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7讲(2015).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97416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7讲(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7讲(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7讲(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7讲(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7讲(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7讲(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7讲(2015).(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5-73 习题5-12图,5-13 图5-74为齿轮轴截面图, 要求保证轴颈尺寸 和键槽深 。,其工艺过程为: 1)车外圆至 ; 2)铣键槽深至尺寸H; 3)热处理; 4)磨外圆至尺寸 。试求工序尺寸H及其极限偏差。,图5-74 习题5-13图,5-14 加工图5-75a所示零件有关端面,要求保证轴向尺寸 。图5-75b、c是加工上述有关端面的工序简图,试求工序尺寸A1、A2、A3及其极限偏差。,图5-75 习题5-14图,5-15图5-76为终磨十字轴磨削端面的工序图。各轴颈均已加工完毕,该工序有两工位分别精磨端面A和端面B。要求保证图示工序尺寸要求。已知轴径 ,,试求工序尺寸C 及其极限

2、偏差。,图5-76 习题5-15图,第五节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二、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一)互换装配法 1. 完全互换装配法 (四)调整装配法 1. 可动调整法 2. 固定调整法,A0min=0.05,A0max=0.20,=0.15,A=9.20,0 -0.03,A0=0.23A0max,T5=0.03,=0.12,A0max=0.20,A=9.17,第1组,第2组,表5-14 调整环尺寸分组及其适用范围,固定调整装配方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 在产量较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调整件还可以采用多件拼合的方式组成。这种调整装配方法比较灵活,故在

3、汽车、拖拉机生产中广泛应用。,3. 误差抵消调整法 在机器装配中,通过调整被装零件的相对位置,使误差相互抵消,可以提高装配精度,这种装配方法称为误差抵消调整法。 误差抵消调整法在机床装配中应用较多。,调整装配法的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能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 不足之处是有时要增加一套调整装置。 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适于在成批生产中应用,固定调整法则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A0,A1,A8,A7,A6,A5,A3,A2,A4,8,2统计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或大数互换装配法) 统计互换装配法其实质是将组成环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零件容易加工

4、,这会使极少数产品的装配精度超出规定要求。如果将这些不合格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造成的损失远小于因零件制造公差放大后而得到的效益,从总的经济效果分析,仍然是经济可行的。,利用该装配法时,其封闭环和组成环的公差以及极限偏差都应按统计法进行计算来确定的。,图5-47 齿轮装配图,为便于与完全互换装配法比较,现仍以图5-47为例说明。 例5-5 试以统计互换装配法解算图示齿轮装配结构各组成环的尺寸和极限偏差。,已知:A1=35mm,A2=14mm,A3=49mm,齿轮装配间隙要求 ;设 A1、A2、A3的尺寸分布均为正态分布,且尺寸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相重合,即k1= k2 =k3=1,e1= e

5、2= e3=0。,解 建立尺寸链如右图, A3为增环、A1、A2减环 (1)计算封闭环基本尺寸A0,(3)计算各组成环的平均平方公差TavqA,(2)计算封闭环公差T0,(4)确定A1、A2、A3的制造公差 仍取A2为协调环,则 T1 = T3 = 0.160mm(IT11),考虑到A2易于制造,取T2 = 0.07mm(IT10) (4)确定A1、A2、A3的极限偏差 取 最后确定协调环A2的极限偏差ES2和EI2。,附表 标准公差数表,由式(5-21)知,封闭环中间偏差,已知1=0.08mm,3=0mm,0=0.225mm,(6)核算封闭环的极限偏差,本例所求组成环尺寸和极限偏差分别为,用

6、统计互换装配法与用完全互换装配法求得的A1、A2、A3相比,前者的制造公差都扩大了。,统计互换装配法的优点:组成环制造公差较大,零件制造成本低,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 缺点:装配后有极少数产品达不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须采取相应的返修措施。 统计互换装配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且组成环数又多的机器结构。,(二)分组装配法 在大批大量生产中,有些产品的装配尺寸链环数虽少,但装配精度要求特别高,同时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若用互换装配法装配,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过小,加工很困难或很不经济,甚至无法加工,此时可以采用分组装配法装配。,采用分组装配法装配时,组成环按照加工经济精度制

7、造,零件加工后逐一测量并按其实际尺寸大小分成若干组,装配时以对应组进行装配,进而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现以汽车发动机活塞销孔与活塞销的分组装配为例来说明分组装配法的原理与方法。,如图5 - 48a所示为某厂汽车发动机活塞销1与活塞3销孔的装配关系,活塞销和活塞销孔的基本尺寸为28mm,在冷态装配时要求有0.00250.0075mm的过盈量。,图5-48 活塞销与活塞的装配关系,采用分组装配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封闭环公差 A0 = 0.00750.0025 = 0.0050mm 2确定组成环公差(相等公差法) Td = TD = 0.0050/2 = 0.0025mm,3确定组成环的极限偏差

8、(注意:基准制;配合性质) 已知发动机的活塞销与活塞销孔装配时采用基轴制,其配合性质为过盈配合。 则,(IT2级),(IT2级),附表 标准公差数表,4画公差带图,0,-0.0025,活塞销轴,最小过盈量0.0025mm,活塞销孔,-0.0050,-0.0075,最大过盈量0.0075mm,5扩大公差带,放大方向,放大倍数即分组数,6重新确定组成环的极限偏差,(IT5级),(IT5级),附表 标准公差数表,附表 活塞销与活塞销孔的分组尺寸,采用分组装配法时应注意: 1. 相配合零件的公差应相等,且公差的扩大方向应一致,扩大倍数就是分组数。 2. 相配合零件的形状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不能随零件的制造公差的扩大而扩大。 3. 零件制造公差的扩大倍数不宜过大。 4. 分组后各对应组内的相配合零件的数量应尽可能相等。,分组法装配的主要优点是:零件的制造精度不很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 缺点: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和存贮的工作量。 分组装配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一般只有两、三个组成环)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