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立德树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96059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共育--立德树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二年级的孩子正处在自律阶段,正确的教育直接影响其人生走向。家校共育 亲子同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告诉家长该如何与老师一起,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弄潮儿。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道德品行发展良好的人才能与别人友好的相处,才能被社会所接受,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孩子正面临学习代替游戏、老师代替父母、集体代替家庭及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四个方面的转变,要教育孩子个人自信上进、文明自律;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建立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尊敬父母、长辈。孩子将在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告别一年级的懵懵懂懂,逐渐认知自己,认知他人,乃至认知社会。

2、在这个时期,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建立自信心,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帮助并鼓励孩子实现目标。让孩子懂得“人生无坦途,”面对挫折,要总结教训,树立大无畏精神。在生活、学习上,让孩子学会自主管理,树立“我能行,让我来”的自信心,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的确立。 把握孩子成长的启蒙期,家长引导、陪伴孩子学习,要想尽各种办法然孩子觉得学习是轻松、快乐的;培养孩子的正确学习态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找到孩子学习兴趣点,帮助孩子开发个人潜能。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孩子启蒙期要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3、。”“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对孩子的教育,要讲求艺术,赏识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都要把握赏识的度,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到理性,要正确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也是第一位朋友。父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情商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情商培养从家长做起,“家庭是培养情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要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方向不一致,容易让孩子迷失方向,不仅使教育力量抵消,家长威信受损,也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形成两面性,致使孩子的不合理欲望、坏习惯及错误得不

4、到纠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育,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学习表现,与老师保持一致,促进学校教育,配合老师解决孩子在家里养成的不良习惯。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要配合老师教育学生,弥补其不足,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要形成一种好的教育合力,一种正能量。共同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长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真正意义上做到家校共育,亲子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