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2017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49440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地区)2017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四川地区)2017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四川地区)2017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四川地区)2017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四川地区)2017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地区)2017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地区)2017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四川专用 一、考情分析 四川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对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的知识点均有考查, 且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进行考查命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有:(1)物质的 鉴别 (软水和硬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2)物质的推断:文字叙述型推 断,框图型推断,化学反应型推断,流程图型推断等。此部分内容以 选择题 ,填空和简答题为 主,难度不是很大。 预计 2017年对物质的鉴别 和推断的考查仍将出现在选择题 、填空题 和简答题,难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物质的鉴别 1物质鉴别 的原则:操作简便易行、试剂 所用种类要少且易得、 现象明显且具有唯一性、结论 科学准确。 2物质鉴别 的一般

2、方法及步骤 (1)物理方法: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 )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 (2)化学方法:依据物质间 反应时 所产生的特殊的反应现 象(如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放热等)进行检验 ,一般应包括取样、操作、 现象、结论 四个部分。 3物质鉴别 的一般形式 (1)一剂鉴别 :选择 一种试剂 ,分别加入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 不同的现象。 (2)多剂鉴别 :选择 多种试剂 ,依次分别加入待测物质中,会出现 明显不同的现象。 (3)无剂鉴别 :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或物质间 的相互反应(包括 与生成物反应)而产生不同的现象把物质鉴别 出来。 三、物质的推断

3、 推断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寻找“题眼”,物质的特殊结构、状态、颜色 、类别 、特性及反应特征、现象等都可以作为题 眼,应重点掌握。 1找准“题眼”:全题兼顾,锁定题眼,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 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 2“顺藤摸瓜”: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能推 出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干上,进而全面解答。 3自我验证 :把推出的答案代入原题,确保推断正确,答案无误。 四、常见离子及物质的推断的“题眼”。 (见附录)。 【命题解读】物质的鉴别是中考常见的考点,常出现在选择题 、填 空题中,命题点有常见的酸、碱、盐的鉴别、常见的气体的鉴别等。 【例1】(2014,达州)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

4、 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烧的方法鉴别 羊毛和塑料 B用碘液鉴别 淀粉和白糖 C用肥皂水鉴别 硬水和软水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 【思路点拨】A.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塑料,有烧焦羽毛味的为羊 毛,塑料燃烧无此种现象;用碘液鉴别淀粉和白糖,碘液遇淀粉显蓝色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无泡沫或较少的为硬水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 【方法指导】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从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不同现象 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实验逐一加以鉴别。 【命题解读】文字叙述型推断是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 题或填空题中,命题点有

5、:物质的存在、离子的存在等。 【例2】(2015,巴中)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 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 下面结论错误 的是( ) A滤渣一定有Fe粉 B滤渣一定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D 【思路点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 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推断加入的铁粉 过量,由于金属活泼性:铁铜银,因此,溶液中不可能有Ag和Cu2 这两种离子,它们会被置换出来,滤渣中一定有铜、银和铁,滤液中 一定有Fe2。 【方

6、法指导】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地读题中的信息,分析每一条 信息,从而得出结论。 【命题解读】框图型推断是中考高频考点,主要以框图的形式出现 在简答题中,命题点有:碳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酸、碱、盐之间 的转化等。 【例3】(2016,绵阳)AF是初中常见的化合物,有如下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可用于灭火,F俗 名纯碱。 Ca(OH)2Na2CO3=_2NaOHCaCO3 分解 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2HCl=CaCl22H2O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思路点拨】AF是初中常见的化合物,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 以A是碳酸钙

7、,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可用 于灭火,所以C是二氧化碳,B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F俗名纯碱,所以F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 确,所以E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E与F的 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 为:Ca(OH)2Na2CO3= 2NaOHCaCO3; 【命题解读】化学反应型推断是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以化学反应 或表格的形式出现在选择题 或填空题中,主要以常见的酸、碱、盐为 命题点。 【例4】(2015,达州)甲、乙

8、、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反应:甲乙丙丁。 (1)若甲、丙为单质 ,乙、丁为化合物,则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 型 为_。 (2)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丙为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_。 (3)若甲、乙、丙均为化合物,丁为单质 ,则丁可能为_。 置换反应 AgNO3HCl=_HNO3AgCl 铁 【思路点拨】(1)若甲、丙为化合物,乙、丁为单质,因为反应物和产 物的特点都是: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 (2)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甲、乙、丙、丁均为化 合物,则反应可能为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

9、方 程式为:AgNO3HCl= HNO3AgCl; (3)甲、乙、丙为化合物,丁为单质,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 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丁可能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 以丁可能是铁。 【方法指导】本题从反应物和产物的特点分析反应类型、反应的现象 及物质的推断等,难度不大,是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要在平时的学习 中加强理解。 【命题解读】流程图推断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流程图的形式 出现在填空题中,主要的命题点有:金属的回收;酸、碱、盐的 利用等。 【例5】(2016,宜宾)白铜(Cu、Ni合金)因为光泽好、耐腐蚀、容易 加工等优点,常代替银做饰品。如图所示是某实验 室分离废弃白铜

10、 饰品成分的流程(部分反应产物在图中已略去)。 已知溶液B中含有一种二价金属硫酸盐,溶液D中只有一种溶质。 分析该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 (1)固体A的化学式为_,过程中的实验 操作名称是_。 (2)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Cu 过滤 NiH2SO4=_NiSO4H2 ZnNiCu 【思路点拨】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铜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可 知白铜饰 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镍可以与硫酸反应,已知溶液B中含 有一种二价金属硫酸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H2SO4= NiSO4H2;溶液B为硫酸镍和稀硫酸的混合物,再加入适量的锌粉

11、, 因为溶液D中只有一种溶质,则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锌与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锌和氢气,锌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说明锌比镍活泼。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A的化学式为Cu,过程中的实验操作名 称是过滤; (2)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H2SO4= NiSO4H2; (3)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NiCu。 【方法指导】此题以实验设计流程的形式让学生去利用金属活动性 顺序表解决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 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1(2015,达州)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 就能鉴别 出 来的是( ) ANa2CO3、H2SO4、H

12、Cl、KCl BAgNO3、NaCl、BaCl2、KNO3 CNa2SO4、BaCl2、NaNO3、HCl DNaOH、Fe2(SO4)3、HCl、KCl D 2(2015,绵阳)下列实验 目的、操作、现象、结论 都正确的是( ) B CO 改良酸性土壤 CO2Ca(OH)2=_CaCO3H2O 4(2016,成都)我国古代用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赤铜(主要 成分: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来制取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 ,其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 (1)赤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价; (2)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都_(填“大”或“小”); (3)操作X的名称是_; 1 大

13、 研磨 (5)气体A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另一种生成气体,它的化学式是 _,该气体的用途是_(写一条); (6)鉴别 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 生的现象及结论 是_。 CO作还原剂 表面变黑色的是黄铜,无明显现 象的是黄金 5(2016,广安)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 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 ,B为红 棕色粉末,H为蓝 色的硫酸盐溶液。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1)B的化学式:_,H中溶质的化学式:_。 (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3)反应中为置换反应的是_(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Fe2O3CuSO4

14、FeCuSO4=_CuFeSO4 、 Fe2O36HCl=_2FeCl33H2O 6(2014,巴中)A、B、C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型的物质,它 们之间有如图转 化关系,“”表示两物质相互反应,“”表示由反应 物转化到生成物,B为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为蓝 色溶液,请回答下列 问题 。 (1)A物质的名称:_(填一种即可),B物质的化学式:_ 。 (2)写出C跟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稀硫酸Fe CuSO42NaOH=_Cu(OH)2Na2SO4 7(2015,宜宾)元素X、Y、Z、M是初中常见的四种元素。有关信 息如下表: (1)M元素的名称是_。 (2)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此物质不属于 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钙 金刚石 有机物 (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 的有机物是_(填化学式), 该有机物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4)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_。 (5)由Z、M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 _,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CH4 75% 干冰 生石灰 CaOH2O=_Ca(OH)2 8(2015,广元)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反应条件和 部分产物已省略,“”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其中A是 人体胃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