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 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5696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 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 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 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 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 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 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 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体带电现象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用“粘”字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两块磁铁靠近能“粘”在一起-因为同名磁极相互吸引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因为分子间有引力C.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灰尘-因为衣服带静电2.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成功发射,假如宇航员在太空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能完成的是()A.甲图中,用干净的丝绸摩擦玻璃棒靠近小纸屑,将小纸屑吸起B.乙图中,对流管中装满水,加热对流管右下角,观察对流管中液体流动的方向C.丙图中,将滤纸紧贴漏

2、斗内壁,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下,烧杯中获得澄清滤液D.丁图中,用水银气压计测太空实验室内气体的压强3.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不带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电,这是由于()A.甲球上的部分质子转移到乙球上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乙球上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甲球上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转移到甲球上4.如图,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A.磁铁吸引铁块B.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C.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5.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

3、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蜜蜂带负电B.蜜蜂带正电C.与蜜蜂摩擦的空气不带电D.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负电6.如图是关于电磁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是研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 实验是研究电动机的原理C.实验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D. 实验是研究发电机的原理7.下列关于“粘”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胶水具有“粘”性-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因为分子间有引力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冰棒熔化D.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8.如图所示,

4、是闪电产生的电流通过避雷针的示意图(已知云层带正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闪电时,创造了电荷B.产生闪电时,云层失去了原子核C.云层带正电,是因为云层得到了电子D.图中的电流方向是从云层到避雷针9.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和磁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B.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不接地会有安全患C. 梳头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具有磁性D.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10.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

5、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11.下列关于“粘”字表示的一些物理现象描述不当的是()A.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吸盘式挂衣钩能“粘”在墙上,是因为吸盘受到大气压的作用C.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了电荷的缘故D.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液体在瞬间凝固的原因12.用“

6、粘”字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了电荷B.用双面胶能够把纸“粘”在墙上-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升华D.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分子间没有斥力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创造电荷的过程D.静电总是有害的1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B.图1一根塑料绳,从上往下多捋几下,会观察到塑料绳越来越蓬松,原因是摩擦起电后同种电荷相互

7、排斥C.图2的实验中发现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说明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如图3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A”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15.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据现象所做处的推测,符合事实的是()A.街边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 推理:路灯是串联的B.手压海绵体积变小 推理:分子间有空隙C.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 推理:白光是复色光D.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 推理: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

8、0分)16.下列有关电和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B.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感线的分布较密,该处的磁场较强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D.电视机的屏幕上由于有静电产生,所以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2.0分)17.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对雾霾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如图所示是某校科技小组研制的PM2.5净化器原理图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空气,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B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的性质颗粒物与光洁金属网B接触后也带上负电,

9、会受到金属网B对它的斥力而离开,被带有正电荷的活性炭棉芯层C牢牢吸引,这是利用_的原理,最终达成对空气的净化用18.如图所示,汽车各转向灯能独立工作,因此各转向灯之间是_联的;千毛巾刚擦完车玻璃,很容易_附灰尘,这是因为带电体能_19.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用 _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 _ 的性质20.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 _ 的性质,如果用摩擦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 _ (同/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_ 在物质间转移21.在下列三个小实验中 如图甲所示,

10、用带电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向塑料棒偏转,原因是 _ ;如图乙所示,将一薄塑料片水平插入磁铁和回形针之间,回形针 _ (会/不会)落下来;如图丙所示,将矿泉水瓶注满水并盖紧瓶盖,在a、b、c处开小孔(a和b在同一水平面上),只有 _ 孔有水喷出 22.做眼操时各班级有线广播同时开播同时停播,他们是 _ 联的,因为他们 _ (选“能”或“不能”)独立工作教室里电风扇的扇叶容易沾灰尘,主要是因为扇叶旋转时与空气发生 _ 现象,带电体具有 _ 的性质的缘故23.(1)往矿泉水瓶里面倒满水,并把瓶盖旋紧后,在侧壁开一小孔,可以观察没有水从小孔流出来,这是由于 _ 的作用 (2)如图甲

11、用一个丝绸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平放在桌上的空矿泉水瓶,发现空矿泉水瓶向气球方向滚动,这是利用了带电体能够 _ 轻小物体的性质,但如图乙,将空矿泉水瓶竖着立在桌面上做实验时,却看不到它向气球方向运动,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力 _ (选填“大于”或“小于”)滚动摩擦力2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_ 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 _ 的性质 25.小明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这是利用了重

12、力的方向始终是 _ 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_ ,家里的电风扇的扇叶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摩擦带上了电荷,从而具有 _ 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出现上述现象26.如图所示,是生活中 _ 现象(选填“静电”或“磁”) 27.随着空气污染的日趋严重,电动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 _ (选填“用电器”或“电源”);刚擦完车玻璃的干毛巾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因为 _ 28.如图,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将一块橡皮大小且不带电的“碳海绵”吸起,其原因是 _ ,同时表示了“碳海绵”的密度 _ (填“大”或“小”),该玻璃棒带 _ 电29.当物体具有 _ 的性质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 _ 30.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了“顿牟(即玳瑁)掇芥(草屑)”(即摩擦玳瑁能吸引草屑)的现象说明:(1) _ ;(2) _ 人类运用加速器探索微小粒子的世界,目前已知的最小粒子是 _ (选填“电子”、“质子”、“夸克”)31.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