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人类生存报告(定稿)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99084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71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人类生存报告(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71页
世纪人类生存报告(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71页
世纪人类生存报告(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71页
世纪人类生存报告(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71页
世纪人类生存报告(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人类生存报告(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人类生存报告(定稿)(3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篇 人类面临的三大危机篇首 昨日之危机与今日之危机灾难从来都是与人类伴行的:一百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大片森林衰退了,他们中的一支不得不走到草地上寻觅食物,许多古猿由于不能适应地面生活而死亡了,经过了长期的残酷的自然选择,古猿终于适应了直立行走,而变成我们现在的样子。从原始社会一直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灾难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战争、瘟疫和饥荒一直伴随我们同行。但昨日之危机与今日之危机最根本的区别是:今日之危机真正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决定着地球上“人”这个物种能不能继续存在的“关天大事”。一、昨日之战争与今日之战争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2、人类的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冷兵器时代、火器时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之间就经常发生冲突,这就是原始社会的战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社会交往逐渐频繁,血缘也因通婚而混乱,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是统治阶级镇压人民和扩大疆域的手段。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战争进入火器时代,这时期的战争实质是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扩大和争夺殖民地的方式。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标志着人类的战争史进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核军备竞赛,制造了多次毁灭地球的核武库。正在研制的基因武器比核武器威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战争的后果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在

3、冷兵器和火器时代,战争必然有胜利者,那时的战争虽然有巨大的人员伤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人类却不用顾虑灭种的危险,因为胜利者必将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繁衍后代,“法西斯”甚至把他们的战争标榜为“优等民族”对“劣等民族”的统治。而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代,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完全变化,战争将没有胜利者,战争的后果只能是共同的灭亡,也就是“人”种的灭绝。这就是今日战争与昨之战争的质的区别。二、昨日之瘟疫与今日之瘟疫鼠疫、天花、炭疽热等曾是人类历史上让人不寒而憟的烈性传染病。有的烈性传染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但无论怎么说总有少数免疫力很强的人幸存下来。所以昨日之瘟疫虽然可怕,但并不至于使人

4、类有绝种的危险。艾滋病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它100%的死亡率,不分种族、民族、地区,这在人类传染病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再有,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员流动十分困难,客观上也阻止了传染病的传播,即使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生在欧洲的西班牙流感,造成2000万人死亡,而亚洲各国都得以幸免。而现在,发达的交通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传染病更易传播。2003年,非典依靠民航在国际上的迅速传播就是例证。以前的传染病大多是区域性的,但以后更多的传染病将属于全人类。如果说昨日之传染病曾毁灭了许多人类文明的话,今日之传染病将毁灭的是整个人类。更为可怕的是,它还有可能成为基因武器的原材

5、料,这样战争危机和疾病危机相结合,就成为一种置全人类于死地的灭绝人类的危机。这就是今日之瘟疫与昨日之瘟疫的本质区别。三、昨日之饥荒与今日之环境危机由于旱灾、蝗灾和战乱,饥饿的人们“易子而食”乃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饥荒是人类与战争、瘟疫并行的又一灾难。但总的来讲饥荒的灾难是区域性的,南方有灾,北方不一定有灾,东方有灾,西方不一定有灾。即使是灾荒地区,富裕的人家仍不致饿死。所以讲饥荒虽是人类的灾难,却不致使人类灭绝。环境危机则不同,各种污染物,特别是大气污染物随着大气的流动,它们很快遍布全球。南极没有任何污染源,但臭氧洞却最早出现在南极。温室效应也是典型的全球性危机。既然许多物种都因为环境污

6、染而灭绝了,那就没有理由相信在一个遍布污染物的星球上人类仍然能够生存。在一颗没有土壤的星球上,在一个没有任何植物的星球上,在一个有毒物质足以使人毙命的星球上,我不知道人类除了死路,还有什么路可走?环境危机可能比其它危机更迟一些到来,也是更彻底一些灭绝人类,这就是昨日之饥荒与今日之环境危机的区别。要说危机,可能每个人都能列出八大危机、十大危机。但笔者绝不是借“灾难题裁”的东风,人云亦云,本书列举的三大危机是真正的直接对人类的生存够成威胁的三大危机。人口危机是人类众多危机中的一个,它对环境危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笔者并不把它列为第四大危机,处于以下考虑:第一,人口危机并不是环境危机的主因。据统计,

7、一个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等于50个印度人,那么2亿美国人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等于100亿印度人,可见环境危机的主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恶性膨胀和消费的异化,而不是人口危机。第二,生物的过度生殖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人也不例外。第三,在欧美等国人口增长率为零,甚至负增长。我国虽是人口大国,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人口增长势头已明显下降,计划生育政策已初见成效。可见人口问题只要政府积极参与是可以控制的。粮食问题也是全球关注的问题,非洲至今有5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但笔者并不把它列为本书的要点,有以下几点理由。第一,饥荒自古有之,且只在穷国发生,是个区域性问题。第二,饥荒的根源是人口的增长和粮食生产的世界性分

8、配不匀。如果富国愿意把他们喂家畜的玉米送到非洲,粮食问题足以解决。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难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也是巨大的,但笔者并不把它列为人类的危机。原因是引起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难的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而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它至古有之,可防而不可改变。这些灾难并不会扩散,其危害同人类的三大危机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毒品的泛滥也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它还是20%以上艾滋病患者感染的原因。在艾滋病危机中,笔者做了详细叙述,但并不把它列为人类的危机之一。也是因为它不足以使人类灭绝。至于能源危机,本质上是工业文明的危机。矿物燃料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人类的消耗很少,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被

9、大量和广泛使用,能源危机将埋葬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社会,但并不直接埋葬人类。有关道德危机、全球腐败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本书都略有叙述,但这些危机同人类的三大危机的本质区别都是不直接引起人类的灭绝。人类面临的三大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并且通过资本主义社会联系到一起。人类仿佛是一个病人,三大危机是他的三项可致死的症状,而三项症状,只有一个病根,即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366第一章 人类面临的危机之一环境的危机1、危机的警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总是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水分、阳光、土壤决定了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长方式,而植物的生长的方式就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生存。在环境影响生物的同时,生物又会对

10、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地衣生长在裸露的岩石上,它会分泌一种地衣酸,侵蚀岩石,以有利于自己的进一步生存。野草和乔木用巨大的根系牢牢抓住自己生长的土壤,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使自己拥有了生存的土地。在哺乳动物中,啮齿类通过挖洞以使自己逃离敌害。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总是存在着的,但是能如此巨大地改变环境,却始于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从奴隶社会开始,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十分巨大了,但这种改变并没有使人类寝食不安。人类对环境真正的巨大的影响起始于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用科学武装自己,使自己以

11、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每一个寂静的角落。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被开采出来,以燃烧或其它方式应用到工业的各个部门。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如魔术般地生产出成千上万种五彩缤纷的商品,如此巨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丰收的粮食年年有余我们把环境改造得如此适合我们生存,仿佛它就是为我们建造的。由于资产阶级的利欲熏心,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人们并没有足够理智地去认识人类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的后果。就在人们为成功庆贺,沉浸在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发生了十大公害事件,给人类的环境危机敲响了警钟。这十大公害事件就是: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美国落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

12、事件、日本的水误病事件、四日市哮喘病事件、骨痛病事件、米糠油事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和印度的博帕尔事件。1、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位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气温发生逆转,致使工厂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集聚不散,3天后开始有人发病。其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同时,还有许多家畜致死。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很高,并可能含有氟化物。事后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是几种有害气体同煤烟粉尘对人体综合作用所致。2、美国多诺拉事件多诺拉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某河谷中的小镇。1948年10月2

13、6日30日期间,这里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逆温控制,且26日30日持续有雾,致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这期间,全镇43%的人口,即591人相继暴病,症状为:喉痛、流鼻涕、干渴、四肢酸乏、咳痰、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17人。据估计,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为正常值的数倍,并发现有尘粒。分析认为,SO2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同大气中的尘粒接合是致害因素。主要致害物是SO2与金属元素,以及金属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生成物。3、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又被浓雾笼罩。这期间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一下住满了伦敦的各家医院。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

14、000多人,死亡者以45岁以上最多,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较平时增加1倍。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较平时均有成倍增长。事件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人们就此事件分析认为,这与伦敦当时大量的耗煤有关。事件期间尘粒浓度最高达4.46毫克米3,为平时的10倍,SO2浓度最高达平时的6倍,在浓雾的特定条件下,烟雾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从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尘上,从而形成酸雾,成为这一事件的杀手。4、美国的落杉矶光

15、化学烟雾事件落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早期这里仅仅是一个牧区的小村,至加尼福尼亚金矿发现后,人口剧增,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城市,单是汽车就增加了数百万辆。于是,这个依山傍水、风光明媚的城市,简直变成了拥挤不堪的汽车城。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每年58月,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在城市上空常常出现迷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致使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刺激于喉、鼻,引发喉头炎、头痛等许多疾病。同时,使远在一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的柑桔减产,松树枯黄。这是怎么回事呢?研究发现,这正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所致。这些成份复杂的汽车尾气,在洛杉矶三面环山的特定地势下,使市区大气的水平流动相对缓慢,他们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

16、就能产生臭氧,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来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把这种城市上空的浅蓝色烟雾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据报到,当落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之时,在飞机上,明显可见落杉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汽造成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公害的典型实例。5、日本水误事件在日本南部九州湾有一个叫水误的小镇,这里居住着4万居民,以渔业为生。1939年开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厂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的生产废水一直排放入水误湾。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这种汞在水体中,被水中的鱼食用,在鱼体内转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鱼后,汞在人体内聚集从而产生一种怪病:患者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继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聋眼瞎,最后变成神经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1972年,据环境厅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