下1寸 稍内,当眶下 孔凹陷中。 主治:口眼歪 斜、面肌痉挛 、眼病、三叉 神经痛。 (2)地仓: 位于口角外 侧旁开0.4寸 。主治:口 眼歪斜、牙 痛、颊肿、 面神经麻木 。 (3)颊车: 位于下颌角上 方一横指凹陷 中。 主治

16、:牙痛、 颊肿、腮腺炎 、口眼歪斜。 (4)头维: 位于额角发 际直上0.5 寸。 主治:头痛 、目眩、眼 病。 (6)人迎: 位于喉结旁 开1.5寸。 主治:咽喉 肿痛、胸闷 、喘息、吐 逆。 (7)水突 :位于人迎 穴下1寸。 主治:胸满 、咳嗽、咽 喉、肿痛、 气短。 (8)缺盆 :位于锁 骨上缘正 中凹陷处 ,向下直 对乳头。 (9)天枢 :位于脐旁 2寸。 主治:肠炎 、痢疾、腹 痛、便秘、 月经不调。 (10)脾关 :位于髂前 上棘与髌骨 外缘连线上 ,平臀沟处 。主治:腰 腿痛、下肢 麻木、筋挛 。 (11)伏兔 :位于髌外 上缘6寸。 主治:腿膝 麻木、膝关 节炎、下肢 瘫痪。 (12)梁丘 :位于髌外 上缘2寸。 主治:胃痛 、乳腺炎、 膝关节炎。 (13)犊鼻: 位于髌骨下缘 、髌韧带外侧 凹陷中。 主治:膝关节 疼痛、活动不 利。 (14)足三里:位于 犊鼻下3寸,距胫骨 前脊一横指处。 主治:胃炎、溃疡、 腹泻、腹胀、便秘、 消化不良、高血压、 偏瘫、神衰。 (15)上巨虚 : 位于足 三里穴下3寸 。 主治:下肢瘫 痪、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