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5747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 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 两条主线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三个角度近现代中外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外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教育。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

2、段(1718世纪中期)(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2)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原因: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

3、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推动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这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

4、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内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三、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116世纪以前,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具有首创性、全面性、经验性、实用性、连续性与本土化等特点。216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来华传教士带来了欧洲的天文学、数学、力学以及火器与钟表制造等技术,但在本质上并未对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冲击。3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先进的中国人重视引进西方

5、科技,如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等,对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冷战形势的影响,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与发展科学技术。后来,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5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背景条件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没有建

6、立新的学科体系出现近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研究领域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集中于天文学与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方法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影响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考纲展示考点归纳真题举例考情分析近现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考点1牛顿科技成果与中国传统科技成果的比较考点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2014全国卷,T402013全国卷,T28(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近现代物理学以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7、等方面(2)从命题角度看,一是对牛顿经典力学、进化论和相对论等内容的识记或辨析;二是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从命题特点看,多用展示或评价科技成果等方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对史料进行辨析和推理的能力近现代科学技术(2)进化论近五年未考查要关注进化论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所带来的影响(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考点1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考点2三次科技革命与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2015全国卷,T412012新课标全国卷,T40(4)相对论和量子论考点1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考点2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理论的共同之处2013全国卷,T402011新课标全国卷,T35(5)现代信息

8、技术近五年未考查要关注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近五年未考查要关注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1)从考查内容看,文学成就关注较少,对有代表性的美术、音乐作品的考查有所提升,弥补了高考中美术、音乐科目的缺失(2)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从艺术作品的鉴赏、艺术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等方面切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为材料型选择题,注重考查艺术作品的内涵及时代意义(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考点美术流派的演变历程2016全国卷丙,T34(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考点黑人爵士乐在冷战中的作用2016全国卷甲,T35(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考点经济大危机与影视艺术2014全国卷

9、,T34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近五年未考查2018年高考对此部分不会重点考查,最多命制一道选择题。可能的考查方向有:新中国教育的历史阶段特征及其与经济、政治等的关系;对“双百”方针的理解等(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近五年未考查(3)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点1外语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考点2政权建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2015全国卷,T312013全国卷,T31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3高考全国卷,T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

10、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含义。在中世纪,基督教宣扬的“地心说”在欧洲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处在神学的束缚中。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文艺复兴进步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这一成就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A项。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

11、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解析:选B。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理论的共同之处”进行思考,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主要理论贡献角度进行归纳。3(2016高考全国卷丙,T34)如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解析:选D。第一幅作品属于古典主义,第二幅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第三幅作品属于印象主义,第四幅作品属于现代主义。这四幅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美术流派的演变历程,

12、D项正确。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1(2015高考全国卷,T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

13、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1952年外交政策没有转变,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2(2013高考全国卷,T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

14、:选A。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其思想是新生国家巩固政权的需要,材料正是这种需要的体现,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主观题(第40题) 1.(2013高考全国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

15、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