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业大产业的 做法.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494437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工业大产业的 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工业大产业的 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工业大产业的 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工业大产业的 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工业大产业的 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工业大产业的 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工业大产业的 做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州市、郴州市发展工业大产业的做法 一、赣州市: 赣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原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自从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五个十百亿工程”和“强攻工业战略”后,重点发展了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业、非金属矿和新材料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等六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稀土、钨和氟盐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赣州工业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一是保持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119亿元,同比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21%,比2005年增长2.4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利税总额分别为1271.18亿元、119

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倍和2.8倍。二是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工业贡献率不断增强。从2007年起,二产的比重已列入首位,工业比重占全市GDP的37.98%,比2005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市形成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尤其是稀土、钨等资源型创业不断转型升级,使其生产能力发展到全国同类产品生产能力一半以上,钨产业链也加速向深加工方向延伸。四是重点企业不断壮大。通过每年集中培育100户重点企业,同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近几年来每年都有100户以上的企业进入规上行列。五是工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发展。“十一五”,全市实施工业项目

3、369项,竣工投产130多项,累计完成302亿元,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2011年一季度,全市重点调度的1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31亿元,同比增长75.82%。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势头猛烈。 在思路和做法方面:以“五个十百亿工程” 为总抓手,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以扩大工业总量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业占GDP的比重。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发展层次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强企业,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注:“五个十百亿工程”即: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建设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4、10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的20个以上;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30个以上,其中超20亿元的10个以上,超100亿元的1个;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力争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10个,其中超100亿元的优势产业达到8个;发展一批特色园区,力争建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且特色产业占50%的工业园区12个,其中超100亿元且特色产业占50%的达到8个;培植一批工业强县,力争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县(市、区)15个,其中超100亿元的县(市、区)8个) 在组织实施方面: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三年强攻工业的组织领导。在健全“五个

5、十百亿工程” 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赣州市三年强攻工业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部署和协调全市三年强攻工业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 信息 化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设立三年强攻工业领导小组,县(市、区)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的主要领导为本地实施三年强攻工业第一责任人。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产业 招商 和项目实施。一是进一步提高项目策划水平。依托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钨、稀土、氟盐化工等重点产业智库,对重点产业展开全面、系统、持续、深入的研究,开发策划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业和技术

6、改造项目,尤其是投资过10亿甚至50亿元的重大项目。对项目开发实施分级负责制,市本级着重开发策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各县(市、区)分别开发策划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强化招商力度。围绕钨和稀土新材料、氟化工新材料、LED材料与器件、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电子信息、生物制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轻纺、食品、建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继续推行产业招商,组织产业招商分队,采取市领导挂点、部门负责、承接地跟踪等方式,每月进行调度和协调,力争各产业每年都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引进落户。三是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工业项目大会战”,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和考核机制,优化重大产业

7、项目通道流程,按照定时间、定责任、定考核、定奖励要求,对市重点调度项目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帮扶责任,对开工、备案核准、上报待批的重大工业项目进行分类指导、重点跟踪、重点调度,定期通报目标完成和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前期推进和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促进项目如期建设投产。 3.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引导产业集聚。突出产业的地域性和发展方向的差异化,依托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编制钨、稀土、氟盐化工、铜等十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明确责任单位,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形成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钨和稀土新材料产业示范

8、基地,争取国家在产业规划布局、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资金安排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把赣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稀土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基地、硬质合金和刀钻具基地、新型光源材料和节能灯具基地。各工业园区要集中培育2-3个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大力引进和建设特色产业及其配套项目,设立特色产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集群。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注重指导服务。研究制定工业园区管理和考核办法,以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强对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的调度分析和专业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帮助其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提升综合竞争力。三是加

9、强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力度,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和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园区盘活用好现有土地存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产出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集约化开发水平;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培育园区特色产业的原材料、零配件、产品等专业交易市场,搭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加速产业基地化进程。 4.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继续支持核心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采用市场配置、资产重组、入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种资源向基础好、潜力大、势头强的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集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合重组,

10、重点在钨产业培育章源股份、中瑞科技等4-8户,稀土产业培育金力永磁、五矿稀土、虔东集团等4-6户,氟盐化工产业培育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华星集团等在赣州投资3-5户集采选、加工、应用一体化的大企业集团。机械产业、铜产业、轻纺、食品等优势产业要培育2-3户产业龙头企业,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LED等新兴产业要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尽快培植产业龙头。二是积极发挥赣州工业投资集团公司的作用。以工业投资集团公司为平台,对优势产业和国有工业资产进行整合,进一步集中人财物等优势条件,将其打造成为重大产业投资平台、国有工业资产运营平台和工业发展市场化融资平台,发挥其资本运营和股权运作的杠杆作用、资源配置和产

11、业重组的引导作用、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催化作用,抓重点、抓关键,带动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5.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围绕全市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整合各地各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率先在有资源、技术和人才等比较优势的领域取得重点突破。二是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选择一批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抓好20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并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组织实施20项以上国家、省、市级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大力推进市校、市院合作,争取国家、省级重大项目和科技成果对我市的支持。三是大

12、力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在继续抓好江西理工大学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等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级稀土资源开发应用研发平台,争取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并以这些研发平台为依托,组建5个具有赣州特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提升全市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应用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6.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节能和资

13、源综合利用。一是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高效低耗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二是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降耗和 环保 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提取;抓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余热余压发电。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有色、水泥、化工等重点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三是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目标考核。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6

14、%的节能目标;重点抓好省、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强化对耗能大户节能监察、节能审计,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7.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一是加强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基础通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覆盖;全面开展数字园区建设工作,构建园区信息平台,实现园区管理信息化;加强园区网站建设,省级工业园区全部建立门户网站。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在产品研发、生产设备、组织管理、过程控制和产品销售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骨干企业逐步建立

15、信息、交易、结算、物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 在保障措施方面:强调要素保障、政策保障和建立督察机制。 1.要素保障 信贷支持。搭建企业项目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鼓励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工业经济倾斜,使商业银行工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存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投放的增速。将银行对工业信贷业绩考核纳入市政府对金融系统的统一考核奖励,工业信贷业绩从中单列考核,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市金融办共同负责。 用地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的市重点调度工业项目,用地指标纳入市本级统一调度,优先安排;对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给予优惠;对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的省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 人力资源保证。支持江西理工大学建设钨业学院、稀土学院和氟盐化工专业,为我市优势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切实落实市政府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完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企业员工培训资助力度,支持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