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4387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 【导学号:12322005】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B“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即B项是原因而不是意义。2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A根据材料“君君,臣臣,

2、父父,子子”说明孔子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可知,孔子重视尊卑秩序,维护周朝礼制,故选A项。3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导学号:12322006】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C依据所学知识,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故选C项。4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B孟子和荀子都属于战国人,排除A项;题干中孟子的

3、思想没有体现出法的作用,排除C项;D项的说法不符合先秦时期的史实,故排除;题干关键信息“得其心,斯得民矣”“莫若平政爱民矣”体现了施政为民的意义,故B项与题意相符。5下列漫画描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诸子百家中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B“柔能克刚”“小国寡民”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故选B项。6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以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D“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AA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项主张仁政,是儒家思想;C项主张严刑

4、重罚,是法家思想;D项主张兼爱,是墨家思想。故选A项。7“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导学号:12322007】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B如果君主若能坚决推行法治,国家就能强盛,反之,国家就会衰弱,这是法家的思想主张,B项符合题意。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一人才观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主张不谋而合()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尚贤”D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人才的重

5、视,这与墨子的“尚贤”思想相符合。故D项正确。A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B项是老子的思想主张。C项虽然是墨子的思想主张,但不能体现人才观。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12322008】材料一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二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

6、括三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2)上述各项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简要分析原因。解析第(1)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这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如何治国”这一主题展开的,但侧重点不同。第(2)问解答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派的主张,看哪一主张更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促进国家走向统一无疑是时代的需要,故材料三的主张更能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材料一主张尚贤;材料二主张无为;材料三主张严刑峻法。(2)材料三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建立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冲A挑战练10中国文

7、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导学号:12322009】A宗法制的解体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D私学的发展B根据材料中“士的崛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1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以下体现了孔子未及、孟子达到新高度的一项是()A提倡以“仁”为前提的民权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国C“民贵君轻”“政在得

8、民”D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和欲望C本题主要考查孟子对儒学的发展。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仁”“德政”,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等主张,将治道的重心从“正己”发展为“安人”。因此答案为C项。12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知,两者都() 【导学号:12322010】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百物生焉”“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可知,两者都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应该遵从自然规律

9、,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3韩非子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这些主张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认可,主要的原因是() 【导学号:12322011】A严刑峻法可以使民众安分守己B反映了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和要求C施刑罚恰恰是爱民的表现D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D根据材料可知,韩非子提出加强君主的权威,可以增强国力,从而结束分裂,实现统一。这些思想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二孔

10、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1)据材料一观点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2)“三十而立”一般被理解成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简述孔子的人生目标和为实现其人生目标而进行的努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求“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克己复礼”的内容回答;第二小问,注意从其政治思想方面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第(2)问,从所处时代入手,结合孔子的活动如“教育、周游列国、整理文化典籍”等方面回答。答案(1)政治倾向:孔子希望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异: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2)目标: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传承礼乐文化。努力:创办私学,收徒讲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整理文化典籍,倾注自己的政治理想。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