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提能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074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提能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提能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提能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提能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提能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提能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提能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达标检测(六)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提能课)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

2、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起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五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次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G根据公式a1、a2、a3及a,求出a解析:在实验中应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况,既要减小系统误差又要减小偶然误差。其中E项中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源,而不是直流电源。答案:ABCDFG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从便于测量的点

3、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a、b、c、d等点;C测出x1、x2、x3等。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继续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秒表D刻度尺E天平F重锤G弹簧测力计H滑动变阻器(2)如果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得纸带如图乙所示,则x1、x2、x3的关系是_,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解析:因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x3x2x2x1,即2x2x1x3。c点是bd

4、段的时间中点,则c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vc。答案:(1)AD(2)x3x2x2x1(或2x2x1x3)3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甲(1)OD 间的距离为_ cm。(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t2图线(x为各计数点至O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其大小为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题图可知OD距离x2.20 cm1.00 cm1.20 cm。(2)由于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其从某一点开始运动的位移xv0tat2,由于xt2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因此v00,

5、则xt2,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xt2图线的斜率为,通过图线可求得斜率为0.467。答案:(1)1.20(2)a0.4674.某同学获得一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图,已知频闪仪每隔0.05 s闪光一次,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当地重力加速度取9.8 m/s2,小球质量m0.2 kg,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4时刻小球的速度v4_ m/s;(2)小球上升的加速度大小约为a_ m/s2;(3)对(2)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_。解析:(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t4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t3t5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即v4 m

6、/s3.98 m/s。(2)由xaT2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102 m/s210.0 m/s2。(3)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小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造成的。答案:(1)3.98(2)10.0(3)上升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 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然后撤去浅盘并

7、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40 cm,x122.15 cm,x232.91 cm,x343.65 cm,x454.41 cm,x565.15 cm。试问:(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_原理类似。(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_ m/s,小车的加速度a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滴水计时器是每隔相同的时间滴一滴水滴,在白纸上留下点迹,记录时间和位移;课本上介绍的打点计时器是每隔相同的时间打下一个点,在纸带上留

8、下点迹,记录时间和位移,因此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类似。(2)可把小车的运动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v435 m/s0.20 m/s;求加速度利用逐差法,有a102 m/s20.19 m/s2。答案:(1)打点计时器(2)0.200.196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 g 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实验操作:_,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_。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

9、距离分别为s12.60 cm,s24.14 cm,s35.69 cm,s47.22 cm,s58.75 cm,s610.29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 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_。解析:(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由逐差法求解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 9.60 m/s2。(2)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

10、重力加速度小,是因为重锤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过大或者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的摩擦阻力过大。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可以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换用电火花计时器或采用频闪照相法。答案:(1)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9.60(2)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换用电火花计时器或采用频闪照相法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经正确操作后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0、1、2、3、4、5、6七个测量点,相邻两测量点的时间间隔为0.04 s,测量出后面各测量点到0测量点的距离d,记入下表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便可测得重力加速度值。测量点0123456d/cm0

11、1.204.168.6014.5021.9030.85时间t/s00.040.080.120.160.200.24/(ms1)00.300.520.720.911.101.29(1)甲同学的处理方法是:计算出1、5两点对应的速度v1、v5,然后由g算得g值,则其中v5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乙同学的处理方法是:计算出的值(已记入表中),作出 t图像,由图像算得g值。请你按以下要求完成乙同学的处理过程。在提供的坐标纸上作出规范的 t图像。在图像上用符号“”标出你用于计算g值所选择的点。根据图像求得g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实验测得的g值,你认为应选_(填“甲的值

12、”或“乙的值”或“都可以”)。解析:(1)v5 m/s2.04 m/s。(2)由图线可求得斜率为k4.81,因为gt,即t,故4.81,g9.62 m/s2。(3)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使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得到提高,故应选乙的值。答案:(1)2.04(2)如图所示9.62(9.599.65)(3)乙的值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