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3529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板块三 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80分)1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答案C解析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不加热反应不能发生,A错误;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用饱和食盐水,B错误;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锰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正确;加热过程中促进氯化锰水解,最终得不到所要产物,D错误。2从海带中提取碘应该包括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蒸馏等

2、过程。下列有关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用装置甲将海带灼烧成灰B用装置乙过滤得含I的溶液C用装置丙分离出碘的CCl4溶液D用装置丁蒸馏获得碘并回收CCl4答案C解析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A错误;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图乙中缺少玻璃棒,故B错误;水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层,图丙中分液装置可分离,故C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32017河南洛阳模拟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NH3(H2O)碱石灰洗气BH2O(Br2)CCl4萃取分液CKCl固

3、体(I2)KOH溶液加热DMgCl2溶液(FeCl2)NaOH溶液过滤答案B解析用碱石灰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称为干燥,不能称为洗气,A错误;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通过萃取、分液除去水中溶解的溴,B正确;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加热使I2升华,C错误;MgCl2和FeCl2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Mg2和Fe2都生成沉淀,D错误。4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A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I2胶头滴管、试管、漏斗、玻璃棒、烧杯B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C

4、用植物油提取溴水中的Br2铁架台、分液漏斗、玻璃棒、烧杯D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答案B解析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I2需要萃取分液操作,使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故B正确;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提取溴水中的Br2,故C错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不需要加热,则不需要酒精灯,且缺少气体发生装置,故D错误。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X为苯,该装置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B.加热烧

5、杯,可以分离NaCl和NH4ClC.制备MgCl2晶体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答案B解析该装置不能防止倒吸,故A错误;在加热的条件下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氨气和氯化氢又化合生成氯化铵,所以能通过加热法分离NaCl和NH4Cl,故B正确;直接加热蒸干氯化镁溶液得到氢氧化镁固体,故C错误;根据图示,读数为11.80 mL,故D错误。6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Cl、Br、SO、SO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序号操作步骤现象(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呈橙

6、色(3)向(2)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不能确定的离子是B不能确定的离子是C肯定含有的离子是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答案C解析(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碱性,肯定含有SO,则一定不含Ba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阳离子一定含有Na;(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3)向(2)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BaSO4,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因为在第(2)步

7、骤中加入过量氯水后,SO被氧化为SO;(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AgCl,但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因所加氯水中含有Cl。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可能含有的离子为,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Fe3,可能有Fe2B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氨气C用铂丝蘸取白色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一定有Na,可能有KD向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或SO答案D解析KSCN与Fe3作用使溶液

8、显红色,只能说明含Fe3,不能说明有无Fe2,A正确;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氨气,B正确;用铂丝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则可能有K,C正确;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气体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的一种或两种,则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可能为CO、SO、HCO或HSO,D错误。8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溶液X中可能含有K、Mg2、Al3、AlO、SiO、CO、SO、SO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K、AlO和SiO一定

9、存在于溶液X中DCO和SO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答案C解析据流程图,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CO或SO或两者都有,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都有,一定不存在和CO或SO不共存的Mg2、Al3;加盐酸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iO;加入过量氨水(提供OH)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是氢氧化铝沉淀,说明此时溶液中存在Al3,但是原来溶液中的Al3一定不能存在,所以该Al3是AlO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lO,要保证溶液呈电中性,只有K这一种阳离子,所以一定存在K。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气体甲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的混合气体,A错误;原溶液中不含有Mg2,

10、所以沉淀甲是硅酸,不可能是硅酸镁,B错误;K、AlO和SiO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C正确;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SO,但可能含有CO,D错误。9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 现象 结论A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B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答案B解析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SO,因为若溶液中含有SO、CO、Ag等,滴加氯化钡溶液也都生成白色沉

11、淀,故A错误;氯水中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单质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显紫色,故B正确;Na的黄色火焰可以覆盖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验K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故C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H,滴加稀NaOH溶液需加热才会放出氨气,故D错误。10某酸性废水中可能含有Fe2、Fe3、Al3、Mg2、Na、K、CO、SO。取废水样品分别进行如图所示四个实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废水中含有Na,不含KB废水中含有SO和COC废水中不含Fe3,可能含Fe2D废水中一定含有Na、Al3、SO答案D解析根据已知废水为酸性,故和H反应的离子不能

12、存在,即CO不存在,根据溶液是电中性的,可知SO一定存在,由实验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实验加盐酸后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再一次说明含有SO;实验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Fe3;实验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无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最后沉淀溶解,说明含有Al3,不含有Fe2和Mg2,所以废水中肯定含有Na、SO和Al3,肯定不含CO、Fe2、Mg2、Fe3,可能含有K,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20分)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查阅资料隔绝空气加热至500 时硫酸亚铁铵能完全分解,分解产

13、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实验探究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所示部分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氨气和水蒸气,并探究残留固体成分。(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填装置序号)。(2)证明有水蒸气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3)证明有氨气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4)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设计实验证明A中残留固体仅为Fe2O3,而不含FeO或Fe3O4:_。答案(1)ACBD(2)C中无水硫酸铜变蓝(3)D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4)取少量A中残留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则残留固体是Fe2O3,而

14、不含FeO或Fe3O4解析(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H4)2Fe(SO4)2的分解产物中含有NH3和水蒸气,并探究残留固体成分,装置A用于分解(NH4)2Fe(SO4)2固体,装置C用于检验水蒸气,装置B用于吸收SO2气体,装置D用于检验NH3,由于分解产生气体通过溶液时会混入水蒸气,故应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NH3,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D。(2)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蒸气生成CuSO45H2O晶体,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3)NH3通过导管进入D,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溶液显碱性,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4)FeO和Fe3O4溶于稀硫酸,都能产生还原性的Fe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Fe2O3溶于稀硫酸产生Fe3,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将残留固体溶于稀硫酸,再利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检验。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