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5665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 个核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 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 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近代列强侵华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1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市场的愿望和资本

2、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2中日甲午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列强主要是以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及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成为侵华主力。二、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扶清灭洋”。(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不能适应时代需要而失败。2地主阶级(1)实践: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掀起洋

3、务运动。(2)主张: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3)特点:“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3资产阶级(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利用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4无产阶级(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3)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

4、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鸦片战争前夕(19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国情对比国别角度中国英国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军事力量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政策闭关自守殖民扩张中英贸易正当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正当贸易,英国处于入超地位综合国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

5、升考纲展示考点归纳真题举例考情分析(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1洋务运动与中日甲午战争考点2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考点3太平天国运动考点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东南保护约款考点5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2016全国卷乙,T292013全国卷,T292011新课标全国卷,T292011新课标全国卷,T312016全国卷丙,T41(1)从命题方向来看,主要考查主干知识理解能力、解释能力。同时引用学术成果和社会热点,创设新的历史情境,既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理解、解释的素养,又在无形之中进行价值观的引领(2)2018年高考中,综合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考查列强侵华的可能性

6、比较大,关注的重点是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晚清政府做出的一些政策调整也是考查的重点,如总理衙门的设置、预备立宪的推行等;此外,还要关注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在战争年代做出的政策调整(2)辛亥革命考点从晚清中国历史看现代化的发展趋向2013全国卷,T29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点1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考点2中共早期领导人对民主革命道路的认识2011新课标全国卷,T302012新课标全国卷,T31(4)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1民国初年的政治状况考点2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考点3中共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2015全国卷,T292016全国卷甲,T292013全国卷,T30(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

7、军民的抗日斗争考点1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考点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考点3日本对华经济侵略考点4抗战期间中共的土地政策及国民党中央的态度2016全国卷乙,T302015全国卷,T302014全国卷,T412014全国卷,T302015全国卷,T302013全国卷,T30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

8、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解析:选A。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信奉拜上帝教,倡导平等和大同,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尤其是天京变乱后,洪秀全等人逐渐腐化,太平天国运动逐渐由盛而衰,拜上帝教日益失去其意义。就选项而言,A项说法比较委婉地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待孔教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B、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3高考全国卷,T30)1

9、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5高考全国卷,T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

10、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选B。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战争负担,所以B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A项错误;封锁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1(2013高考全国卷,T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

11、,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抓住“1877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A项;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只是刚刚开始在一些国家设立领事馆,外交上并未出现制度性变化,排除B项;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在列强侵略下,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际地位不可能提高,排除D项;清政府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在别国设立领事馆,这表明了清政府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2(2011高考新课

12、标全国卷,T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选B。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东南保护约款”“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理解思考。根据相关教材知识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在帝国主义“以华制华”策略的影响和“东南互保”幌子下的中外分治。

13、就选项而言,A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仅是题干材料的表层反映。3(2013高考全国卷,T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现代化的理解。现代化主要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方向,B项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阻碍作用;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14、,不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故排除A、C、D三项。4(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这体现了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要改

15、造中国社会,必须采用俄国式革命暴力革命的方式,故选C项。5(2015高考全国卷,T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6(2013高考全国卷,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