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讲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110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讲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讲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讲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讲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讲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讲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讲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考纲解读考点考纲主要内容高考示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背景;经过;意义2017海南单科,102016北京文综,172015北京文综,162015海南单科,152015广东文综,38(3)2013课标,29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2)中山装、旗袍;“断发易服”;报刊2017江苏单科,72016江苏单科,102015江苏单科,82015四川文综,62014安徽文综,15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新文化运动(1)

2、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实践(2)民主和科学2017课标,292017北京文综,37(3)2016浙江文综,182016海南单科,182015上海单科,242015海南单科,16分析解读辛亥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使中国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的转变,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的春天,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文化层次。命题规律:(1)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大量出现,属于高考热点章节。(2)从内容看,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文化运动等均是高考热点。(3)从考查角度看,对辛亥革命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其影响方面,且新的视点不多;对民族资本

3、主义的发展的考查则侧重考查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既包括促进其发展的因素,也包括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对新文化运动多以综合性考查为主,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考查较少,属于“冷点”知识。(4)从难易度看,本单元综合性考查特别多,难度和跨度都较大。备考建议:本阶段最重要的事件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则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复习时,建议以辛亥革命为主线,把本单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内容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辛亥革命1.(2017海南单科,10,2分)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

4、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答案C2.(2016北京文综,17,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图1图2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B.C.D.答案C3.(2015北京文综,16,4分)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

5、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答案B4.(2015海南单科,15,2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5.(2013课标,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

6、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答案B6.(2013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答案B7.(2015广东文综,38,13分)(节选)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

7、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3)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4分)【评分说明】

8、第(3)问,要求考生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合理联系,并围绕问题进行准确的、逻辑清晰的解读。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教师用书专用8.(2015浙江文综,19,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答案B9.(2015北京文综,17,4分)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等语。

9、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初期答案C10.(2015海南单科,14,2分)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答案C11.(2014广东文综,16,4分)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B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1.(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

10、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D2.(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11、.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3.(2015江苏单科,8,3分)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 383.58104.9219152 097.3493.3019162 062.0741.4219171 559.4385.4719181 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

12、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答案C4.(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5.(2014安徽文综,15,4分)“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

13、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B.C.D.答案B6.(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D7.(2014江苏单科,6,3分)下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

14、.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答案C8.(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B9.(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