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演示文稿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94813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X 页数:230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0页
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30页
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演示文稿(2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鲜半岛汉语教育史,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其辖域内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等“汉四郡”。 东汉初,形成册封朝贡关系。伴随中国的回赐,是朝鲜半岛接受中国高势文化的重要途径。,中朝关系简史,据史记汉书等,殷末周初,殷室贵族箕子率众五千东走朝鲜建国”(约前1122 前194)。 汉书:“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 以礼仪、田蚕、织作。” 朝鲜历代史略箕子传:“箕子, 殷之太师,即纣之诸父。周武王克商, 箕子东入朝鲜,武王因封而不臣也。 初,箕子东来,中国人随之者五千,诗 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百工、技 艺,皆从之而来。既至,言语不通,译 而知之。国号朝鲜,都平壤。”,汉字

2、、汉文的传入,朝鲜半岛本只有语言,无文字。直到世宗大王于1443年创制“训民正音”。 在汉字文化圈中,最早接触和吸收汉字与汉文化,最早进行汉字和汉文教育。 公元前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就已经传入了朝鲜半岛。 春秋战国时期,齐、燕等国与朝鲜半岛进行贸易。流通于齐、赵、燕等国的金属货币上的汉字、铭文很可能是最早传入朝鲜半岛的汉字。 至汉孝文帝,伴随着大一统的儒家文化的东传,汉字才大量传入。汉代,上层人物已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汉字、汉语。 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汉语都是朝鲜半岛的第一外语。,概况,一、15世纪以前 二、李朝时期(朝鲜时期) 三、二十世纪的韩国,一、15世纪以前,三国时期 统一新罗时期 高丽时

3、期 以汉语书面语学习为主,包括经史和语文。,三国时期,前37年668年 以中国经史和汉文解读为中心的书面语言教育。并作为选官考试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学习积极性。 汉语言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渠道来实行的。据新唐书记载,仅贞观十三年(639年)高句丽、百济、新罗派往唐朝的国学留学的子弟就高达几千人。,高句丽(前37-668),三国史记:“国初始用文字。时有人记事一百,名曰留记。” 第二代君王琉璃王(前1918年)曾作汉诗黄鸟歌:“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国立官学“太学”(372年)和私学“扃堂”。 教材都是汉文经典: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春秋、玉篇、字统、

4、字林、文选等。,百济(前18660),近肖国王(346375)时,博士高兴用汉文撰写国史书记。 沿袭中国汉代的博士制度,于375年设置五经博士、毛诗博士、医博士、易博士、历博士等。 534、541年,曾遣使向梁武帝“请涅槃等经义、毛诗博士并工匠、画师等”。,新罗(前57667),采用汉字姓氏(32年)、用汉文定国号王号(503年)、修国史(545年)。 设博士制度始于652年。于682年成立最初的国家教育机构“国学”。 教授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氏传、文选、论语、孝经等。 也是选官考试的内容,“读书出身科”(787年)、“读书三品出身制度”(788年)。 新罗的佛教徒是接受和传播汉字

5、汉文化的一个特殊群体。,统一新罗时期(668935),与唐朝往来频繁,共遣使约120次。 结成军事同盟,攻打高句丽和百济。 仿效唐朝,建立科举制度。 教材有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文选等。,最早设立专门国家语言机构的是后三国时期(892936)的泰封国(901年918年),曾设立“史台”,掌习诸译语。,高丽时期(9181392),形成了成系统有层次的汉学教育体制,即官学国子监、乡校(地方官学)、学堂(中央次级官学)和私学(十二徒)体制。 958年,引进科举制度。 1276年,设立通文馆(专门讲授汉语的国家机构,禁内学官未四十者学习)。 忠烈王时期,设立汉语(文)都监

6、及司译尚书房,“专习话语”。恭让王三年(1391年),改“汉语都监”为“汉文都监”,并安排了教授官。,高丽史卷七十六:通文馆忠烈王二年始置之,令禁内学官等参外年未四十者习汉语,参文学士金丘建议置之,后置司译院以掌译语。 通文馆志序文:“我东西接辽燕,南邻岛夷,北界野人。奥自箕子以来,历罗丽之世,使命交通,还往不绝。及乎胜国,有通文馆,本朝有司译院,专掌事大交邻之事,上下数千年间,朝聘应对,有能以纾患。”,汉儿学堂,“汉儿高丽中半”,授课情况老乞大,恁是高丽人,却怎么汉儿言语说的好有? 俺汉儿人上学文书来的上头,些小汉儿言语省的有。 你谁根底学文书来? 我在汉儿学堂里学文书来。 你学甚么文书来?

7、 读论语、孟子、小学。,恁每日做甚么工课? 每日清早晨起来,到学里,师傅行受了生文书。下学到家,吃饭罢,却到学里写仿书。写仿书罢对句,对句罢吟诗。吟诗罢,师傅行讲书。 讲甚么文书? 讲小学、论语、盂子。,朴通事,今日怎麽学里不曾去? 我今日告假来。 你几个学生? 咱学长为头儿四十五个学生。 多少学课钱? 一个月五钱家。 你师傅是甚麽人? 是秀才。 你如今学甚麽文书? 读毛诗、尚书。 读到那里也? 待一两日了也。,朴通事,你每日做甚麽功课? 每日打罢明钟起来,洗脸到学里,师傅上唱喏,试文书的之后,回家吃饭,却到学里上念一会,做七言四句诗。到晌午,写仿书。写差字的,手心上打三戒方 好!好!你休撒懒

8、,街上闲游荡,越在意勤勤的学着。如今国家行仁义,重诗书,你学的成人长大,应科举的做官,辅国忠君,孝顺父母,光显门闾时如何? 这的便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朴通事,我两个部前买文书去来。 买甚麽文书去? 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 买时买四书、六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理,怎麽要那一等平话? 西游记热闹,闷时节好看有。唐三藏引孙行者到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圣的你知道麽? 你说我听。,唐僧往西天取经去时节,到一个城子,唤做车迟国。那国王好善,恭敬佛法。国中有一个先生,唤伯眼,外名唤“烧金子道人”。见国王敬佛法,便使黑心要灭佛教,但见和尚,便拿着曳车解锯,盖起三清

9、大殿,如此定害三宝。一日先生们做罗天大醮,唐僧师徒二人,正到城里智海禅寺投宿,听的道人们祭星,孙行者师傅上说知,到罗天大醮坛场上藏身,夺吃了祭星茶果,却把伯眼打了一铁棒。小先生到前面教点灯,又打了一铁棒。,小结,韩国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从古代三国到高丽时期,韩国社会逐渐形成科举制度为核心,官学与私学并存,国内译学制度与留学生派遣制度并行的较为完善的汉语教育体制。 高丽后期,正规的汉语言教育起步。,二、李朝时期,13921910年,汉语教学体系形成。 汉语教学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正规的从事汉语教学的学校教育,汉语是韩国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出

10、现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汉语的学者、汉语教师和研究汉语的著作;出版了大量的供汉语学习用的教材、工具书和其他参考书。,李朝时期,(1)以识字教学为中心到课文教学为中心的转变;(2)以书面语教学为中心到口语教学为中心的转变;(3)以直接教学法教学为中心到对比的翻译法教学为中心的转变。,背景,“至诚事大”、慕华、崇明的基本国策 三大语言学工程的完成 1、民族文字训民正音的创制(1443年); 2、韩国汉字音韵书东国正韵的编撰(1447年); 3、汉语标准音韵书洪武正韵译训和四声通考的编撰(1455年)。,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六年,“(朱元璋)圣旨曰:如今两国之间秀才们戏弄,不直不正。以小事大,事事都要至诚,

11、直直正正,日头那里起那里落,天下只是一个日头,慢不得日头。你那里使臣再来时,汉儿话省得的着他来,一发不省的不要来我这里。”,世宗实录(十五年),“召议政府六曹议曰:今来敕书,不允子弟入学之请,自今入学中国之望则己绝。然汉音有关事大,不可不虑。予欲遣此子弟于义州,使之来往辽东,传习汉语何如? 全曰:辽东乃中国一方,语音不正。臣等以为前选子弟,使之仍仕司译院,常习汉音诸书,每于本国使臣赴京时,并差入送。如此循环不己,则汉音自然通晓”。,成宗实录十三年十月(1452): “御经筵,讲讫,领事李克培曰:讲肆官难学译语,而殊不如通事之能,此无他,通事则每行赴京,数与汉人接话故也。世宗朝如金何、李边赴京几

12、三十余度,故皆能汉语。今者亦令文臣轮次赴京何如? 上曰:可。”,教育体制旧与新,继续发展成均馆等官学和书堂等私学,到中宗三十八年(1543年)开始全国书院林立,全面促进了韩国汉文教育的发展。,新设国家机构,司译院(13931894):国家译学机构,掌管外交事务,也负责外语教学与研究,培养外语人才。 汉学偶语厅(1682,康熙21年) 承文院:主要承担吏科(外交文书和朝廷文书)事务和吏文人才的培养。 六学及十学:朝鲜太祖设,分别针对良家子弟和官员。 译学院:政府在中国使臣来往的重要站路所设,培养汉语翻译人才。,官立汉语学校(1897-1911):3年或4年制。有中国教官1名。,司译院,起初专掌“

13、肆习华言”和“事大交邻之事” 。以后,逐步“掌译诸方言语”,先后设置汉学(1393年)、蒙学(1394年)、倭学(1415年)、女真学(1426年)。但汉语始终是最主要的科目,培养以汉语人才为中心的各类译学人才,并担负翻译、一般对外事务、外国使臣接待等业务。 据经国大典记载, 职制设兼职都提调(正一品)1名,提调(从一品从二品)2名,专职正(正三品堂下官)1名,副正(从三品)1名,佥正(从四品)1名,判官(从五品)2名,另设教授、训导等。,司译院,目的、构成及教学情况 司译院提调偰长寿等人上书(太宗实录三年十一月乙卯): “臣等窃闻,治国以人才为本,而人才以教养为先,故学校之说乃为 政之要也。

14、我国家世事中国,言语文字不可不习。是以殿下肇国之初,特 设本院,置录官及教官、教授、生徒,律习中国言语音训文字体式(吏文)。上以尽事大之诚,下以期易俗之效。臣等今将拟议到习案考试等项,合行事务开写于后,一额设教授三员,内汉文二员,蒙古一员,优给录体,生徒额 数,分肄习业,考其勤慢以凭赏罚,并教授之官一。 习业生徒鲜有自愿来者,今在京五部及各道界首府州,择良家子弟十五岁以下天资明敏者岁贡一人,每三年一次考试,无论是无本院生徒、七品以下人,但能通晓四书小学吏文汉蒙语者,俱得赴试,习汉语者,以四书小学吏文汉语皆通者,为第一科与正七品出身,通四书之半及小学汉语者,为第二科与正八品出身,止通小学汉语者,

15、为第三科与正九品出身。”,职务分为内职、外任、递儿职。,内职是在汉城府(首都)的司译院人员,叫京官。外职是在边远地区或国境地区接待外国使臣的人员,叫训导、兼军官、别差,译官兼教官。递儿职,是一种闲散职,年老或失任者,没有名额限制。,监督官的职务有都提调、提调,行政官禄官的职务有司译院正、副正、金正、判官、主簿、直长、奉事、副奉事、参奉。 教育官的职务有训上堂上、常仕堂上、教授、训导。教授四人中一定有兼职文臣二人,置文官训导,负责经史、文理。 译官的职务有御前通事、上通事、次上通事、押物通事,担任实际外交事务。到了朝鲜后期活动更加活跃, 甚至参与与其他国家之间各种经济贸易活动。译官形成了一种中人

16、阶级,译科考试合格年龄大概20岁前后,译官职由比较固定的家族世袭。 还有讲隶官、讲肄官等,只汉学有,其他三学没有。讲隶官指的是没有其他官职的文臣、衣冠子弟中选,教授汉语。讲肄官有官职,属于司译院,学习汉语,又叫习读官。,作为教育机构,司译院由教授、训导运作。 教诲是朝鲜时期译官组织的核心,担任通事的要职。担任实际教学工作,是递儿职,有训上堂上、常仕堂上的堂上译官。会被派到中国(赴京使行)或日本(通信使行)修改教材。到了朝鲜末期,实际上掌握外语教育。,学习外语的学生叫译生、译生生徒。 根据经国大典,司译院的译学生徒80名,其中汉学的生徒35名,平壤、义州、黄州等地各有汉学生徒30名。 学生分班教学,根据学生的勤奋程度给予赏罚。,为创造汉语语境制定了各种强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