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讲义(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329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讲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讲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讲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讲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讲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讲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题十七 两极世界的形成讲义(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两极格局的形成 2世界多极化趋势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两极格局对抗斗争体现:政治上表现为两大阵营对峙;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3)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形成严重威胁。(4)20世纪7

2、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6)“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课题十七两极世界的形成1背景(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实力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

3、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表现(1)美国:政治杜鲁门主义时间:1947年3月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反苏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经济马歇尔计划目的: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美对苏“冷战”的战略轨道实质:以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影响:使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也加深了西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军事北约建立原因: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1949年

4、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注雅尔塔体系(1)内容:打败德、日法西斯,铲除两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2)特点:以美、苏为中心,事实上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3)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争霸的多重性质。注 “冷战”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

5、样是“冷战”局势的体现。 (2)苏联:政治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年成立)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 目的: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华约建立(1955年) 影响: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影响(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

6、援朝。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联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拓柏林墙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的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性建筑。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1990年10月,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重难点美苏两极格局

7、的对峙史料一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史料二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史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到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

8、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探究(1)结合史料一,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反映了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反映了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体制”指资本主义制度;“极权主义政权”指社会主义政权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和作用维持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马歇尔计划的本质上去分析其认识上

9、的不同;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二者的手段上去比较。提示(1)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2)共同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系统认知“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

10、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的目的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二)史料探史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史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

11、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摘编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史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

12、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使世界处在战争的边缘冷战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的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美苏关系的缓和使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局部热战的发生导致美苏关系的紧张(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学术界的评价;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美苏两国国家实力的变化中分析其争霸的特点。提示(1)学术界力图对

13、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及新力量的发展。系统认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14、。(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1)美国著名外交官、遏制政策的设计者乔治凯南在回顾他一生最为得意的作品时,满怀伤感地写道:“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个人赢得了冷战,提出遏制战略是我一生的错误。”的确,这场长达四十多年的斗争是“人类历史的悲剧”,两个超级大国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苏联

15、解体了,大国荣耀成为过去,原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某些部分成为冷战结束后世界动乱的新热点。美国虽然赢得了冷战胜利,却夺去了国内近10万青年的生命,使美国增加了8万亿美元的国防支出;巨大的财力消耗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美国严重的经济萧条。在第三世界,美苏的“代理人战争”无处不在,在朝鲜、越南、中东、非洲、中美洲和阿富汗等战场上共有数以百万人因此而丧命。(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更多利益,为了争取自己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不惜劳民伤财, 使自己国家也陷入苦难,也给世界带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冷和平”。我们应该回首历史,珍惜和平。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7全国卷)如图是苏联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