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4210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点)2探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得与失,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过渡时期(1)措施: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2)方针: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3)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2、有文化的劳动者。(2)措施: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3)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00“学思之窗”,思考: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能够得到较快发展?提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主要是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原因: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二、动乱中的教育1原因:“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2表现(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

3、战线一片混乱。(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3)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3影响(1)“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2)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三、教育的复兴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2措施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中等教

4、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20世纪90年代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启动了“希望工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3.成就(1)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2)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轻巧识记 现代中国的教育知识网络知识精要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2.“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破坏。3.“三个面向”的提出、教育立法的开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

5、展。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史料实证史料一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发展,大的提高。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史料二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胡锦涛教你读史(1)史料一开头一句是中心句,指出了科技与教育的关系。(2)抓住史料二句末关键语句,理解发展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史料应用上述史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有什么意义?【提示】观点:教

6、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意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的智力开发水平,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培养民族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正确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2)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开发速度快慢,最终将直接反映在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上。(3)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4)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科技和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一、“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破坏的启示1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非常重要

7、。2经济、科技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于教育,重视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大计。3国之兴衰,系于教育。4应坚持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权。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实行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

8、“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A从题干“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可知这一方针应实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青年们强烈的求学欲望,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我国建立起()A义务教育B半工半读教育C成人教育D业余教育B由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B项符合题意。3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面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A19491956年B19561966年C19661976年D19781988年C由图片中的“

9、用毛泽东思想战胜疾病”看出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C项。4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导学号:12322243】A提出“双百”方针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C“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院校招生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教育水平下降,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邓小平复出后,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故选C项。5下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

10、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A扫盲工作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中等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B“希望工程”帮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这属于普及义务教育的内容,故选B项。6小明今年读高三了,其父母勉励他说: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所“211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的设立是在() 【导学号:12322244】A19611963年院校调整时B1977年恢复高考后C20世纪90年代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时D西部大开发时C“211工程”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策划和实行的、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政策。“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7阅读下

11、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12322245】材料一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 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19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改革开放30年之科教篇材料二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就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

12、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一中心关键信息“1977年”“报考大学的人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分析回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抓紧发展教育事业”“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历史信息: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2)教育思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指导方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