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习重点笔记

上传人:a****c 文档编号:11497398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36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习重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习重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习重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习重点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习重点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习重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习重点笔记(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封封 面面 第1页 资料见第二页资料见第二页 导 言导 言 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 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 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 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2、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 即 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是用汉字记录、 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 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 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词有音和义两部分。汉字有形、音、 义三部分。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因此首先就有 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 古人总结的 “六书” 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 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 系统,古文字的形

3、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 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 借义。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 的线索。同源词的系联,理解古诗的押韵、韵律,也需要语音知识。古代的语音与现在的语 音不同,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同一时期的各个方音也不同。所以,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要 有古音学知识。而作为对语音史的研究,本身也是语言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词汇方面:汉字一章涉及意义问题,词汇一章也涉及意义问题,因为在古汉语中,字与词

4、既 有区别而又关系密切。一个字(词)有多个意义,用词义引申的理论来掌握它,这与汉字一 章的“本义”、 “引申义”有关。古汉语的词不是独立存在和变化的,它的使用也常有并列、 同义换用的情况,要理解掌握一个词,还可以通过同义词关系、同源词关系得到更深入的理 解。 古代汉语笔记 语法部分:解决了字词(实词)的问题,还有组词成句的规则问题。实词在特定的句子中改 变词性,是词类活用。把字词一个个串起来的是句子,组词成句的法则就是句法。在实词间 起辅助、 加强表达作用的是虚词。 句法和词法合起来就是语法的内容。 这些都是必要掌握的。 古书注解部分:古汉语的语言,储存在一种特别的载体即经典文献中。历代对经典

5、文献的注 释、整理工作很多,可以帮助准确理解古汉语。反过不定期,读古汉语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也 是为了利用古代文献。所以,文献阅读的有关知识也要掌握。 以上就构成了本材的通论的各个部分。 这也反映了通论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了解这些关 系,有助于全面把握知识体系。 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牢固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综合能力,以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提高学生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四、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将通论的学习和文选 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附录:古汉语课内容

6、和知识点 文选: 主要为 1 先秦:左传、战国策、礼记以及诸子,等 2 汉代:史记、汉书、文选等 3 唐宋:韩、柳、欧、苏散文 以及部分诗歌,如诗经、楚辞 以今人注为主,古人注为辅。本科生要实现从读今注向读古注的过渡,进行一定量的古注阅 读训练。 第一章 汉 字第一章 汉 字 导 入导 入 “汉字”这一章,有四部分内容,分为四节:(一)形体演变;(二)六书;(三) 因形求义;(四)古书用字。其中,对于本科生来说,核心部分是因形求义(最重要的是实 践)。因为,我们学习的古汉语,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上古汉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 寓义于形是其本质特征。 古汉语的词的本义, 很多是可以通过对汉字的

7、最初构形的分析理解 来掌握的;掌握了本义,也可以进一步掌握从本义出发的引申义。从而把一个词的几个义项 系连起来。 如:“自”字,古文字象鼻形,本义是鼻子。说文:“自,鼻也。”“辠,犯法 也。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苦心之忧。”“臭,味也。从自,从犬。” “鼻子”有开始、本源之义,如“鼻祖”,方言卷十三:“鼻,始也。兽之初生 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所以“自”有开始、本源义, 如韩非子心度: “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 (后代有“渊源有自”一语。 ) 由本始义又引申出由来、由头、缘由义,如礼记中庸: “知风之自。”注: “自, 谓所从来也。” 后来又语法

8、化,产生多种意思和词性: 1 本来之义,如论衡问孔:“人之生死自有长短。”(副词) 2 自然、当然之义,如史记田单列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 出战,怒自十倍。”(副词) 3 从之义,如左传成公二年:“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介词) 因形求义,必须根据最早的字形。这是是因为,汉字的形体是不断演变的,后代的字 形(今文字)不能反映最初文字的构形意图。如“自”字的隶书形体已经看不出鼻子的象形。 所以,必须学习有关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 找到最早的形体,还得知道古文字构形的道理。上古文字形体的认识,即它是用什么 样的方法构形,代表语言中的哪个词,其中有很多道理。找到最早的形体,还得知道它的

9、造 字道理,才能认识。造字的道理,古人总结了“六书”,也叫造字的原则。比如,“自” 是 象形,“从”、“及”是会意,“本”、“末”是指事。如果没有学习古人造字的道理, 就 不能正确认识上古汉字。所以要学习“六书”。 写在古书中的字,与写在字典中的字,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即,认识了字典中的字, 并不等于就一定知道古书中写的这个字是表示什么词, 是什么意思, 因为古书用字和古人造 字是分别进行的,处于不同时期,出于不同的人。其中有用本字的,有用通假字的。比如, “庄公寤生”,照着“寤”的本义讲,就成了“寤寐而生”。这就要学习通假的知识。古代 字少,后代字多,其中很大部分是文字的分化造成的,知道文字的

10、分化,可以了解很大一部 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学习古书用字的有关知识。 (二)通论: 1 文字 ( 1 )形体演变(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 楷书) ( 2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3 )因形求义 ( 4 )古书用字通假、分化、异体 2 词汇 ( 1 )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 2 )同义词认识和辨析同义词 ( 3 )同源词因声求义 3 音韵 ( 1 )等韵学古代的语音学 ( 2 )中古音切韵的声、韵、调系统;反切 ( 3 )上古音声母研究及其结论;韵部研究及其结论 ( 4 )上古字音的判定 目的判定同源;确定通假;了解用韵和声律;了解复音词的构成

11、标准和方法声符、古注、声训;工具书 4 词法与句法 ( 1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 一般动词:段不弟;晋灵公不君 使动:尔欲吴王我乎?(左定十) 意动:(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侯王宝之(淮南子说山) 形容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 数词用作动词 ( 2 )短语问题 名词作状语(名 + 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 vi+ 名) 特殊动宾关系(施动、与动、因动) 动宾语序: A 疑问代词作宾语; B 否定句中的宾语; C 被强调的宾语(用是、之复指) 双宾语 主谓之间加“之”(或“其”) ( 3 )句子 判断句(无判断词“是”) 被动句 无标记 有标记:“见(于)”、“为(所

12、)”、“被(所)” 5 虚词 主要是实践问题,要求在文献阅读中随见随解决;最后在通论课中归纳。 6 古书阅读 ( 1 )古注 A 作用:古汉语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步培养起直接阅读带古注(不带古注) 的文献的能力。 B 发展: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清 C 类型:传注;章句;义疏;集解 D 内容、体例、术语 ( 2 )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略) ( 3 )阅读古书(包括研究)所需的工具书: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经 籍纂诂、经传释词等。初学实词方面可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汉语 大词典,虚词可用何乐士古汉语虚词通释、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杨树达词诠 等。 第二章 词 汇 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第二章 词

13、 汇 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一、文言中的字与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到现代汉语成了双音词的一个词素),字形所 反映的本义往往与词义有关系,所以,古人一般把一个字当成一个词,用“字”称呼词, 用 “字义”指词义(不过,古人认为实词才有意义,虚词没有意义,所以,“字义”表示的是 实词的意义;没有字面意义的虚词叫作“词”)。字和词成为同一概念。 因为这符合最通常的一般情况,所以这样认识和指称,一般情况下不会错。 但是,字和词是有区别的,无论在造字上,还是在用字上,字和词都不是一对一地对应; 加 上词义引申变化,但记录它的字还是那一个,这些原因构成字与词的差别。在不少情况下,

14、 古代汉语的字,不等同于词。表现为:一、同一个字符记录不同的词(“异词同字”);二、 同一个词用不同字符记录(“异字同词”)。因为一般地容易把古汉语的字当作一个词, 所 以,对“异词同字”、“异字同词”的特殊性要特别强调。 如果没有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字和词的的差别, 就会异致不是 “望文生义” (把假借义当本义, 根据字形解说连绵词),就是没能深入辨别词的不同义项(词在具体语境中用的是其中的一 个义项;古人注释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也是义项的对应)。如,百夫之特,“特” 有 “公牛”、“特殊、特异”、“匹对”不同义项,如果不辨别,简单地以“特殊、特异” 解 释,就会发生错误。 同一个字表示不同

15、的词(异词同字),有不同的原因:一是同形字。造字时不约而同地取同 一形体表示不同的词。如,“隻”,上面是一只鸟,底下是“又”即手。它可表示擒获, 后 来分别文作“獲”;也可表示鸟类单位,后来简化作“只”。又如“姥”,一是表示老妇, 音“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一是表示外祖母,音“老”。 二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如,“女”表示女子;也借作第二人称“汝”(当然这个“汝”本身 也是假借字)。又如“我”,甲骨文字形象戈,是武器形,假借为第一人称。三是词义引申 后派生出新词而未造新字。如“字”,字形从宀(跟房屋建筑有关),从子,子亦声。字本 义是在室内生子、抚育孩子之义。引申为滋多、繁

16、育义;文字的“字”的命名就是取孳乳滋 多,所以用“字”字表示。即, “字”字由生育孩子而引申出文字滋生之义,但文字的“字” 独立为一个词之后,却没有新造自己的字形。许慎给“假借”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是造字的假借;而举的例子“令”和“长”,是引伸而未造新字。 同一个词用不同的字符(异字同词)。其原因有三:一是重文(说文异体字),包括不 同造字方法造的字(及不同方音造的字)和累增形符造的字(“累增字”)。如,(木献): 枿:蘖,三个形体在说文是一个字。褎:袖一个字。桴:枹一字。复:復一字。网: 罔 (从网,亡声)一字。二是通假。如,“罹”这个词写作“罹”,又可借“離”这个形体。 “彫”(画、刻)又可写作“雕”。三是累增形符,如,丘:邱;豆:梪。(累增形符的字, 后来有了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