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185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同步测试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本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周易中的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情况是(A)A古代中国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B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来源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先民们的创造,A项符合题意。B项说的是小农经济,应排除;据“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及所学知识可知,耒耜是翻土工具,C项中的“狩猎工具”显然与材料不符,应排除;

2、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2(2017附中)中国古代对于“农民”的称呼,青铜器上有“臣”“众”,先秦文献有称“野人”,秦汉有称呼“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明清时称“庄客”“佃”“农民”等,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C农业赋税制度的变革D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解析】中国古代农民称呼的不断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以及农民地位的变化。3“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生产工具

3、的不断改进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解析】材料所述为耕作技术和耕作制度的改进和变化,其目的均是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作物,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男女分工形成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生产工具的改进,排除C;材料所述不仅是技术的改进,还包括耕作制度的变化,总体来看都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D项不够全面,A项更为准确。4(2016附中)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足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B)A一家

4、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解析】钱穆认为导致对外战争“常无所利”的根源是国内贸易足可自给,国外通商非必需,说明我国的封建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5(2016一中)周礼冬官考工记有“(周代)陶人为甗,实二鬴,厚半寸。盆,实二鬴,厚半寸。鬲,实五斛,厚半寸(甗、鬲都为古代蒸煮用的炊具)”等记载。这反映了当时官营手工业(C)A垄断手工业的生产B产品大多精美C有严格的生产标准D分工比较精细【解析】材料中的甗、盆、鬲皆规定了容积、厚度,说明当时的官营手工业有严格的生产标准,故选C。6(2016雅礼)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

5、是(A)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青瓷成熟于东汉,白瓷成熟于北朝,青花瓷成熟于元朝,五彩瓷成熟于明朝,故选A。7(2016一中)北宋曾设立实授的技术官员,诸司正使(七品)为各专业官员之首,下表为东西两班中的东班各行业。后渐成阶官,仅为武臣迁转之阶。这样分工设职的背景是(D) 诸司正使(皇城)翰林尚食御厨军器库仪鸾弓箭库衣库东绫锦院西绫绵院东八作西八作牛羊香药库榷易毡毯鞍辔酒坊法酒库翰林医官A.宋朝商品经济日益繁荣B国家对科技专业人才的重视C宋朝加强对商业税的征收D官营工商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6、【解析】这种官阶设置唐朝即有,专业分工不是服务于商品经济,A项错误;最高才为七品,后来还成为文官社会的武官迁转所用,说明地位低下,B项错误;与税收无关,C项错误;官营工商业发展,所以有分工的技术官员,技术官员地位低,但是相关行政管理官员如工部等品级不低,D项正确。8(2017一中)有学者谈到十六、十七世纪的台湾地位,认为:政治易主,东亚贸易的架构也重回十六世纪中期的传统秩序。中国北方贸易,从宁波、南京前往日本;南方贸易,则从厦门、广州前往东南亚,台湾再次被置于东亚贸易的主要路线之外。从以上的论述可以推出(C)A台湾仍保有东亚航线和贸易的优势B台湾和大陆共同建立朝贡贸易体系C台湾地位自此变成大清

7、帝国的边陲D台湾取代琉球成为朝贡贸易的关键【解析】注意时间为十六、十七世纪,“台湾再次被置于东亚贸易的主要路线之外”可排除A、B、D三项。9(2016一中)下面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B民营手工业即家庭手工业C唐朝时五大名窑名噪天下D明朝开始引入先进棉纺织技术【解析】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经营管理的,所以A项正确。民营手工业指的是民间独立经营的手工业,其产品面向市场,而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自给,所以B项不正确。五大名窑出现在宋朝,所以C项错误。元朝时中国就有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了,所以D项错误。10(2016十三校)纸币的起源

8、,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C)A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B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C十分注重其“防伪”功能D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强调的是防伪功能,故C项准确。纸币如果管理不当也会造成通货膨胀,阻碍经济的发展,故A项表述不准确;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故B项错误;纸币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满足了”商

9、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11(2016雅礼)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考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B)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解析】富商大贾热衷于封建的功名,可知难以成为社会革新的力量。12(2016长郡)市镇是连接城市、乡村的贸易点。宋代,政府开始在商业市镇设置“监镇”,负责管理税收和维持治安。到北宋神宗时期,全国市镇已达一千八百多个。据此可知宋代(B)A重农抑商政

10、策逐渐放松B市镇的经济地位日益显著C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强D地方税收主要依赖于市镇【解析】市镇增多,同时特意设置监镇,说明市镇的地位重要。答案选B。13(2016一中)广州在唐玄宗时期设市舶使,此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两宋则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并且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对外贸易。出现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A宋代财政较多依赖于商业B“海禁”政策的有效实施C广州长期是中国的外贸重镇D朝贡贸易得到官方重视【解析】宋代对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因此政府设立市舶司,制定市舶法,加强对外贸的管理。故选A。14(2016雅礼)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

11、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D)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地主在灾年“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以留住佃户,保证收益。这说明佃户可以自由选择雇主,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反映;地主“本望租课,非行仁义”,故B项错误;C项材料未反映。15(2016一中)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

12、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了(D)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B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C西汉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D地方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解析】注意解读材料信息,原文大意是说:“富商大贾蓄积财物,奴役贫民;前呼后拥,车乘百余辆;囤积居奇,封君对他们也都伏首低眉,仰仗他们供给物资。”因此,这也促使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势力。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意思。16(2016一中)明朝嘉靖年间各地试行财政收支、丁粮征收、官府徭役均计亩征银。户部官员说,“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数,亦以无田而免差”。明朝这一税收政策(B)A加剧了贫富分化B便利了商

13、品经济发展C推动了土地兼并D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明朝的这一税收政策按田亩计税,无田的工商业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赋税负担,间接便利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B。材料并不能反映出从事农业生产就会变得贫穷,A项错误。这一政策实际上对土地兼并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C项错误。明朝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17(2016雅礼)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D)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解析】材料中“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

14、,四曰商”说明商人社会地位不高,而“士商相混”说明等级淡化和模糊,产生变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18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和专制占统治地位,新经济因素和社会力量弱小,不可能改变世界格局。B、C两项是由A项决定的;郑和下西洋是在明前期,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产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19(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

15、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如来自新罗的朝鲜人在中国楚州(今淮安)侨居,这些新罗人经营海上运输,在中日和中朝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唐朝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收入的20%,说明了当时海上贸易的发达。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