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99169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 一、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较少 一是市场主体增量相对偏少。据统计,全省市场主体2013年登记69万户,列广东110.8万户、湖北109万户、江苏96.7万户、浙江71.9万户之后,居全国第五位。二是私营企业较少。截至2013年底,我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97.4万户,私营企业75.3万户,占全省民营市场主体总量的18.9%。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户数分别为77.4户、320.8户,低于广东(144.4、376.6)、湖北(80.0、464.6)、江苏(183.2、479.0)、浙江(171.0、473.

2、3)和全国平均水平(92.6、327.6)。三是市场主体质量不高。2012年,全省注销、吊销各类私营企业4.6万户,占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户数的42.8%;注销、吊销个体工商户数量为23.1万户,占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户数的52.8%。企业因没有项目未开展有效经营活动,处于休眠状态,全省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3年,企业成立后1-3年为退出高发期,5-7年为发展瓶颈期。 (二)民营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发展任务艰巨 一是民营企业在调整结构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好。长期以来,山东省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主要为南方省份提供基础支撑,导致本省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能源消耗较大。民营经济多

3、数仍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特别是部分产能过剩、耗能较严重的行业,如传统的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行业,产业层次偏低,工业结构偏重。据对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资料分析,500强中山东省54个,江苏省91个,浙江省139个,广东省21个;其中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山东省有21个,占比48.91%,江苏省有23个,占比30.20%,浙江省有13个,占比10.85%,广东省有1个,占比2.09%;其中服务业广东省占比24.65%,江苏省22.58%,山东省在10%以下;制造业是浙江民间投资的主体,其中装备工业占比21.3%,广东省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是第一大行业。二是组织形式层次较

4、低。山东省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个数远低于南方民营经济发达省份,山东省小微企业约占全省企业的86.4%,而浙江省小微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的97.4%,“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3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312.2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总数的78.6%。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三产业占比89.2%,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餐饮、建筑等技术壁垒低的传统行业,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小,从事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生产性、生活服务业的就更少。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要“凤凰涅?”、“腾笼换鸟”,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实现向高端发展、高质延伸、高效提升,任务繁重而艰巨。 (三)民营经济发展要素保障不够

5、有力 根据问卷调查表明,在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税收环境、行政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等发展环境具体影响因素中,选择“市场环境”占比39.06%,居首位,表明市场环境仍是制约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一是融资困难依然突出。在融资问题上不仅是难而且是贵,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尤为困难。对全省4182份民营企业问卷调查表明,“资金需求状况”中急需融资和需要融资占比66.09%;“主要融资渠道”中国有银行占比21.17%,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占比55.65%,民间借贷占比14.07%,风投及其他占比9.1%。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偏高,存在“嫌小爱大”、“惧贷、惜贷”现象,大企业

6、送贷上门,小企业求贷无门;大企业得到的是信用贷款、长期贷款,而小企业基本得不到信用贷款,要么是资产抵押,要么是有人担保,且贷给小企业的多是短贷(最长一年)、流贷,接近还款期时,企业老板到处筹钱甚至借高利贷。“工人的工资可以拖欠,银行的贷款一天也不敢拖”。最怕银行收回再贷拖期,更怕银行爽约,信贷机构不守信用,收回贷款后不续贷了,就把企业逼上绝路。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58万亿,山东省同口径同期余额为0.7万亿,仅占全国的6.3%,而我省的一些大指标均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民营企业贷款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大多数金融机构实行信贷人员风险终身负责制,在商业银行追求利

7、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造成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意识淡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服务部门形同虚设。而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批量化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政策,2013年末,共设立各类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1212家,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44.1%。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亦很严峻,融资成本包括银行贷款利息、第三方收费和担保费,而中介服务收费、存贷挂钩、担保“两头吃”、银行“业务创新”中间产品更加重了企业融资压力。比如存贷挂钩变相提高贷款利率,企业贷款1000万元,但必须将500万元回存银行,企业实际贷款只有500万元,却要支付1000万元的利息。通过承兑汇票赚贴现手续费用,中小企业贷

8、款改为承兑汇票,而承兑汇票根本花不出去,只好到跟银行有特定关系的中间机构加至少3.5%的手续费兑现。以上融资成本相加,据测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年利率在12-15%之间。同时,贷款手续繁杂,需要1-2个月时间,影响了融资效率。调查问卷表明,“融资困难原因”中,因“银行的贷款手续太烦琐”占47.41%,“贷款利率和其他成本过高”占比44.54%,”“银行信用审查过严”占比31.39%,“银行抵押品要求过高”占比31.23%,“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占比22.70%,“融资渠道太狭窄”占比21.94%,“缺乏二板市场及民营中小银行”占比12.03%。融资难、成本高使中小企业老板一年只干三件事,“为群

9、众服务解决就业,为政府服务缴纳税金,为银行服务还本付息”,自己所获颇微,企业做大做强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土地供给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导致生产周转资金压缩或短缺,制约了企业规模扩张和发展。由于受投资强度、投资规模等较高的入园”门槛“影响,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工业园区,在省级上工业园区,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准入驻。在4182户问卷调查的企业中只有近20%在园区,80%以上都在园区以外。国家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各地需求相比缺口大,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获取土地难,地方政府优先给规模以上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供地,一些获得土地的

10、企业又借机高价转让、租赁、再次招商从中牟利,土地供应紧张使部分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受到严重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用地困难,出现大量项目停建、缓建和迁建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企业的生产扩张和产业升级。如临沂某县7个化工项目因缺少413亩土地指标,导致项目签约后无法开工。创业基地、孵化基地、工业“园中园”建设相对滞后,使较多的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场所,散居各处,无法形成产业聚集。 三是用工难、人才缺制约瓶颈。“高级人才难引进,普通工人难留住”。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工人工资成本上升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当前工业制造业中,工人工资已占到企业全部成本的30%左右,其中各类社会保险占

11、到20%。2013年,工人工资相比上年上涨了10%20%,部分高级技工的工资上涨幅度甚至翻番。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部队对40个行业的200家小微企业调查表明,2012年与2007年相比,应付职工薪酬年均增长25.2%,营业利润年均增长11.4%,工会经费年均增长62.5%,职工教育费年均增长49.7%。劳动合同法中的许多条款偏向劳动者,对于不诚信的员工缺乏约束机制,使用人单位成本大大增加。民营企业还面临工人流动性大,技术型熟练工人难招的问题,部分小微企业“除了老板和老板娘本人,员工大部分都是新来的”。员工待遇偏低、环境不优、用工模式粗放是导致当前“用工难”的内在原因,招工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供

12、需诉求加剧了用工紧张,形成企业用工难与劳动力就业难这种畸形矛盾。产业向农村转移,人员向城市流动,加剧用工困难。大学生不愿意到民企就业,不光是钱的事,还担心城市户口和工作稳定性问题、找对象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靠人才,但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吸附能力较弱,威海银河光电公司是一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月薪开到1万元还留不住人。邹城合兴科技公司、滕州丰华玻璃公司也都是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工厂在市郊和镇上,外出招聘研发和国际贸易人才,人家一听地方就摇头。中高层管理和科技人才任职时间平均不到3年,面临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的困境。 (四)民营企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与浙

13、商“重利尚义”、苏商“重商主义”新义利观不同,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重农轻商、重义轻利和小农意识较浓,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人们创业的冲动和激情。民营企业在产业发展、资本运作、现代经营上思想相对保守,小富即安、小成即满,部分成长型企业只看眼前看不到将来,初期发展迅速,但达到一定额度(年产值几千万元以上)往往就停滞不前,觉得够吃够喝就行了,怕冒富,再投资创业的意愿下降,缺乏做大做强的投资胆量和发展气魄,难以突破自有瓶颈。 二是企业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素质普遍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面对高成本时代快速到来的倒逼压力,大多数民营

14、企业对转型升级顾虑重重。集中表现为:一是转型升级意识滞后。大部分民营企业仍以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为主,“管理无制度、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缺乏创新转型的紧迫感,缺乏做强做大的内生动力。二是转型升级路径难定,风险难测。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企业二次创业过程,资金需求量更大、投入精力更多、把握市场难度更高,宏观环境、市场走向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转型带来的风险无时不在,致使一些企业缺乏转型的胆略与魄力,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甚至坐失良机。三是转型升级能力缺乏。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人,但是民营企业经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属草根型企业家,他们自

15、身视野不开阔,不善于主动进军新领域、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缺乏分工协作理念,缺少科学决策转型升级的能力。并且,在企业发展中他们更注重传统家族式的“接班”,而不是推进“职业经理人”式的管理模式,造成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后,由于缺少能够引领企业转型的领军人物,要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着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面临“不想转、不愿转、怎么转、如何转”的困惑。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仍然偏少。问卷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占比71.32%,核心技术来源中“自主研发”

16、占比26.87%,“联合科研机构研发”占比7.86%,“模仿及购买”占比33.3%。技术创新困难原因中,“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占比32.11%,“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占比27.75%,“缺乏研究人员、设备及战略伙伴”占比29.4%。表明民营企业普遍较重视技术创新,但因为融资困难、创新结果不确定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创新人才短缺等因素,导致创新投入与创新收益严重不对称,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多数中小企业十几年一个品种,一种款式,一样设备和工艺,多数拥有自有品牌,但缺少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导致产品利润率低、市场占有率不高。调查中自有品牌占比43.93%,贴牌生产占比5.92%,“自有品牌加贴牌生产”占比6.42%,“连锁加盟”占比12.7%,“其他”占比31.03%。其中“驰名商标”占比5.74%,“著名商标“占比16.43%。工业装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少,大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有的行业重点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济宁微山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