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7唐音初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97422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7唐音初开.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7唐音初开.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7唐音初开.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7唐音初开.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7唐音初开.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7唐音初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7唐音初开.(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讲 唐音初开,第一节 唐代文学总论,一、唐代文学的繁荣 隋朝文学无大可观者。 唐诗的成就:作家作品众多。 内容题材广泛。 形式体裁完备。 风格流派众多。 唐文的基本特点。富于变化,风格多样。 务实切用,贴近政治。 唐代的小说“传奇”的出现。 词的兴起。,二、繁荣原因,政治统一;国力强大;政策开明;思想活跃。 开放的文化环境。 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三、分期,初、盛、中、晚四期。 初唐:继承齐梁的一派,改革六朝文风的一派。 盛唐(全盛期),风骨声律兼备,高亢、豪放、刚健、明朗。 中唐:改革和多变。 传奇的兴盛时期。 晚唐:诗文每况愈下。词方兴未艾。,第二节 隋和初唐文学,主要作家:,隋卢思

2、道、薛道衡、杨素 太宗王绩、唐太宗、上官仪 高宗、武后文章四友、沈宋、四杰、陈子昂 初盛唐之交张若虚、刘希夷,两条线索:,1形式技巧的进一步发展与律诗的定型继承 上官体沈宋与 “近体诗” 2风骨、兴象之形成批判 四杰、陈子昂、张若虚,重点,近体诗 四杰、陈子昂在初唐文学史上的功绩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隋代诗坛和贞观诗坛,1隋代诗坛 1)卢思道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唐边塞诗之先声,2)杨素出塞“忧国不忧身”古朴苍凉 3)薛道衡(隋最著名的诗人 )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杀身名句,,2贞观诗坛 1)上官仪和“绮错婉媚”的 “上官体

3、”:內容空虛、格律工整(六对、八对)、辞彩华美。 2)王绩:淡泊的思想、朴素的风格、对格律的探索野望,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二、沈、宋与律诗的完成,约200多年的完成过程。 1、“永明体”(新体诗)雏形。 2、庾信、四杰等作家,永明体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定型化。 3、沈宋“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定型化的完成。,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其特点是: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都有固定的要求: a、篇有定句,句有定字; b、押平声韵; c、平仄粘对; d、对仗。 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1977

4、年版,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度大庾岭 宋之问,度岭方辞国,停轺(yo)一望家。魂随南翥(zh)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杜审言成就最高。擅长五律,侧重对律诗内容格调的探索,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三、初唐四杰与诗风的转变,1.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 四杰对诗风的转变的贡献,1) 主张:反对齐梁绮靡文风。 2)主题:批判奢侈淫糜生活,抒发真情

5、实感。,3)内容:宫廷市井,台阁江山塞漠。(边塞 、送别 、写景咏物 、讽刺 ) 4)风格:刚健。“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陆时雍诗镜总论) 5)体裁:律诗、歌行。 6)卢骆七言歌行,王杨五律。,3.四杰的文章,与其诗歌有相似的特点与贡献。如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卢照邻长安古意,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j)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

6、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s) 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杨炯 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四、陈子昂与唐诗风骨,1. 文学主张:以复古为号召,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歌反映现实政治。 2. 诗歌创

7、作:感慨社会人生,抒发个人情志;风格沉雄,情调慷慨,语言古朴。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3.朴实畅达的古文古文运动的先导。 4. 起着比四杰更重要的作用。,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东方虬 )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拭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

8、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其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五、其他诗人,“吴中四士”:贺知章( 回乡偶书 )、张旭、包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诗意境) 。 张九龄:望月怀远、感遇十二首,白头吟 (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

9、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白发乱如丝。 但看旧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春江花月夜,返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

10、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春江潮水。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恐惧,只有憧憬,没有悲伤。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c)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江畔何人”。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那缄默的对方:“白云一片落月摇情满江树”。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思考题,1、促进初唐诗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初唐律诗发展定型成熟的过程。 3、评述“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在诗史上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