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4 生态环境的保护检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226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4 生态环境的保护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4 生态环境的保护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4 生态环境的保护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4 生态环境的保护检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4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天津理综,9,11分,)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的结果。(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单选)。

2、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水体溶解氧较高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答案(1)磷脂ADP+Pi+能量ATP(2)自然选择(3)B(4)解析本题以河流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元素是组成磷脂分子的必需元素,也是组成ADP和ATP的必需元素,细胞通过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二者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DP+Pi+能量ATP。(2)由图示信息知,由于P1和P2采样点环境条件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其结果是浮游

3、植物种类差别明显。(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较P1采样点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有: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浮游动物的天敌数量较多,水体污染严重等。P2采样点无机磷浓度高,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水体溶解氧较低。(4)生物群落中的氮元素可通过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同时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氮元素也会随排泄物或遗体等流向分解者。考点2生物多样性3.(江苏单科,17,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

4、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他物种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并不矛盾。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