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96527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海事大学气象学教案: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讲解(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海温、海浪、海流和海冰,1.海温 2.海浪 3.海流 4.海冰 5.船舶气象定线,海水温度 (Sea-water Temperature),海温:海水的温度,简称海温,是表征海水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海表温度一般指海表面到0.5米水深的平均温度。影响水温变化的因子是比较复杂的,如太阳辐射,海面蒸发,海气热交换,海洋热平衡和大陆径流等。海水温度的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影响海水温度分布的主要因子:太阳辐射随纬度的不均匀,冷暖海流和海陆分布等。,大洋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特征,1. 海温水平分布与气温分布一致,在赤道附近是高温,随着纬度增加海温下降。 2. 在北半球,大洋西部的等温

2、线密集,东部的等温线稀疏。这主要是冷暖海流交汇处温度梯度大, 形成一个等温线密集带,称为“海洋锋”。 3. 南半球等温线分布比北半球规则,大致与纬圈平行,而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比较复杂。 4. 北半球的表层水温较高,而南半球的较低。主要是北半球的海陆分布阻碍了北冰洋的冷水大量流入。 5. 夏季水温高于冬季,而冬季水温分布的经向梯度比夏季大得多。,世界大洋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中国近海水温分布,年平均水温: 渤海为11 ;黄海为14-19 ;东海为20-24 ;南海北部25-27 ;南部为28。 冬季:表层水温,渤海0左右,黄海0-10,东海8-20,南海16-26。南北温差较大,近海水温低于外海,

3、。 夏季:表层水温,渤海25-27,黄海25-27,东海28 ,南海28-29。水温分布趋于均匀,南北温差小,近海水温高于外海,。,中国近海水温分布,海水温度的日年变化,1. 日变化:大洋表层水温的日变化甚小,一般为0.4左右,在平静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可达1。最高出现在14-15时,最低出现在早晨6时。 日较差: 低纬大于高纬,夏季大于冬季。 2. 年变化:大洋表层水温的年变化一般比气温滞后1-2个月,北半球最高在8-9月,最低在2-3月。 年较差: 低纬小于中高纬。,海温的异常现象,厄尔尼诺(El Nino)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大范围海水出现异常增温的现象。可造成全球天气异常。厄尔尼诺

4、可能是海洋和大气之间不稳定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拉尼娜(Lanina)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他们都可成为预报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海浪 (Sea Wave),海浪与海流都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对船舶航行有很大的影响。大风浪造成航速下降,舵效降低,甚至停止不前;在狂涛巨浪中还会出现“中垂”或“中拱”使船舶结构变形,严重时造成船体断裂。海流不仅对航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对天气和气候也有显著的影响。,波浪的分类(按成因分类),风浪:由风直接作用而引起的水面波动称为风浪。 涌浪:风浪离开风区传至远处或者风区中风停息后所留下来的波浪,称为涌浪。

5、 近岸浪: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或近岸区后,因受地形影响将发生一系列变化,称近岸浪。 风暴潮:由于气象原因,如台风,强风暴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称风暴潮,亦称风暴海啸。 海啸:由于海底或海岸附近发生的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形成的波动。亦称海啸。 潮汐波:由于天体引潮力作用所产生的波动。 内波: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处而产生的波动。,深水波和浅水波,深水波:波长远小于海深的波( ) 波速与波长和周期有关,与水深无关。 浅水波:波长远大于海深的波( ) 波速取决水深,与与波长和周期无关,水质点的运动与波形传播的关系 理论上证明:深水波中海面上水质点运动的轨迹是以波高为直径的圆,在海面以下其直径以指数形式迅速减

6、小。浅水波中水质点运动的轨迹为椭圆。,群 波 海洋中的波浪常以“群”的形式出现,通常称为群波(Group of Waves)。设两列波向、振幅相同,波长和周期稍有差别的正弦波相互叠加,叠加以后的合成波形如下图。,驻 波 由两列波向相反的正弦波叠加,可以得到一种波形不向前传播的波,波面只在原地振动,称为驻波(standing wave)。海滨峭壁处常出现驻波,台风眼区的“金字塔浪”就是驻波。波腹处的水质点只作垂直运动,波节处的水质点只做水平运动。,波高的测算,1. 平均波高:Hp=(H1+H2+H3+Hn)/n 其中n为观测到的波的总个数,H1,H2,.Hn为各实测波的波高。 2. 合成波高:H

7、 = HW2 + HS2 3. 部分大波的平均波高:将观测到的波高按大小排列起来,取最高的一部分波的波高计算平均值,称为部分大波的平均波高。一般计算H1/100,H1/10,H1/3,它们的意义是,若观测1000个波,则分别代表其中最高的10,100,333个波的平均波高(有效波高)。 H1/3:称为有效波高。是波浪预报的一个重要指标。,流波效应和海气温差对波浪的影响,流波效应: 波浪与海流成一定角度时,海流会影响波浪的波高、波速和传播方向等。当波浪与海流相向或接近于相向时,波高会增大2030%(流速为23kn,风速为1015m/s)。如黑潮流域上冬季风形成的波浪常增大。 海气温差: 在风速相

8、等的情况下,气温低于海温时的波高比海气温度相等时的大。据统计,气温比海温每低1 ,波高增大约5%。如气温比海温每低10 ,波高增大约50%。 在冬季西北太平洋中高纬海域,强盛的锋面气旋,气温低于海温,加之流波效应,有时出现比预料高2-3倍的异常大浪,是海事多发的海域,有“魔鬼海域”之称。,波浪分析图,图中粗实线表示等波高线,单位为米。从2m开始,两相邻等波高线间隔为1m。图中还绘出主波向(几列波并存时波高最大者的传播方向)、乱波区和海上观测船点的水文气象要素实况,其中包括风向、风速、风浪向、风浪高、风浪周期、涌浪向、涌浪高和涌浪周期等。.此外图中还标绘出同一时刻的高、低气压、热带气旋中心位置、

9、强度及锋线位置等。绘制等波高线所依据的数据是风浪高(HW)与涌浪高(HS)两者的合成波高(HE): 式中:HW和HS为海上观测船分别目测得到的平均显著波高。,波浪分析图,波浪预报图,日本东京JMH台发布的西北太平洋24h波浪预报图。其中绘有等波高线(单位为米)、主波向及主波的波高和周期。此外,还标绘出H、L、TD的中心位置、强度以及锋线位置等。在波浪预报图中,等波高线的数值为有效波高(H1/3)。它是基于波谱分析等海洋学理论经复杂计算得出的。 我国国家海洋局也通过广播传真和电视每天发布我国海域及外海的24h波浪预报。波浪预报十分困难,目前世界各国发布的波浪预报时效一般不超过3648h,最长72

10、h。,海流(Ocean Current),海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流动,它是海水运动的形式之一。 流向: 海流的方向是指去向,常用8个方位或以度为单位表示。例如,由西向东的流,流向为900,称为东流。海流的主轴是指海流流动方向上流速最大点的连线。海流的规模常用流幅来表示,流幅是指垂于主轴的水平宽度和上下厚度。海流的强弱常用平均流速或平均流量表示。 流速: 流速的单位常用Kn(节)和n mile/d(海里/日)表示。,按海流的成因分类,1. 风海流:包括风生流和漂流,是由风对海水的牵引作用而产生的海流。风生流是短暂风力引起的暂时性的海流,其流速和流向随风向,风速而变化。漂流是由信

11、风或盛行风的长期作用而引起的海流,流向和流速比较稳定,又叫定海流。 2. 密度流:由于海水中的密度不均匀而产生的海流,又称梯度流。如非洲的红海,蒸发大,盐度高密度大,产生由红海流向印度洋的海流。 3. 补偿流:由于海水的连续性,一处海水流失,它处海水将流来补充,形成补偿流。 4. 潮流:由于天体引潮力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水平运动。 实际上由单一原因产生的海流极少,往往是几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有主次,近海以潮流为主,外海多风海流和梯度流。,风海流,海流的成因主要是盛行风带、地转偏向力、和海陆地形分布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海流 是海洋上最主要的海流,其强度较强。风海流是在海面风作用下形成的海水

12、流动。通常将大范围盛行风所引起的流向、流速常年都比较稳定的风海流称为定海流,或漂流。而将某一短期天气过程或阵风形成的海流称为风生流。,表层风海流的方向和大小,表层风海流方向:在无限深海中,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表层风海流的流向在北半球偏于风去向之右约45,在北南球偏于风去向之左约45。 在浅海中,流向与风向几乎一致。 风海流流向随深度增加向右偏转(北半球),流速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见图),地转流及其他类型海流,倾斜流:是在不均匀的外压场作用下的地转流。海洋上大气压分布不均匀,使海面发生倾斜而产生海水的流动。 测者背流而立,右侧等压面高,左侧等压面低。倾斜度越大,水平压力梯度越大,流速就越大。

13、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地转流。测者背流而立,右侧等压面高,密度小左侧等压面低,密度大。 补偿流:某处海水流失,其它地方的海水流过来补充,称为补偿流。 潮流:潮波运动中水质点沿水平方向的周期运动。航海学中讲述。,按海流的物理属性(温度)分类,水团:来自相同的源地,具有独特的相对均匀的物理性质(如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的海水称水团。 暖流:流动水团的温度比它所经过海区的水温高称暖流。一般从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海流为暖流。 冷流:流动水团的温度比它所经过海区的水温低称冷流。一般从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海流为冷流。 中性流:流动水团的温度比它所经过海区的水温相差不大称中性流,一般东

14、西向的流。,世界大洋表层海流模式,1.信风流和赤道逆流: 在赤道区有一支从东向西的海流,即 北赤道海流(NEC)和南赤道海流(SEC),南北赤道海流之间有一支从西向东的赤道逆流。 2. 西边界流和西风漂流:在西风带中,海流基本上自西向东流,西边界流大多来自热带洋面,水温高,流速大,是较强的暖流。在南半球三大洋的西风海流彼此沟通,形成一个连续的水环。又称西风漂流。,世界大洋表层海流模式,3. 东边界流:西风漂流在大洋东岸流向低纬的海流。东边界流流动缓慢,幅度宽广具有寒流性质。 4.大洋两岸的海流在强度上不对称,大洋西边界的海流比东边界的海流窄而强。如墨西哥湾流和黑潮均为强海流。,Distribu

15、tion of Current in the world Ocean,海流实况图,海流一般变化缓慢,比较稳定,因此传真海流图的时间间隔比天气图要长的多。常见的有旬和月两种海流图,其中又有海流实况图和海流预报图之分。 海流实况图是根据上个旬(或上个月)的海流实测资料绘出的图。下图为东京JMH台发布的1989年7月中旬的表层海流图。图中箭矢表示流向,不同形式的箭杆表示不同流速。图中还标出黑潮与亲潮的主轴位置、水平范围和流速分布,海流预报图,下图为东京JMH台发布的1990年4月上旬北太平洋表层海流预报传真图。图中粗矢线和其中数字表示主轴的推算位置和流速(kn),细实线为该旬表层海水等平均温度线,单

16、位为摄氏度。 海流传真图比根据多年海流资料绘出的旬、月海流气候图更接近实际情况,对航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例如,远洋航行的船舶可以利用近期的海流传真图精细地调整航线,顺流时尽量将航线选在主轴位置附近,逆流时则尽量避开主轴位置,或从两个主轴之间逆流速度相对较小的区域通过。,海 冰(Sea Ice),海冰: 广义的海冰是指海洋中各种冰的总称,它包括海水本身结冰和由大陆冰川,江河流入海洋中的陆源冰。海冰能破坏港口设施,造成港口封冻,航道阻塞。流冰,特别是冰山严重威胁船舶的航行安全。 冰源:1. 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称咸水冰。2. 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冰,称淡水冰。江河的流冰和大陆冰川的崩裂。 影响海冰形成的主要因子:1. 长期冰点下的温度。 2. 海水的表层盐度。 3. 垂直盐度的分布。 4. 海水的深度 。,海冰的分类,1. 初生冰:由松散冰晶最初形成的冰。包括冰针,油脂状冰,粘冰和海绵状冰。 2. 尼罗冰:由初生冰继续增长,结成厚度为10厘米以内的薄冰层。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