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张)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99331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张)(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检测题 文言文专项巩固训练,1,1.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 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1. 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

2、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2,2.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荐等。 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授、赏、封等。 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黜、擢等。 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陟、加等。,答案:C,其中“擢”表示提升官职。,3,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

3、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3.答案:D:家慈是对自己母亲的谦词,4,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

4、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答案】D,应为“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明成祖的年号是“永乐”,5,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

5、(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C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 D“道”“路”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答案】D 。解析:将“明清”改为“宋”。,6,6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 A孤 足下 不才 B愚 仆 小子 C妾 寡人 臣 D孤 不谷 竖子,6.答案:C“足下”是尊称;“小子”、“竖子”是贱称。,7,7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

6、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7.答案:D诸侯不能自称朕。,8,8.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拨官吏制度。 B察举制又称举荐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容臣秀才”中的“察”、“举”指的就是察举制。 C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度。明清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D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8. 答

7、案:D。 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解元、会元、 状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9,9.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是指幼年儿童。 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 C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答案】A 。解析:

8、“黄发”指老人。,10,10.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辟”“拜”“除”“起”“夺”都是表示 “授予官职”。 B“迁”有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右迁”、“迁除”表示升职;“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涉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转”“左授”“左宦”“左迁”均表示降职。 C “领”“判”表示兼职,“摄”“守”“行”“署”“权”“表示代理官职。“视事”任职。“下车”,官吏到任。“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 D“悬车”“致仕”“ 乞骸骨”“乞身”“请老”表示辞去官职。“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隐。,答案:A 。解析:“夺”,削除。,1

9、1,1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呼人。 A 郡望、爵名、号 B 郡望、爵名、谥号 C 官职、爵名、号 D 官职、谥号、号,答案:11.D,12,12.下列对古代官职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是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徙”是指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B“出”指从地方调出,来到京城为官。“入”是指从京城调入地方为官。 C“调”指调动、调迁;“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D“调”指变换官职,“转”指调

10、动官职,“补”指补充空缺官职。,B,“出”指离开京城外调。“入”是指地方官调入京官。,13,13. 下列有关古代科举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明清科举制度发展已极其完备,它分四级科考,即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明清四级科考考中者从低到高依次称为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解元)、贡士(第一名会元)、进士(第一名状元)。而“进士”又分三甲: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

11、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D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国子监掌管人员监祭酒、司业,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13.答案:B 解析:古代科举分四级科考,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4,14.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辞”:告别。 B后汉书中“奉身于朝数十载,今已耄耋,请致政”。“致政”:致仕,官员交还官职退休。 C范晔后汉书.张衡 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视事:隐居退休,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 D后汉书.刘宠传中 “

12、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下车:官吏初到任。,答案:C,“视事”指任职。,15,15.关于古代学校与教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是古代地方学校的叫法。 B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太学”是古代全国的最高学府。 C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博士。 D国子监掌管人员成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有教授、直进、助教等。,15. 答案:C。入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如同今天入学校读书的人称为“学生”。博士则属于D项中教学人员一列。,16,16.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如:游褒

13、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下对“阳”的方位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16.答案: A。相关知识:古代用阴阳作为山水方位的代称,具体是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7,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宋元时期是带有指行政区域和军区的性质。 B鸿门宴“沛公居山东

14、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华山。 C“江河”在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过秦论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河”就专指黄河。 D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襟三江而带五湖”。其中“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17 答案:B。“山东”之“山”指崤山。,18,18.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 B.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

15、直至清末。 C.依宗法,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嫡长子也称为宗子。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 D.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18.D(宗法是旧时以家族为中心),19,19.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B.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 C.汉代以后,“亲”表外亲,“戚”表内亲。“亲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 D.旧时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19.C(亲表“内亲”,戚表“外亲”),20,20.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

16、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誓: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绝不违背信约叫“誓”。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誓礼”。 举行这种仪式,不要杀牲、歃血。 B.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举行仪式时要杀牲、歃血。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 C.歃血:指古人盟誓时双方主事人用嘴吸一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的仪式。结盟之后,双方就有义务约束。 D.遇:诸侯之间在没有约定的地点或时间忽然相见,就叫“遇”。在礼节上要比“朝”简单。诸侯双方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宾,地远的一方为主,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20.D 诸侯途中相逢,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