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494310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240 大小:1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40页
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2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域龟崎签字吼枷年多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

2、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棋龟崎导师签名:象移 签字日期:如J J 年多月,占日签字日期:o l k e V M 年:;月,Z 日 目三王 日冰 I I I I II II II I II Imllllf Y 18 8 3 3 7 8 摘j 1 8 兽I j I 。】B S T R A C T I I I 绪论l 第一章儒家课程思想的历史透视及其特点2 7 一、儒家课程思想的历史溯源2 8 ( 一) 先秦时期:儒家课程思想的起源2 8 ( - - ) 两汉隋唐:儒家课程思想的权威化3 6 ( 三) 宋元明清:儒家课程思想的哲理化4 4 二

3、、儒家课程思想的特征5 2 ( 一) “中庸和谐“ 儒家的课程价值思想5 3 ( 二) “化成天下“ 儒家的课程目的思想5 5 ( 三) “德识为先懦家的课程内容思想5 6 ( 四) “内省体悟“ 儒家的课程实施思想5 8 ( 五) “知行统一“ 儒家的课程评价思想6 0 三、儒家课程思想的历史贡献6 2 ( 一) 形成了儒家教育的课程体系。6 2 ( 二) 建构了儒家指导教学的行为范式6 3 ( _ - - - ) 促进了儒学的国际传播6 4 第二章儒家课程思想的现代困境与回应6 6 一、儒家课程思想的现代困境。6 6 ( 一) 现代社会制度对儒家课程思想的挑战6 7 ( - - ) 现代意

4、识形态对儒家课程思想现代转化的阻碍7 4 ( 三) 现代教育体制下儒家课程思想的劣势体现7 9 二、儒家课程思想对现代困境的回应。8 3 ( 一) 儒家课程思想的现代自觉8 4 ( 二) 儒家课程思想的自为8 8 三、超越现代性:儒家课程思想的时代走向。9 2 ( 一) 反思启蒙心态,重振启蒙精神9 2 ( 二) 扬弃个人中心主义,倡导主体问性9 5 ( 三) 超越二元对立思维,走向关系思维9 6 第三章后现代主义对儒家课程思想转向的启示9 8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后现代精神9 9 ( 一) 道家文化的后现代智慧9 9 ( 二) “天人合一“ 中的后现代思维1 0 2 ( 三) 中国古典文艺中

5、的后现代阐释1 0 4 二、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镜像1 0 8 ( 一) 彻底的自由与个体的精神自由1 0 8 ( - - ) 中心的消解和“无中心“ 之中心1 1 1 ( 三) 解构的主体性与主客体融为一体1 1 3 三、后现代主义对儒家课程思想转向的方法论启示1 2 0 ( 一) 以整体论的世界观取代传统儒家课程思想的模糊整体性1 2 0 ( 二) 用社会建构论超越传统儒家课程思想的经验主义关系论1 2 2 ( 三) 用理解诠释论阐释儒家课程思想的当代语境1 2 4 第四章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价值阐释1 2 7 一、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基本立场12 7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历

6、史唯物论与辨证法1 2 8 ( 二) 对后现代主义的理性认同1 2 8 ( 三)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1 3 0 ( 四) 对世界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协调1 3 1 二、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价值选择1 3 2 ( 一) 价值选择的目的13 3 ( 二) 价值选择的依据1 3 5 ( 三) 价值选择的原则1 3 7 三、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价值实现1 4 0 ( 一) 生命化的关照1 4 0 ( - - ) 伦理道德精神的充拓1 4 2 ( 三) 个体精神自由的发展1 4 3 ( 四) 合理主体性的确立1 4 5 第五章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图景一1 4 7 一、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

7、的存在意义1 4 7 ( 一) 加速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转向的进程1 4 8 ( - - ) 促进课程理论的多元化和本土化发展1 5 0 ( 三) 提高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自主能力151 ( 四) 为课程走出现代性困境提供启示1 5 3 二、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建构的思想基础1 5 4 ( 一) 后现代主义的主体观15 4 ( 二) 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1 5 7 ( _ - - - ) 儒学的“内圣外王“ 修学论1 6 0 ( 四) 儒学的“中庸思想1 6 3 i 三、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的特征1 6 6 ( 一) 课程思想的自我反思意识16 7 ( - - ) “终极关怀的课程价值体系16

8、9 ( 三) “同人我”、“一内外的课程主体思想。1 7 2 ( 四) 整体性的课程训练方式1 7 4: ( 五) 课程的生态可持续性17 7 第六章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的启示一1 8 1 一、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对课程目的观的启示1 8 1 ( 一) 将课程视为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资源1 8 2 ( 二) 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体验与反思能力1 8 4 二、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对课程知识观的启示1 8 6 ( 一) 建构具有生存论意蕴的课程知识观18 6 ( 二) 课程知识应“以善为教1 8 8 三、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对课程实施的启示1 9 0 ( 一) 课程实施是一个诠释与

9、创造的过程1 9 1 ( 二) 构建意境化的课程实施1 9 4 ( 三) 课程实施应促进学生主体自觉精神的觉醒与发挥1 9 7 四、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图景对课程管理的启示1 9 8 19 9 2 0 0 2 0 2 2 0 5 2 0 8 2 2 5 2 2 7 摘要 曼! 曼! 曼! 曼曼! 曼! 曼! 曼皇曼! 曼I ; I I 鼍曼量蔓量皇曼曼曼曼曼! 曼曼量曼曼曼曼! 曼! 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 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樊亚峤 指导教师靳玉乐教授 摘要 儒家课程思想是儒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了儒家教育

10、在各 个历史阶段的不同任务、特点与发展状况。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文 化,因此,系统研究儒家课程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和创造性的 超越将有助于我们建立本土化的课程理论;有助于为世界课程理论发展注入丰富 的文化资源,从而将更多元、更有意义的文化形式带入课程领域;也有助于我国 的新课程改革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文化传统。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是以传统 儒家课程思想为基础,借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及方法论,对后现代主义所凸显的 那些当代课程的主要问题所做出的回应。其主要工作是要以后现代主义为工具来 阐释和宣扬儒家课程思想的固有价值和当代意蕴,并且借鉴后现代理论来展开对 现代课程所存在问题

11、地诊断与分析,从而建构起一个儒家课程思想后现代发展的 美好愿景,促进儒家课程思想的发展和时代价值的发挥。影响儒家课程思想发挥 当代价值的最终因素,就在于儒家课程思想能否踏上一个后现代之途,也即是能 否实现一个“走向后儒学的课程观 全文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本研究提出的原因所在,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对前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并说明了研究的思路以及 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儒家课程思想的历史透视及特点。儒家课程思想从萌芽到理论化 的整个过程都有着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并且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具体发展 的需要也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倾向与特点。总体而言,儒学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 为本位的,体现出了一种原始的人文主义情怀,“尊德性“ 是其课程思想的宗旨。 第三部分,儒家课程思想的现代困境与回应。儒学与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