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97145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测验19 / 19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校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所给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yun 边沿 怨恨 攀援 大笔如椽B l 伊犁 战栗 迤逦 管窥蠡测C sh 嗽口 塑料 梳理 束手无策D xing 雨巷 项目 真相 向隅而泣2、下列词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含胡 简陋 迂回 轻而易举 B、堕落 废墟 负担 履步维坚C、绊住 狭小 彷徨 嘁嘁喳喳 D、泯灭 平旷 开阔 伟大业迹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头脑里 ,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

2、怪的念头跳了出来。(2)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辞藻都 。(3)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倾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 。A、一无所有 无济于事 胆战心惊 B、一无所有 黯然失色 惊心动魄C、一片空白 无济于事 惊心动魄 D、一片空白 黯然失色 胆战心惊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B、积存在我记忆里的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C、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D、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举重若轻了。5、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

3、一项是( )A、 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三峡的景物对我一向是神往的。B、 对于我的这支关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笔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巴。C、 如果遇险他不是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就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D、 人类在漫长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于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

4、甚至通到地狱?、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吧。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包括我在内。7、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判别正确的一向是()(1)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入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2)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远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坠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3)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钻木取火的人,第一个玩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A、(1)比喻兼排比 (2)设问 (3)排比B、(1)比喻 (2)设问 (3)排比C、(1)比喻兼排比 (2)反问 (3)比喻D、(1)排比 (2)设问 (3)排比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

5、恰当的一组是( )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小男孩一下子 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 物体下沉。A 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8.答案A。质疑:动词,提出疑问:质疑问难。置疑:动词,怀疑(多用于否定式):不容置疑,无可置疑。兴味:一时性的兴趣,一时产生的兴趣。趣味:持续时间长的兴趣,爱好。反之: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中性词。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一般指结果,贬义词居多。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

6、,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10.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门厅的门开着, 寓所的门也开着,所以人们可以看到寓所外面的前院和向下的那道楼梯的开头几个阶梯。(2)我想象,最后一场暴风雨袭来,树到了下去,树梢的枝条重新深深地陷进泥土。 到了这种地步,生命也并没有结束。(3) 证实放大镜在敌军身上的威力,

7、他 亲自置身太阳光的焦点之下。A、因而 虽然 因为 所以 B、由于 即使 为了 竟C、因而 即使 因为 所以 D、由于 虽然 为了 竟11.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胡同是 大街的网络。(2)无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 不出来。(3)有打不上来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 。A、贯穿 考查 凭吊 B、贯通 考查 凭吊 C、贯穿 考察 吊唁 D、贯通 考察 吊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共9分,每小题3分)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8、。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 ”、“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是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

9、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所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个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

10、,只是选择有时就一经是创造。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

11、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妒忌的受恩承宠,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喻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12 、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A.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C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D. 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与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

12、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13. 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B“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C. 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D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

13、是一种创造的想象。14.、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C.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

14、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