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微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试题 粤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257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微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试题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微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试题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微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试题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微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试题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微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试题 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微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试题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用)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微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试题 粤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方法点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竖直向上,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全过程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vt关系公式、st关系公式等,但要注意v0、a、s等物理量的正负号(3)竖直上抛运动也可分成上升、下降阶段分段处理,注意应用两段的对称性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用)(多选)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圈A、B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此时A、B间距为3L,A距地面为L,如图1所示由静止释放A、B,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释放到A落地历时t1,A落地前瞬间速率为v1,从A落地到B落在A上历时t2,B落在A上前瞬间速率为v2,则()图

2、1At1t2Bt1t2Cv1v212Dv1v213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A.B.C.D.3(竖直

3、上抛运动规律应用)在足够高的空中某点竖直上抛一物体,抛出后第5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是4 m,设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取10 m/s2.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时间可能为4.9 sB第5 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为4 m/sC4 s末的瞬时速度可能为10 m/sD10 s内位移可能为100 m4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中的()5(多选)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4、()A路程为6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6(多选)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2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 m/s2)()图2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ABtBCtCDB间歇闪光的间隔时间是 s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sABsBCsCD135D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

5、vBvCvD1497如图3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 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 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 s由静止释放(g取10 m/s2)则()图3Ab先落入C盘中,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相遇Ba先落入C盘中,a、b下落过程相遇点发生在BC之间某位置Ca、b两小球同时落入C盘D在a球下落过程中,a、b两小球相遇点恰好在B处8在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后,又以初速度v0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若要使两物体能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t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AtBtC.tD.t9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挂点处断开

6、,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挂点正下方20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A0.3 s B0.4 sC0.7 s D1.2 s10人民广场上喷泉的喷嘴与地面相平且竖直向上,某一喷嘴喷水流量Q5 L/s,水的出口速度v020 m/s,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则处于空中的水的体积是()A5 L B20 LC10 LD40 L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

7、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5答案精析1BC对A有Lgt,且v1gt1,对B有3LLg(t1t2)2,且v2g(t1t2),联立解得t1t2,v1v212,B、C正确2C将上抛运动转化成自由落体来处理,则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小球从最高点到落回到O点的时间是,则有从最高点到O点的距离为hg()2,同理从最高点到P点的距离满足hHg()2,联立解得g,故选C.3A若第5 s内位移向上,根据sv0tgt2,解得第5 s初的速度v09 m/s,上升到最高点还需时间t0.9 s,所以物体上升的时间可能为

8、4.9 s,故A正确第5 s内的位移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则平均速度可能为4 m/s,也可能为4 m/s,故B错误若第5 s内的位移向下,则s4 m,解得第5 s初的速度为1 m/s,即4 s末的速度可能为9 m/s,也可能为1 m/s,故C错误当物体第5 s初的速度为9 m/s时,则物体竖直上抛的初速度vv0gt49 m/s,当物体第5 s初的速度为1 m/s时,则物体的初速度vv0gt41 m/s.可知10 s末的速度可能为51 m/s,也可能为59 m/s,根据st得,10 s内的位移可能为10 m,可能为90 m,故D错误4D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发生突变,A、B图中速

9、度没有突变,故选项A、B错误;由C图象可以看出,速度先减小到零,再反向增加到原来的值(竖直上抛运动),然后反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突变),再重复这种运动,是竖直上抛运动,故选项C错误;由D图象可以看出,速度先增加(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反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突变),再减小到零(竖直上抛运动中的上升过程),再重复这种运动,故选项D正确5AB解法1:分阶段法物体上升的时间t上 s3 s,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1 m45 m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2 s的高度h2gt1022 m20 m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则总路程为65 m,A正确.5 s末物体离抛出点的高度为25 m,即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竖直向上,

10、B正确.5 s末物体的速度vgt下102 m/s20 m/s,方向竖直向下,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速度改变量vvv020 m/s30 m/s50 m/s,即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50 m/s,方向向下,C错误平均速度 m/s5 m/s,方向向上,D错误解法2:全过程法由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经3 s到达最大高度h145 m处将物体运动的全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v030 m/s,ag10 m/s2,故5 s内物体的位移hv0tat225 m0,说明物体5 s末在抛出点上方25 m处,故路程为65 m,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A、B正确速度的变化量vat50 m/s,C错误.5 s末

11、物体的速度vv0at20 m/s,所以平均速度5 m/s0,方向向上,D错误6BC看到水滴似乎不再下落,实际上是在间歇闪光的时间间隔内,各水滴恰好落到下一个相邻的水滴位置,即各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相等,所以tABtBCtCD,A错误;由hgt2可得t s,所以间歇闪光的时间间隔为 s,B正确;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sABsBCsCD135,vBvCvD123,C正确,D错误7D小球a、b释放后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hgt2,代入计算得ta2 s,tb s,小球a提前1 s释放,所以b释放后a运动ta1 s1 s落入C盘,比b球早落入选项A、C错b球释放时a下落1 s,此时下落的高度hgt25 m,刚好到达与小球b同高处,此时b球开始释放,所以二者在B处相遇,然后a球超过b球先落入盘中选项D对,B错8D依据svtgt2作出st图象,如图所示,显然两条图线的相交点的横坐标表示A、B相遇时刻,纵坐标对应位移sAsB.由图象可直接看出t应满足关系式t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9B悬链的上、下端到达该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上 s2 s,t下 s1.6 s,则tt上t下0.4 s,故B正确10B设水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t,则t4 s,VQt20 L,故B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