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原理期末试卷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9891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原理期末试卷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6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原理期末试卷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6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原理期末试卷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6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原理期末试卷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6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原理期末试卷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原理期末试卷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原理期末试卷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试 卷 ( A 、 B )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试 卷 ( A 、 B ) 共 共 第 第 页页 20082009 学年第 1 09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代码 学期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材料成形原理 课程名称 材料成形原理 学分 3.5 学分 3.5 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限修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专业班级(教学班) 材料成型 2006-000 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限修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专业班级(教学班) 材料成型 2006-000 考试日期 考试日期 命题教师 命题教师 系(所或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名 系(所或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名 一、填空

2、题:(每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共30分)分) 1、 液体最显著的表观性质是具有 性,即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实际液态 金属存在着能量、 (2) 和成分三种起伏 。 2、 通常,物质内部原子间结合力 (3) ,其液体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越大,其液体的 粘度也越大。而两相质点间结合力越大,界面张力 (4) ,则润湿角越小,表示两相 间润湿性 (5) 。 3、 合金的液相线温度TL及固相线温度TS之差越大,其浇注过程的充型能力越 (6) ,凝 固过程越倾向于 (7) 凝固方式,缩松形成倾向越 (8) ,热裂倾向越 (9) 。 4、 公式 1 1 A V R =中, V1与A1可理解为

3、一般形状铸件的体积与表面积,R表示铸件的 (10) 。 铸件凝固时间随其模数(11) 而延长。 5、 当TTm时,固-液体积自由能之差:GV = GSGL为 (12) 值,GV称为凝固的相变 驱动力。过冷度T (13) ,凝固相变驱动力GV越大。 6、 a2 的物质,凝固时固-液微观界面为 (14) ,晶体按“ (15) 长大”方 式生长,其生长方向为界面的法线方向。若共晶两相-均为粗糙界面(非小晶面-非小晶 面) , 则共晶组织属于 “ (16) 共晶” 类型, 共晶反应以共生方式进行, 凝固速度 (17) ,层片状共晶的片层距就会越小。 7、 对于气体在金属中溶解为吸热反应的,气体的溶解度

4、随温度 (18) 而升高。氢在合 金液中溶解度随焊接气氛氧化性的 (19) 而降低。 8、 在熔渣中含FeO相同的情况下,碱性渣比酸性渣对钢液的氧化性 (20) 。实际焊接钢 时,碱性焊条的焊缝含氧量比酸性焊条的 (21) 。 9、 根据熔炼钢脱磷反应原理,提高脱磷效率的原则是希望较 (22) 的温度、 高碱度、 (23)氧化性(FeO)熔渣、熔渣的粘度低及足够的渣量。 10、焊接熔渣可分为“长渣”与“短渣” 。 “(24)渣”是指随温度升高而粘度下降速度缓慢 的熔渣。碱性渣为“(25) 渣” ,含SiO2多的酸性渣为“(26)渣” 。 11、 FeO在熔渣及钢液中的分配常数L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 根据分配定律: L= (FeO) /FeO, 焊接时FeO在熔滴过渡阶段和熔池前部高温区容易向 (27) 中过渡;酸性氧化物使熔渣中 FeO活度减小,因此酸性渣中脱氧元素的扩散脱氧能力较(28)。 12、缩孔及缩松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凝固阶段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之和(29)于固态收缩。 逐层凝固特性的合金,容易产生 (30) 。 二、选择题(每题二、选择题(每题 2.5 分,共分,共 25 分)分) 1、下面哪一种说法的是错误的? A. 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相同过热度情况下,比具有宽凝固温度区 间的流动性好。 B. 在合金成分及浇注条件特定的情况下,合金液在金属型中的充型能

6、力比砂型中好。 C. 根据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的停止流动机理,当向前流动的液态金属的前端析出 1520 的固相量时,便结成一个连续的网络,流动就会停止。 D. 尽管“充型能力”与合金的“流动性”紧密相关,合金的“流动性”与“充型能力”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 2、下面哪一种说法的是错误的? A. 对于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1,K0越小,最终凝固组织的成分偏析越严重。 B. 假设液相线及固相线为直线,则随温度的变化,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为常数。 C. 合金的固相线、液相线张开程度越大,则K0越小。 D. 成分为C0的合金,按照平衡相图,当温度由液态降低至TL而开始析出单相固溶体相时, 其液相的成分为C

7、0,其固相成分为C0/ K0。 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主考教师必须于考试一周前将“试卷 A” 、 “试卷 B”经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字后送教务科印刷。 2、请命题教师用黑色水笔工整地书写题目或用 A4 纸横式打印贴在试卷版芯中。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试 卷 ( A 、 B )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试 卷 ( A 、 B ) 共 共 第 第 页页 20082009 学年第 1 09 学年第 1 共共 3 页第页第 2 页页 学期 课程代码 学期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材料成形原理 课程名称 材料成形原理 学分 3.5 学分 3.5 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限修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专业班

8、级(教学班) 材料成型 2006-000 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限修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专业班级(教学班) 材料成型 2006-000 考试日期 考试日期 命题教师 命题教师 系(所或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名 系(所或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名 3、下面哪一种说法的是正确的? A. 一般来说,实际合金凝固形核是以均质形核方式进行的。 B. 晶核形成时, “液-固体积自由能之差”为凝固相变的驱动力。 V G C. 由于非均质形核的临界半径 r*小于与均质形核的 r*,故非均质形核更容易发生。 D. 形核晶体与基底的润湿角越小,非均质形核的功G越大。 he 4、钢中 S、P、C、Mn 四元素影响凝

9、固热裂纹的正确表述为: A. S,P,C 增加钢的凝固热裂纹倾向,而 Mn 在一定条件下抑制热裂纹倾向。 B. S,P,C,Mn 均增加钢的凝固热裂纹倾向。 C. S,P 增加钢的凝固热裂纹倾向,而 Mn、C 在一定条件下抑制凝固热裂纹倾向。 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主考教师必须于考试一周前将“试卷 A” 、 “试卷 B”经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字后送教务科印刷。 2、请命题教师用黑色水笔工整地书写题目或用 A4 纸横式打印贴在试卷版芯中。 D. S,P,C,Mn 均有利于降低钢的凝固热裂纹倾向。 5、在共晶合金的凝固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1 1 1 3 3 4c 2 距离 凝固开始端 凝固终止端

10、C0 k0C0 溶质浓度 A. 非共晶成分的合金也可以得到 100%的共晶组织。 B. 共晶成分的合金,一定可以得到 100%的共晶组织。 C. 共晶成分的合金,也可能得不到 100%的共晶组织。 D. A 和 C 。 6、以下与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无关的缺陷是: G 3 G 2 G 1 T he T i T L(C0) T L(X) T X A. 析出性气孔。 B. 夹杂。 C. 缩孔。 D. 热裂纹。 7、如图所示的铸件在凝固冷却到室温后,厚度不同的 两部分中产生的纵向残余应力状态是: A. 中为拉应力,中为压应力。 B. 中为压应力,中为拉应力。 C. 和中均为压应力。 D. 和中均为拉

11、应力。 8、下面哪一种说法的是错误的? A. 易淬火钢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回火软化区。 B. 热影响区的完全淬火区,靠近熔合线的组织较粗大,而靠 AC3 的组织较为细小。 C. 易淬火钢的不完全淬火区的组织大小均匀。 D. 热影响区的温度超过焊前调质时的回火温度,则发生软化现象。 9、关于普通钢(非超低碳钢)的氧化脱碳精炼的正确表述为: A. 脱碳精炼目的是为了去除钢液中的夹杂及有害气体。 B. 脱碳精炼是为了降低碳量。 C. 脱碳精炼可采用吹氧工艺。 D. A 和 C。 10、右图中 1、2、3、4 溶质分布曲线, 属于“液相中部分混合”的情况为: A. 曲线 1

12、B. 曲线 2 C. 曲线 3 D. 曲线 4 三、解答题 1、 如图,自左向右凝固的固-液界面温度为 Ti,因成分富集,界面前沿液相线以T L(X) 曲线所示。G1与G2分别是柱状树枝晶所需成分 过冷的上、 下临界温度梯度, The为异质形核所 需过冷度。设当前温度梯度在G1与G2之间: (1) 根据“液态只有扩散”的成分过冷判 别式(需写出需写出) ,若工艺因素(R、GL)不变,如 何改变合金性质的参数C0、K0,使固-液界面 按胞状晶进行凝固?(6 分) (2) 若合金性质不变,如何改变工艺因素 使之发生内部等轴晶“内生生长”?(4 分)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试 卷 ( A 、 B

13、)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试 卷 ( A 、 B ) 共 共 第 第 页页 20082009 学年第 1 09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代码 学期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材料成形原理 课程名称 材料成形原理 学分 3.5 学分 3.5 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限修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专业班级(教学班) 材料成型 2006-000 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限修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专业班级(教学班) 材料成型 2006-000 考试日期 考试日期 命题教师 命题教师 系(所或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名 系(所或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名 2、 右图为某不易淬火钢焊接热循环中在Y方向的最 高温度分

14、布曲线,TG为该钢的奥氏体晶粒开始粗化 温度。A、B、C、D分别为热影响区的不同区域,其 中A为半熔化区(即熔合区) 。 焊缝 A B CD Z TG AC1 AC3 T2 T1 T, 0C 离开焊缝 中心线的距离 ,Y (1) 指出T1、T2对应何种温度; (2 分) (2) 分别说明 B、C、D 区域的名称,及其最终 组织与性能特点(不需分析) 。 (6 分) 3、 均质形核时系统自由能变化系统自由能变化G由两部分组成,即体积自由能项和界面自由能项界面自由能项。 (1) 试以自由能为纵坐标、球形晶体半径 r 为横坐标,分别示意画出体积自由能项、界 面自由能项 界 面自由能项以及系统自由能变

15、化系统自由能变化G对 r 的三条关系曲线; (3 分) (2) 在图上标出临界晶核半径临界晶核半径r*的位置,以及均质形核的形核功形核功G*; (4 分) (3) 并以形核功形核功 2 3 3 16 = TH TV G m mS SL 公式为依据, 简述为什么物质凝固必须要有一 定过冷度。 (2 分) 4、 根据“型壁激冷晶脱落、游离、增殖”机制(不需先阐述机制) , (直接)讨论K0、浇注 过程液流冲刷作用、浇注温度T浇对获得铸件内部等轴晶的影响规律。 (9 分) 5、总结钢的冷裂纹三方面 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进而简述如何防止焊接焊接冷裂纹。 (9 分) 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主考教师必须于考试一周前将“试卷 A” 、 “试卷 B”经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字后送教务科印刷。 2、请命题教师用黑色水笔工整地书写题目或用 A4 纸横式打印贴在试卷版芯中。 2008 年材料成形原理(上)期末考试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液体最显著的表观性质是具有 流动 性,即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实 际液态金属存在着能量能量、 结构 和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