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94417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考试【6】含答案考点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试卷【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小白兔与狼外婆”的故事中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B频率 C音调D音色【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声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

2、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小白兔和狼发声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故小白兔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不是它的外婆;故选。考点:声的特性2.你认为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180cmB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200kg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是12m/sD考场内的温度约为6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180cm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

3、V=9m6m3m=162m3,=,空气质量m=V=1.29kg/m3162m3200kg,符合实际,故B正确;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4m/s,12m/s不符合实际,故C错误;D、考场内的温度约为2530,60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的估测,在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逐步培养自己的估测能力3.下列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水中的“白云”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D树的影子中圆形的“光斑”【答案】D。【解析】A中水中的“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中的经放大镜放大的

4、“字”和C中的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均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中树的影子中圆形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它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考点:光现象。4.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身高1.65mB心脏跳动一次时间5sC体温27D步行速度8m/s【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某中学生的身高1.65m,心脏跳动一次时间1s ,体温,37,步行速度,1.2m/s.A身高1.65m符合题意;B心脏跳动一次时间5s不合题意;C体温27不合题意;D步行速度8m/s不合题意;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估测。点评:在此题中注意了解常见物理的数值。5.看电视机时,我们经常会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

5、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传播速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响度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答案】B【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选B7. 下列连线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针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B、汽

6、车观后镜(凸镜)C、色光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故应该选D8.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答案】B【解析】防治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从题来看,施工人员设置的是隔音屏,所谓隔音屏,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此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故选 B9.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可知()A时间不变,速度跟路程成反比B路程不变,速度跟时间成正比C速度不变,路

7、程跟时间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路程和时间成正比,选C10.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人对平衡车的压

8、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故选B。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11.(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A选项错误;墙是固体,隔墙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B选项正确;使烛焰跳舞需要能量, 发声

9、的喇叭能使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选项正确;噪声监测仪是一种定量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不能减弱噪声,D选项错误。选填BC。考点:声音特性辨析,固体可以传声,声音具有能量,噪声监测与噪声防治。12.一般来说,男同学讲话的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比女同学低,是因为男同学声带振动的_低 。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声音的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这是因为他声带振动的_不同【答案】音调;频率;响度;振幅【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10、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男同学比女同学讲话比较低沉,音调比较低,是因为男同学声带振动频率低大声说话比小声说话声音大,响度大,是因为大声讲话的同学声带振动幅度大。考点:声的特性,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3.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_。【答案】音色响度【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

11、响度越大。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响度。考点:声音的特性1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要被反射回来,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角是30,那么反射角是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是_。【答案】直线 30 60【解析】试题分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入射角就是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等于60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15.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

12、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C甲车可能向南运动D乙车可能向南运动【答案】AC【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AC。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1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2)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

13、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4)实验中测得路程AC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AB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BC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答案】(1)v=;(2)40;25;(3)小;(4)v3v1v2【解析】试题分析:小车沿斜面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来计算解:(1)测出路程s,对应的时间t,用v=计算速度(2)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4)小车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题中小车在斜面末端速度为v,在表示的s2末端的速度为v,则v3=,v2=,v1=故答案为:(1)v=;(2)40;25;(3)小;(4)v3v1v2【点评】此题做过实验应知道小车沿斜面做变速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v=来算各段平均速度,最后一问能定性分析得到答案就可以了,这里详细的给出了定量的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17.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