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地理第一章 绪论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9666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运地理第一章 绪论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海运地理第一章 绪论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海运地理第一章 绪论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海运地理第一章 绪论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海运地理第一章 绪论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运地理第一章 绪论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运地理第一章 绪论综述(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海运地理,主讲老师:陈月英,教材:陈月英 王永兴编著.世界海运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2011.8 参考书: 陈才主编.世界经济地理(修订版).北师大出版社,1999.3版 杜德斌主编.世界经济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杨青山等.世界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晶 唐丽敏编著.海运经济地理.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韩增林 安筱鹏.集装箱港口发展与布局研究. 海洋出版社,2006 朱育莲等.世界重要战略地区图说.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海运的意义及特点 海运是海上运输的简称。它是利用海上航道、以船舶为运输工具、以港口为基地、以海洋为活动舞台,实现货物

2、和人位移的运输方式。 世界海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的旅程,海运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为什么说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的旅程? 为什么海运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要素金融资本的全球运作、贸易的全球自由化、生产组织的全球性以及全球范围资源市场化的合理配置其中有三个要靠海运来实现。 为什么说全球化也埋下了区域集团化的种子? 不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还是区域经济集团化,都是通过投资和贸易实现的。,二、世界贸易首先是海洋贸易 为什么? 各个大陆由海洋分隔开。 在国际商品运输总量中,85%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三、海运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运为国际贸易

3、提供运输工具与劳务,收取租金与运费。它不是以商品形式收汇,而是以劳务形式收汇,是服务贸易的一种。 四、海运是国家应对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的有效力量,五、海运的特点,1.通过能力强。 2.运载量大。 3.运费低。 4.对货物适应性强。 5.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速度慢,连续性难以保障 6.涉外性。 海运主要承担量大、笨重、廉价、时间性不强的货物远距离运输。,第二节 世界海运地理 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世界海运地理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地理? 地理,顾名思义是指“地”的分异、组合规律。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事象的空间(也称区域或地域)分异、组合规律的科学。 世界海运地理,作为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的是世界

4、各国各地区海运经济事象的区域分异、组合规律的科学。它是部门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海运经济事象,主要通过船、港、线、货及其相互关系予以体现。,二、世界海运地理的研究内容,(一)海运的四大构成要素船、港、线、货,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 1.船舶 1)船舶的概念 船舶是水上运输工具。是货物的载体。 集装箱船、原油船、干散货船(主要为矿石船、煤船)并称为世界三大运输主船型。,2)其它相关概念: 船籍:船舶的国籍。 船旗:商船在航行中悬挂其所属国的国旗。 方便旗船:是指在外国登记、悬挂外国国旗并在国 际市场上进行营运的船舶。 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的货物运输方式。 班轮运输:是集装箱运输的基

5、本组织形式。班轮运输是指固定的船舶在固定的港口之间(形成固定的航线)按公布的船期表和运费率进行的规则运输。其中固定的港口有始发港、中途挂靠港和目的港,始发港与目的港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航线。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国际间利用两种以上运输工具进行 的货物联运。,2.港口 港口:位于江、河、湖、海或水库沿岸,具有一定的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往来停靠、办理客货运输或其他专门业务的场所。由陆域和水域两大部分组成。 码头:用于船舶靠泊作业、供货物装卸和旅客上下的水工建筑物。 泊位:每艘船的靠泊码头长度为一个泊位。数个泊位可 构成一座码头。 港口是水运客货流集疏运功能的综合承担者。 港口不仅是服务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基础

6、设施,而且也是在全球范围内调动、配置资源的枢纽。 港口分类: 港口腹地:即港口的吸引范围,是港口的客货集散所及 地区。分单纯腹地和重叠腹地。 直接腹地(单纯腹地):一个港口独有的腹地。 混合腹地(重叠腹地):两个或两个以上港口所共同拥有的腹地。 港口群(港口地域组合):共同为某一吸引腹地或影响地区提供运输服务的、在发展规模与性质上既相互制约又相补充的、在地域上彼此相邻或相近的一组港口的空间组合。,港口吞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装卸的货物数量。以吨数或TEU表示。 TEU ,是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的缩写,标准箱(系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以长20英

7、尺的集装箱为标准) 港口吞吐量的意义? 表明港口的地位、作用。 港口通过能力,亦称“港口吞吐能力”。一定时期内港口能为航运货物进行装卸的最大数量,即最大吞吐量。 货运量: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运送的货物数量。 无水港:是一个通过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发达运输网络直接与港口相连,具有集装箱港口装卸船以外的一切功能,和海港一样接受和发送集装箱的内陆场站。,影响港口经济价值的因素: (1)港口的状况。 (2)港口的经济地理位置。 (3)港口的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 举例: 上海港成为世界最大港口的原因,3.航线 航线,常指按一定的船舶运行组织方法,联系各港口的客货运输线。 航道,是在江河、湖

8、泊、海湾等水域内,供船舶及排筏等安全航行的通道。 具体的海运航线,是由组成航线所必需的海域、海峡、运河、港口等为载体来表示的。 海洋运输航线的分类:,Company Logo,Company Logo,海洋运输航线的分类 (1)按航行的范围划分 远洋航线:指跨越大洋的运输航线,如中国沿 海港口至欧洲或美洲的航线。 近洋航线:是指本国各港口至邻近国家港口的 海上运输航线,如中国沿海港口至 日本、东南亚各港口的航线。 沿海航线:是指本国沿海各港口之间的海上运 输航线。,(2)按货运量多少划分 干线:是指货运量大而集中的主要航线,如欧洲、地中海、北美航线就为国际上的海运干线。 支线:又称补给线,是指

9、小港与大港之间的集散航线。,4.货 货物:是对所承运的各种物资、物品的通称。 货物的分类:,5.船、港、线、货的关系 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 船是海运的运输工具和货物载体,线、港是海运的运输通道和节点,货是海运的运输对象。 在海运中,采用何种船舶,是由货物的种类、特点决定的;载货船舶所停靠的港口,所经过的航线,是由货物的供需双方的空间位置所决定的,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 因此,世界海运经济地理格局归根结底是由货物的地域分异所决定的。货物的地域分异,导致了国际分工和对国际贸易的需求。货物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互动所形成的地域分布格局,即是国际商品(货物)贸易格局。国际贸易格局决定着世界海运经济地

10、理格局。同时,港口的吞吐货物构成,反映了其腹地的经济、贸易特点。 货是船、港、线的依据,货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港、线是我们的重点。,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 货物的地域分异,导致了国际分工和对国际贸易的需求。 谁需要海运? (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分工,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国际范围内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 反映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有国际贸易值和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主要包括商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2.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3.

11、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形成的机理 为什么形成国际分工、国际贸易? 地球表层是不均一的。 4.当代国际分工是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的特点,1)国际分工是一种要素分工 生产要素分类: 高级要素:资本、技术、人力资本 一般的低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 2)跨国公司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主体 3)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相对优势由其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 微笑曲线,4)外包成为价值链国际分工的典型标志 5)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战略使国际分工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分工地位有所上升,但国际分工的主导权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强大的科技实力和

12、充裕的资本要素使其在技术和资本要素密集的核心生产阶段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只是根据发达国家的需要专业化于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和装配,而且这些非核心生产阶段还要受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严格控制,由此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状况决定了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取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 我们如何研究国家之间的分工与贸易? 国家分类。,(三)国家经济类型与产业结构特点,1.产业结构是国际经济差异的质的表达,是国际贸易的体现者 2.产业结构特征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类型 1)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国家经济类型 即根据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序位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就业比重 农业社会阶段的国家、处于

13、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 2)依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情况和特点划分的国家经济类型 资源型、资源加工混合型、加工型 3)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国家经济类型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3.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由于比较优势不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资本和技术优势,(四)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是影响参与国际分工便捷程度的重要因素 2.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世界范围的大宗物资的流向和流量 3.人口的数量和素质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4.既有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影响要素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 5.资金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 6.国家的地域规模,影响国家经济的空间结构、部门结构和外贸依存度 其他,本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