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94341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教育部测验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7年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摘编自高考理科试题分析 语文、数学、英语分册 2018年版)第一套试题全国卷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与往年不同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一文,经适当删改,适

2、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文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

3、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

4、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

5、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B级、C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答案是D。 A项来源于原文第一段,提出气候正义是为了应对

6、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故A项错。B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限制排放只是一个具体的方面,不能涵盖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国内公平问题的全部, 故B项错。C项来源于原文第三段,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不仅指对后代负有义务,也指对我们自己负有义务,故C项错。D项既来源于原文第三段的一个细节,也是对全文的概括。原文说“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这表明已有的科学认识影响了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而全文重点谈的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可见如何认识利益分配, 也影响理解。故D项正确,是本题答案。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

7、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已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A项是对原文论证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分析。原文谈到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而时间维度又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论述更加深入一些,故A项正确。B项是对原文的立论前提和指向性的分析。原文说“气候正义关注的

8、核心主要是在气候谷里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可见立论前提是气候容量有限,社会正义是被指向的冋题之一。故B项正确。C项是对原文论证立场的分析。原文确有大量篇幅在阐述代际公平问题,但也只是把它作为各类公平问题中的一类来讨论的,而且更加注重的是当下我们这一代的问题,并没有立足未来,故C项错误,是本题答案。D项是对原文整个论证思路的分析。原文说非政府组织以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审视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正义应运而生,这交代了背景,接下来从两个维度看,这是逐层分析,最后说“气候正义的内涵是”,这便说明原文最终梳理出了气候正义的内涵。故D项正确。3.根据原文内

9、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B。A项是根据原文立论的前提做出的推断。如果气候容量有限这一前提被替换为气候容量无限,那么,相应的伦理审视、气候正义的问题就缺乏前提,故

10、A项正确。B项是根据原文“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做的推断。落实长期目标只跟后代利益有关,不能保证后代的需求,尤其不能保证后代可能存在的诸如奢侈排放之类的需求。故B项错误,是本题答案。C项是根据原文多处细节做出的推断,如原文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相应的公平问题才能实现,又特别强调代际公平方面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归结起来就是C项的表述,故C项正确。D项是根据原文论述的重心和视角做出的推断,带有对原文观点及其论证的评价性质。原文从国际、

11、国内、代际、代内及国家、地区、个人等诸多层面展现了气候容量公平享有的复杂性,又强调气候正义作为视角有其独特的关注核心,可见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值得并且需要从其他角度进行讨论。故D项正确。全国卷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与往年不同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万明的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一文,经适当删改,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

12、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

13、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

14、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

15、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答案是A。A项的意思来自选文第一段,也是对该段主要内容的正确概括。原文信息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该项为正确项,符合题目要求。B项所说的“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人新阶段”符合选文第二段的意思,其中“新阶段”是青花瓷“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