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五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5622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五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五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五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五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五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五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五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选修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网络构建高考透视1.地位。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以二选一的形式出现,每年必考。2方法。复习时需要侧重把握以下几点:(1)结合区域图文资料,明确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开发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联系我国或世界著名旅游区的相关资料,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以著名景区的旅游发展为例,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结合区域资源开发,分析资源利用现状,指出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结合世界和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所存在的生态问题,能够分析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带来的危害,提出保护生态的合理措施;结合重大污染事件和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

2、题,指出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产生的危害及应对措施。3方向。(1)以图文、景观等方式呈现信息,以我国或世界特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及旅游业发展的意义。(2)以不同区域某一环境问题的统计图表、文字数据等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以当前我国或世界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某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防治及环境管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关注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重要考点1旅游资源类型、分布、欣赏方法、开发评价与旅游规划1.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项目开发条件评价资源的质量与价值质量越好

3、、价值越高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则开发条件优越市场距离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条件越优越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旅游线路的选择方法(1)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2)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区串联成环线(或多边形)线路,避免景点和行程的重复。(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尽量缩短交通用时,增加游览时间,提高游览质量。(4)突出主题。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有特色、有主题,要将有内在联系的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对交通、食宿、游览、娱乐、购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

4、虑。2016全国卷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解题流程游览价值有独特性、多样性、质量高低、地域组合状况等。开发条件包括游览价值、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达性、据客源市场的远近、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我的解答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

5、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技法点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方法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游览价值的评价要从资源本身状况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重在语言的规范性。(1)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2)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3)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评价某地

6、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通常考虑以下几方面:(1)旅游资源的质量与价值(2)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3)市场距离(4)地区接待能力(5)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考查角度1旅游资源的保护2017全国卷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右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

7、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解析古村落的核心不仅在于传统民居院落物化的建筑形式,更在于生活于其中的村民日常活动中所反映的传统乡村文化的内涵与魅力。这种内涵与魅力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可以满足游客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激发当地居民保护文化传统与古村落民居的热情与活力,是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考查角度2旅游活动设计2017全国卷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

8、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答案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解析本题要求从文化体验角度分析,可从了解茶马古道的文化历史、自然和人文环境及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用品的准备等方面回答。考查角度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2016全国卷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下图),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

9、要原因。答案原因: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从市场距离、交通条件、旅游资源质量、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作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香榧为小范围地区的特产,对外界的影响不大,吸引力不强。同时要考虑枫桥地区夏季适宜避暑的特征,以及周边城市经济发达、距离此地近、居民旅游欲望较强的特点。重要考点2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1.环境污染问题与污染防治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水污染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

10、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动排出的生产垃圾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声源控制,传播途

11、径控制,接收者的防护2.我国主要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特点总量丰富,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分布空间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煤炭集中于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区;油田集中于华北、东北和西北;铁矿集中于辽宁、河北、四川等省鱼类:舟山渔场;海盐:长芦盐场;石油:渤海、东海、南海大陆架地区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严重;森林资

12、源减少;草场资源退化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对策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依法管理;“开源”“节流”;建设保护贯彻矿产管理法;合理使用;综合利用捕养结合;防治污染3.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材、商业采伐等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

13、变化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牲畜舍饲等湿地干涸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1.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遵循以下步骤: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

14、因果链归纳治理措施。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自然原因分析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原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分析人口增长;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2.环境污染类题目的分析思路(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以我国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原因长江以南大降水多,有利于酸

15、雨的形成;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长江以北小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地形平坦,风力较强,易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只有找到具体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2017全国卷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解题流程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